许元溥

许元溥
  • 姓名:许元溥
  • 别名:字孟泓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长洲甫里(今江苏苏州甪直)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许元溥,生卒年不详,明末清初长洲甫里(今江苏苏州甪直)人。字孟泓,一作孟宏,号鸿公、千卷生。许自昌长子,熊开元门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举人。入复社。十一年与黄宗羲等联名上《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阉党余孽阮大铖。明亡隐居,立高阳社课子弟。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父居梅花墅为海藏庵,请戒显主持。卒年逾六十,私谥孝文。与杨廷枢、郑敷教、陆坦并称吴门四孝廉。博雅富藏书,曾与黄宗羲等结抄书社,校雠精裁。通经史,精治《易》,文章为陈子龙、张溥、张采称赏。辑有《古文佚》《古吴文献》等,著有《十三经丛笺》《读史通》《宋遗民续录》《吴乘窃笔》《逊园史及》《许氏考证编》《孟泓诗残稿》等。

许元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耶路撒冷史

耶路撒冷史

由亚琛的阿尔伯特著成,共12卷,记述了第一次十字军战争及拉丁东方最初20年的历史。所谓第一次十字军战争,始于乌尔班二世克勒芒会议首倡,是西欧军事贵族集团持“收复主的圣墓,支援基督教兄弟”之名,向近东及耶路撒冷进军所引发一系列战事之总括。在众多文献中,阿尔伯特的这部《耶路撒冷史》居于显著位置,不可或缺。这部书是对第一次十字军战争记载最为详细、生动和完整的史著。它篇幅最长,数倍于其他文献,且记载最为完整,一直延伸到战后的1119年,拉丁东方的内政外交皆涵盖于其中。这部书由拉丁文写作而成,以军事战争为主线,对战场的描述翔实细微,真实地反映了近东残酷漫长的血腥冲突,对其中各色人物的描绘刻画生动到位。因为篇幅巨大,在征战这条主线之外,全书还涵盖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在内的各方面、层次的内容,其广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演山集

演山集

六十卷。宋黄裳(1044—1130)撰。黄裳,字冕仲,自号紫元翁,南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政和间知福州。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时行“三舍法”,裳曾上书谓:“宜近不宜远,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贫。不如遵祖宗科举之制。”人以为确论(《福建通志》)。黄裳为人伉直,是有守之士,因此其诗文均骨力坚劲,不作萎靡之音。裳精礼经,喜道家玄秘之书,往往爱作尘外语,自号紫元翁。所著《演山集》六十卷,为乾道初其子黄玠辑录,建昌军教授廖挺订正刊行。此集前十二卷为古今体诗,余下各卷,依次编入记、序、书、启、表、疏、词、墓志铭、杂文、御试策、周礼义、论语孟子义、论、策、策问、杂说各体文及著作。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刊本和清抄本。

蜩笑偶言

蜩笑偶言

一卷。明郑瑗撰。此书共一卷,二十六条,约二千字,内容多论古之语,间或也有考证。有些内容殊为儗不于伦,如:“盗跖以孔子为伪,苏轼以程颐为奸,李傕以董卓为忠,田承嗣以安史为圣。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古有之矣。跖傕承嗣不足道,而轼亦为之君子之不仁,悲夫。”又如“叔孙通为秦二世博士,以巧言面谀见赏,而卒为汉儒宗;孔颖达为王世充博士,以草仪禅代见亲,而卒为唐儒宗,皆所谓小人儒宗,而世儒也焉。此二代之所以无真儒也。”等等。远不及其所作《井观琐言》。此书版本很多,先后被收入《广百川学海》丙集、《百陵学山》、《宝颜堂秘笈》 (明万历本、民国石印本) 续集、《说郛续卷十七》、《学海类编》 (清道光本、影印道光本)子类、《丛书集成初编·总类》、《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百陵学山》 之中。

王郭两先生崇论

王郭两先生崇论

论自汉以后始盛传极组织之巧镂心抉肠始成一家言至流誉千秋群口无妒即作者亦不可多得葢制作如林或以名理发其宗或以景物抒其蕴直探元始不烦转待独论则不然人与时而俱积事与迹而同冥从有意无意间窥情之所必至以推情之所不必至纵起其人就其时而问之事迹巳查不可知矧参以爱憎则忤误以喜怒则贰失以违心矫俗从党附私则遁我明文人才士虎视前贤文章各臻神玅论自骎骎出风尘之表迩来坛坫希狎主者几致憾于道衰余欲自诸家著述中纂大小论之尤者作渡世津梁李玄白公宰吾皋偶出抄本相示则王元美郭相奎两先生论而玄白公从周旋之暇得之者也因携归同克生道生两家兄及同社张成倩次第评定复于两先生集搜其巳传者合之曰崇论付之梓而告成夫琅琊擅江南之秀锦心绣口纵横天下执七子牛耳宇内呼为王长公大司空郭公吉水毓灵表表豫章男子声名着霄壤集以数种名家与琅琊时相及位相当才亦不甚相远其制作均高迈无敌是论以两先生崇非两先生以论崇也今夫名山遍天下必至峨眉天半登眺乃穷仰观日月星辰尽在群峯错落之际恍若挂天门而偕玉女俯见万岭千岩亦荒烟绿草中半隐半见夫何崇之至此极哉众山自邈乎小矣又安敢争高则两先生崇论一出庶几有所攀跻崇人者实以自崇耳玄白公婆心巳慰而余兄弟及成倩窃云两先生功臣

传习录译注

传习录译注

三卷,明王守仁著。由王守仁的弟子徐爱、钱德洪等所编辑,包括王守仁与弟子的问答及信札。三卷分上、中、下,上卷为徐爱、陆澄、薛侃、王嘉秀、郑朝朔、唐诩等与其师的问答;中卷收入王守仁论学书信及教约,共九篇;下卷收入钱德洪、黄以方、黄省曾等所记与其师的问答,未附《朱子晚年定论》。此书较全面地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学说。他提出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见于《传习录》中。他说的: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孝,见兄自然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的“良知说”,及其“致良知”的“知行合一”说,亦见于此书等等。因而,此书成为研究王阳明心学最重要的参考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诸子百家丛书》,将该书与《象山语录》合为一部出版。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凡三十卷。五代后晋可洪撰。又称可洪音义。以开元释教录入藏录之函次,拾集藏经中之难字附以音义,并匡正讹字。本书共收一二○二二字。古来虽有玄应、慧苑、慧琳、希麟等之音义,然对古字、俗字等之字形、点画,则以本书所说较为详尽。[佛祖统纪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