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栗虫太郎

小栗虫太郎
  • 姓名:小栗虫太郎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东京神田旅笼町
  • 出生日期:1901年3月14日
  • 逝世日期:1946年2月10日
  • 民族族群:

小栗虫太郎(1901年3月14日-1946年2月10日),一九零一年三月十四日,于东京神田旅笼町出生,本名荣次郎。家业为清酒批发商,很富有。中学生时,对于文学与电影特别感到兴趣,为了更深地理解海外作品,他下功夫学习英语和法语,这段期间的学习和读书经验,打好了尔后的创作基础。


一九一八年京华中学商业科毕业,不升学就到樋口电机商会上班,目的是实地学习做生意,一九二二年九月辞职,以父亲留下的遗产,创立四海堂印刷所。因经营不善,一九二六年关闭。


在这四年,尝试推理小说创作。完成了《某检察官之遗书》、《源内烧六术和尚》两短篇和《红骆驼之秘密》、《魔童子》两长篇。其中《某检察官之遗书》,於一九二七年以织田清七名义,向半营业性同仁杂志《侦探趣味》投稿,十月被采用,刊登出来,是小栗虫太郎之实质上的处女作。


《探侦趣味》是,一九二三年四月,江户川乱步发表处女作《两毛铜币》,确立日本推理小说后第三年之一九二五年,江户川乱步为中心,推理作家之外,报纸记者、法医、律师和喜爱推理小说的读者,组织了同好会,称为「探侦趣味之会」,其主旨是「关于犯罪与侦探之研究与其发表」,当年九月,即创刊其机关杂志《探侦趣味》月刊,刊载于同年之随笔和小说之外,欢迎读者投稿。


翌年一月,从第五号起,由当时日本二大出版社之一的春阳堂代理发行。另一大出版社就是发行推理杂志《新青年》月刊之博文馆。由此可知,当时之出版界对於新兴之舶来文学推理小说的期待。


话说回来,《某检察官的遗书》是一篇不足八千字的短篇,写主角森田检察官到杀人现场,由留在现场的脚印,立即破案,不必推理、解谜,是以意外收场取胜的小说。是一篇失败作,从这篇处女作,并不能看出小栗虫太郎后来的作风与才华。


雌伏六年一九三三年,小栗虫太郎名义之处女作《完全犯罪》,由当时三大职业推理作家之一的本格派甲贺三郎(另外两位是江户川乱步和风俗派大下宇陀儿)推荐,于《新青年》七月号发表。


这篇五万多字的解谜推理中篇,是记述在中国云南之苗族共产军内发生的密室杀人事件,故事背景异常,密室杀人方法离奇,与十年来之日本人所创作的推理小说下同,引起推理文坛广泛讨论,称赞声音多于贬低。


贬低派认为诡计与解谜不相称。解谜推理小说上的诡计,在现实社会上,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不适合使用,大多是纸上游戏。如作者要以密室杀人为主题的话,须先考虑解开密室的方法而设计密室,这种特别设计出来的密室,现实社会是不存在的。所以想要模仿密室杀人,实际上没有适合杀人的密室。


但在推理小说,不管是怎样畸型怪状的密室,只要其解谜过程不矛盾,适合逻辑推理的话,就不可厚非。就是理论优於现实。


《完全犯罪》的诡计理论上很难成立,作者借其玄学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说服读者,让读者读后惊心动魄。小栗虫太郎由此名义上的处女作获得推理作家地位。三个月后获得发表次作《背后圆光杀人事件》之机会。虫太郎在这篇塑造了名探法水麟太郎,故事光怪离奇,融合玄学与纯粹推理的杰作。


翌(一九三四)年,《新青年》破例提拔虫太郎,四月起,让他连载解谜推理长篇,即《黑死馆杀人事件》,十二月完成后翌年五月由新潮社出版。而这年一月,梦野久作已出版《脑髓地狱》,同年出版的两大奇书,不管从任何角度来比较,都不相称,是对立的。比喻推理小说是一条直线,两作品各在一端,定位在极端,日本称为「极北」。


《黑死馆杀人事件》全书三十五万字,序篇之外分为八篇。序篇从名探法水麟太郎解决圣阿雷基赛修道院命案后第十天,基于需要开始收集俗称「黑死馆」的资料写起。


黑死馆是四百年来,被称为神圣家族的降矢木之住宅。一八八五年,降矢木算哲博士为要纪念在欧洲与法国人结婚,离东京不远的神奈川县高座郡葭刈的小丘上建造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之凯尔特人样式的城堡。


其次记述降矢木一族的由来,内容离奇,充满传奇性。作者还引经据典,欲把读者引进欧洲十五至十六世纪之文艺复兴时期的「隐学」世界。


《黑死馆杀人事件》不只是序篇,全书是神秘学的伸展——小栗虫太郎的炫学。是本书超越推理小说的最大特色。


第一篇以后,即记述四件杀人事件经过与十个月前发生的降矢木算哲的自杀事件。黑死馆居民,除了算哲儿子旗太郎、图书馆员久我镇子、女秘书纸谷伸子、执事田乡真斋、侍者、佣人之外,四名异国男女,他们是弦乐四重奏团员,自幼小就在黑死馆长大,一直闭关在黑死馆内,从来没踏出过黑死馆大门。


