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震

- 姓名:吕震
- 别名:字克声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西安府临潼
- 出生日期:1365
- 逝世日期:1426年
- 民族族群:
吕震(1365—1426年)字克声,明代大臣。西安府临潼(今属陕西)人。洪武时,以太学生入仕,奉命出使两浙, “以均贡赋”。还朝奏事合明太祖意,擢山东按察司试佥事。后迁北平按察司佥事。“靖难之役”起,他投降燕王,侍燕王世子守北平(今北京)。明成祖登基后,历真定知府、刑部尚书、礼部尚书等。明仁宗即位后,加太子少师、太子太保衔。曾三次回乡省亲,两次遇关中饥荒,他令地方官开仓赈济饥民,及还朝才上报朝廷。有精力,能强记,凡奏事,“情状委曲,千绪万端,背诵如流”。但为人佞谀倾险,又学术不足,为礼部之长,“不知大体”。宣德元年,饮酒西番僧人居舍,大醉而归,遂卒。
吕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诗传名物集览
十二卷。清陈大章撰。陈大章,“章”一作“璋”,字仲夔,号雨山,黄冈(今湖北黄冈)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母老乞归,遂杜门读书。工诗文,精名物训诂。《诗传名物集览》凡三易其稿乃成。初一百卷,后摘其要为十二卷,刊入《湖北丛书》中。凡鸟二卷、兽二卷、虫豸一卷、鳞介一卷、草四卷、木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毛诗》自陆玑以下,诠释名物者毋虑数十家,此书成之最后,故于诸家之说采辑尤夥……其征引既众,可资博览,虽精核不足,而繁富有余,固未始非读《诗》者多识之一助也。”是书以朱传为宗,次及经传训故、诸史百家,即裨官小说,亦所不遗,间附以己意。征引故实,颇近类书,然核其大致,可取者多矣,固宜略其芜杂,采其精英焉。书前有查初白(慎行)、其甥丘(良骥)二序。有《湖北丛书》本。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大乘佛法的渊源、大乘佛教初期的开展情形、大乘是否佛说, 是佛教史上互相关联的、根本而又重要的大问题。本书详尽论述了大乘佛教发展的起源——兴起的背景与动力,大乘佛教初期法门的发展情形,初期大乘经典的集出与持宏,并对平川彰《初期大乘佛教之研究》的论点提出有力评破,实为研究初期大乘佛教的巨著。
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
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二卷,宋源清述并简序后序,附日本议宋国新书考。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
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又称观阿弥陀佛色身正念解脱三昧经、度诸有流生死八难有缘众生经、十往生经。乃说明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十种正念法。即:(一)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二) 正念以甘妙良药施一病比丘及一切。(三)正念不害一生命,慈悲于一切。(四)正念从师所受戒净慧,修梵行,常怀欢喜。(五)正念孝顺于父母,敬奉于师长,不起憍慢心。(六)正念往诣于僧坊,恭敬于塔寺,闻法解一义。(七)正念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斋戒,而不破一。(八)正念若能斋月、斋日中远离于房舍,常诣于善师。(九)正念常能持净戒,勤修于禅定,护法不恶口。(十)正念若于无上道不起诽谤心,精进持净戒,复教无智者,流布是经法,教化无量众生。信奉此经者常受二十五菩萨护持。然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十五、开元释教录卷十八视之为伪经。
净土圣贤录续编
佛教史书。清胡珽撰。四卷。体例以《净土圣贤录》为准,编年纪月,以清初为始。门类有八:一往生比丘,二往生比丘尼,三往生王臣,四往生居士,五往生杂流,六往生女人,七往生物类,八种莲集。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
佛典注疏。P.2328。作者不详,疑为唐法成。一卷。首存尾残。此疏在归敬偈中称:“所有《稻杆》未决义,今当次弟略解释。”从现存内容看,此疏解释的是《佛说大乘稻杆经随听手镜记》中的未尽之义。《随听手镜记》第一“立所宗”中指出外道观点可归纳为十六种。但法成在罗列了十六种观点的名称后说:“此十六论,有所立破,文繁不述。如《瑜伽论》二广明。”此疏则正面对这十六论进行论述批驳。因卷后残缺,现只剩“因中有果论”、“从缘显了论”、“去来实有论”等三部分,而这些文字实际又只是《瑜伽师地论》卷六有关部分的摘要,故无法对全疏作总体评价。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