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蕴

- 姓名:庞蕴
- 别名:字德玄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衡州衡阳(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808
- 民族族群:
庞蕴(?~808),字德玄,唐代著名在家禅者。世称庞居士、庞翁。衡州衡阳(今属湖南)人。世代业儒,独蕴慕内法。少小笃信佛教。贞元初,谒石头希迁、丹霞天然,后至江西,谒马祖道一,与谈禅法相契,遂为其在俗弟子,世称庞居士。元和初(一说为贞元间)北行至襄阳,住东岩,后迁郭西小舍。有一女相随,常制竹漉篱,令女售之以供日用。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颇加礼敬。约卒于元和三年前。庞蕴平生作诗偈三百余篇,内容多宣扬佛理禅机,以规诫世人,文字较通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庞蕴诗偈》三卷,今不存。传世有《庞居士语录》三卷,有于頔序,除收其语录行事外,存诗偈一卷,凡二百余首。有《续藏经》本、金陵刻经处本。《全唐诗》卷八一○收诗偈七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二○、二一补录一九七首。《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八有传,《唐诗纪事》卷四九亦载其事迹。
贞元(785~804)初年,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复爱丹霞天然(739~824)风采,与之终生为友。此外,亦与药山惟俨、齐峰、百灵、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禅林硕德频相往来。
一日,石头问云(大五一·二六三中):‘子自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庞蕴对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并呈一偈,末二句云:‘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石头然之,复问曰:‘子以缁耶?素耶?’对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而终其生以在家之身分举扬方外之风。
后至江西参礼马祖道一,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庞蕴于言下领旨,顿悟玄机,乃留驻两年。其后,以机辩迅捷,为诸方所瞩目。元和(806~820)年间,北游襄阳,因爱其风土,遂以舟沈其资财于江,偕其妻、子躬耕于鹿门山下。访道者日至,所谈皆机锋语,其妻、子均因之彻悟。元和三年殁(一说元和十年,或谓太和年间)。后世誉称为襄阳庞大士、东土维摩;与梁代之傅大士并称。遗有庞居士语录,系其生前好友节度使于頔所编,该书于历代禅林颇受重视,如五代之祖堂集、宋初之宗镜录、景德传灯录等皆曾引用部分内容。现存本为明崇祯十年(1637)所重新刊行者,共分三卷。
又庞蕴于入寂之际,令其女灵照出视时日之早晚,灵照回报(大五一·二六三下):‘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庞蕴乃出户观看,灵照随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庞蕴笑曰:‘我女锋捷矣!’遂更延七日入寂。此一记实,载于祖堂集卷十五、景德传灯录卷八等诸禅籍中;其所表现之独特机锋与謦欬笑谈之间坐脱立亡之禅境,与其他禅林中之同类故实,共为传诵千古之美谭。[佛祖纲目卷三十二、居士传卷十七、碧岩录第四十二则、拈八方珠玉集卷上]
庞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德国费希特著。1808年发表。该书是费希特在法国军队占领下的柏林公开发表的讲演,目的在于鼓励德国人民振作起来抗击法国的侵略,但在法军压境之际,只能用一种委婉的措词表述。作者认为德国民族精神是建设新国家的重要因素,德国民众应该在这种自由活泼的民族精神之下团结起来,为一个统一的祖国而战斗。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复兴德意志民族的道德,教育人民认识全民族的共同利益。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自由的民族。德意志民族的语言有一种异常的可塑性,能表现深刻的思想,是德意志民族的创造力的充分证据。宗教改革证明德意志民族的伟大,要是没有自由的民族的感情就不可能提出宗教改革这样伟大的思想事业,也不可能完成这个思想事业。德意志民族的哲学是深刻思考的哲学,别的民族不可能有这样的哲学。该书表现出作者的爱国热情,反映出人道主义思想。
老人与海
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宏篇《丧钟为谁而鸣》在1940年出版后,1952年问世的《老人与海》是他最成功的创作。此书使海明威获1953年度普利策奖及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写的故事: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它把小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筋疲力尽被捕获。老人杀死大鱼绑在小船一边,归途中又一再遭鲨鱼的袭击,回港时只剩下鱼的头尾和一条脊骨。作品庄严悲壮地表现了老人与大鱼周旋,与鲨鱼搏斗的场面。书中老人的话道出本书主旨:“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作品歌颂了老人非凡的毅力和坚韧的决心,肯定了不以苦乐为意的忍耐和容忍的道德理想。面临最古老的文学主题——人和自然的关系,此书用了大量象征手法,以几次梦见狮子作为精神力量和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象征,以大鱼在与老人长时间搏斗后死去,代表一种光荣,死去的大鱼又被代表破坏者的鲨鱼所毁——光荣丧失在卑鄙之下。《老人与海》展示了海明威精于心理描写,叙述简洁凝练的高超创作才能。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批评家安东尼·伯吉斯评价《老人与海》时说:“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正杨
四卷。明陈耀文 (生卒年不详)撰。陈耀文,字晦伯,确山 (今属河南) 人。嘉靖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知识博洽,学治有据。著有《正杨》、《纪典稽疑》、《学林就正》、《天中记》等书。《正杨》四卷,共一百五十条,乃专为纠杨慎著作之讹而作。书成于隆庆三年 (1569),书首有李蓘序及陈耀文自序。杨慎素以博学见称,而所著《丹铅录》诸书,不免瑕瑜互见,真伪杂陈。耀文逐条考证其非,不使转滋疑误,亦诚有益于学界。盖以杨慎晚年谪云南,无书可检,著述唯凭记忆,未免疏谬之失,此书不为无功。然书中衅起争名,语多攻讦,常以敌对态度,丑化对方,“殊乖著作之体。”故《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观是书者,取其博赡,亦不可不戒其浮嚣也”。有《四库全书》本。
黄庭遁甲缘身经
黄庭遁甲缘身经。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该书卷十二、十四收有部分内容。《云笈七签》卷14收录《黄庭遁甲缘身经》,文字与本经几乎全异。述吞符服符、内视、服四极云牙诸养生法。
犯罪本能
侦探小说,民国徐卓呆著。小说里男主角韦心泉因为一起车祸导致一些幻想的内容“用夸张的形式浮到意识中来”,进而坚持认为自己曾经杀过人。而最终治愈韦心泉的,则是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学大家”陈博士。小说里陈博士因势利导,通过虚构一连串犯罪逃亡故事,在病患头脑中制造出一系列惊险的幻象——闯进烟草公司、绑架经理、换上经理的衣服、逃过众人的追捕,甚至先后驾驶汽车和飞机逃亡,而韦心泉在幻想中抵达虚构案件真相的同时就意味着医生找到了他在现实中的真正病因,进而排解掉了韦心泉内心“宿着的思想”,最终治愈了病患。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罗睺罗于寒林中多为鬼恼。佛为说难拏陀罗尼。难拏者欢喜之义,言此陀罗尼有安乐欢喜之功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