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于汴

曹于汴
  • 姓名:曹于汴
  • 别名:字自梁,号贞予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安邑(今山西运城)人
  • 出生日期:1554
  • 逝世日期:1630
  • 民族族群:

曹于汴(1554—1630),明诗文家、学者。字自梁,号贞予。安邑(今山西运城)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以推官征授吏科给事中,明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崇祯初拜左都御史,致仕卒。遇事敢言,非沾沾以文章名家,诗文亦在理学、举业之间,或似语录,或似八股。著有《仰节堂集》、《共发编》等。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二五四、《明儒学案》卷五九。

曹于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安静的美国人

安静的美国人

《安静的美国人》是格雷厄姆·格林最受欢迎、最后公认和争议的代表作。是格林对政治、战争、爱情的探讨,讲述了一个天真无知的理想主义者的破灭,一个渴望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的抉择。入选2003年《卫报》有史以来100部伟大小说;2002年《书》杂志1900年以来100大“小说角色”。二战结束后,性格安静的美国人派尔来到越南 ,与英国战地记者福勒结识,并喜欢上了福勒的情人凤。与此同时,派尔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惜制造多起恐怖事件。在得知派尔的疯狂行动后,原本想置身事外的福勒被迫卷入了这场战争中。

希澹园诗集

希澹园诗集

诗别集。明虞堪著。三卷。卷首有桑以时序。卷末有丁未(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虞堪跋。本集为其门生襄阳丘晋所编,存诗共三百三十三首,皆为作于元代的作品。有《四库全书》本及数种旧抄本。另有虞堪诗集,题作《鼓枻稿》,或四卷,或六卷(有补遗一卷),存诗全同于本集,唯前后编次、分卷略有不同,《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很难确定它是原本还是后人据《希澹园集》略作改动之本,故将之列为存目。

仁学

仁学

谭嗣同著。撰写于1896—1897年(光绪二十二至二十三年)。共两卷,五万多字。作者杂揉佛教哲学、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经济学说以及自先秦以迄明清的中国哲学,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其特点是把孔子的“仁”按照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需要加以改造,一方面赋予它资产阶级政治伦理观念的内容,另一方面把它看作回答世界本源问题的哲学范畴。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礼教,痛斥两千年来的专制制度是“大盗”之权,封建君主是独夫民贼,“三纲五常”是封建统治者“箝制”人民的工具。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天命、佛法等封建网罗。对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表示同情,痛恨曾国藩及湘军的暴行。但书中杂揉科学与宗教、唯物与唯心,出现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该书在作者生前未公开发表。1899年,梁启超将该书部分内容发表在《清议报》上,几乎同时,唐才常又将全文陆续发表在《亚东时报》上。1901年秋,由“国民报社出洋学生编辑所”署名发行单行本。次年又有《清议报全编》本。1954年收入中华书局新版增订本《谭嗣同全集》。

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

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

本书是汤用彤先生遗稿。全书以“印度佛教的汉文资料”的框架为纲目,收选了印度佛教各派传译至汉地的文献,所引文字全部出自汉译佛经。旨在为印度佛学研究提供线索。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一本原典选读之作,至今仍然是研习相关专题的必读书。汉文佛经中保存了很多印度佛教的原典,而这些原典的梵文本早已失传,因此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诚如汤先生所言:“在大藏经中广泛抄集,无论经论或章疏中的有关资料长篇或零片均行编入。目的为今后研究印度哲学者之用,不作任何加工,只于资料注明出处或译者人名年代等。”

弥兰王问经

弥兰王问经

南传佛教巴利语系著名经典。作者不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该经叙述了公元前2世纪入侵印度的希腊系国王弥兰陀与印度佛教僧侣那先之间的一次论辩。弥兰陀王站在希腊思想的立场上运用双刀论式诘难那先比丘,那先运用印度思想批驳弥兰陀王的诘难,并借此论述了佛教教义。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灵魂问题,佛教主张无我,希腊精神相信灵魂,该经维护了佛教精神,否认内在自我的存在,反对将气息与灵魂视为一体,对希腊思想进行了批判。该经记录了印度思想与希腊思想之间的相互交流,反映了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对研究佛教史民族关系史、及人类思维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此外该经文字流畅简洁,在巴利佛教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大鱼事经

大鱼事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借大鱼敕小鱼,以喻大比丘嘱小比丘,若小比丘不守根门,如彼小鱼随线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