第一杀人事件发生后,久我镇子向法水麟太郎提示一张算哲生前写下之六名被杀害人之名单与被杀方法之预言纸条。之后连续杀人事件按照算哲的预言进行。是否有人继承了算哲意志而杀人,抑是只利用杀人预言而杀人呢?其动机何在?法水麟太郎如何推理、解谜?本书是一篇超逻辑的解谜推理小说。


《黑死馆杀人事件》出版时,附有三篇序文,第一篇是江户川乱步序文,第二篇是甲贺三郎序文,第三篇是作者自序。


甲贺三郎即认为小栗虫太郎是江户川乱步的继承者,而说:「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异样阴影。被其不可知晓的渊博知识压倒。」


江户川乱步呈最大赞辞说:「在此(『黑死馆杀人事件』)具有推理小说所有之兴趣,具备让推理读者随喜渴仰之全部魅力,奇怪犯罪史、奇怪宗教史、奇怪心理学史、奇怪医学吏、奇怪建筑史等等之华丽的纬线,和逆说、暗谕、象征等抽象逻辑之五彩经线织成之一大曼陀罗所放出的绚烂光辉。」


江户川与的甲贺的表达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对其文艺复兴时期的隐学知识之称赞。二次人战前,很少人研究这门学问,好像也还没有「神秘学」这专词。二次大战后,研究神秘学的人士不少,如涩泽龙彦、中井英夫、种村季彦、松山俊太郎等都是。他们都为《黑死馆杀人事件》或小栗虫太郎作品集写过导读。这一点与文化学者替梦野久作作品集或《脑髓地狱》写导读也成对比。


小栗虫太郎发表《黑死馆杀人事件》后,在推理文坛确立江户川乱步继承人地位,不断有新作品问世。这些作品特徵,都离不了《完全犯罪》和《黑死馆杀人事件》之异国情调,玄学趣味和超逻辑推理。


一九三九年,日本政府认为推理小说是「敌性文学」,全面禁止发表后,虫太郎改写传奇小说和冒险小说等。


二次大战结束翌二九四六年二月十日,因脑溢血而逝世,得年四十五岁。留下解谜推理长篇《恶灵》的开头部分八千字。


小栗虫太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剧本,是一部喜剧,首次出版于1598年。该剧讲述那瓦国君臣四人发誓要清心寡欲,拒绝一切物质享受,不近女色,专心读三年。可是当美丽的法国公主和她的侍女们来到宫廷后,他们就把誓言忘得一干二净,争先恐后地向她们求爱。但由于他们缺少真实的感情,法国公主把他们训斥一番以后离弃他们而去。威廉·莎士比亚在这部戏剧中讽刺了宫廷贵族的爱情言辞和爱情观。

柳河县乡土志

柳河县乡土志

清代典籍。张翼廷修,张士达、奎斌、邹铭勋纂。一册,不分卷。翼廷,字翊宸,河北承德人。士达,生平不详。光绪三十三年(1907)八月,翼廷以柳河知事聘士达编纂是书,并亲自审定。约八千字。为柳河县第一部方志。记事止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内容包括:历史、政绩录、耆旧录(缺)、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等,计15目。现有光绪三十三年抄本藏辽宁省图书馆。

好读书而求甚解

好读书而求甚解

《好读书而求甚解》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部讲述如何阅读的作品,全名《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好读书而求甚解》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难点、读书的方法以及读物的选择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书中观点精妙独到,实用有效,是提升阅读技巧、改善低效阅读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

犹龙传

犹龙传

道教经籍。北宋贾善翔编。6卷。作者认为当时记载老子神异的史籍、道经大多十分简单粗率,道士和学者对老子的生平和神迹了解得很肤浅,故广集资料加以编纂。此书详细记载了有关老子的生平和神话传说,从其出生一直记载到宋真宗朝谒太清宫。同时书中还提到了老子父母及儿子的名字和简历。可谓是当时一部最详尽的老子传记。因《史记·老子列传》中孔子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后世遂以犹龙为老子代称,故名。

辋川集

辋川集

唐代诗集。王维作。共20首,为王维晚年山水诗代表作,由王维自己编定。收入《王右丞集》。集中收入王维与其友人裴迪游览辋川别墅各处风景时写的唱和诗,均为五言绝句。其主旨在于描写山川景物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如《柴鹿》一首写空山里阒寂无人,只能听到人语回响,那回响宛如来自另一个世界。一缕夕阳的返照透过密林射在青苔上,更点缀出环境的凄清。这种空而寂的境界,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情趣和追求,类似这种境界的诗还有《辛夷坞》、《栾家濑》等,但是,这样超然的心情诗人并不总是具有,如《孟城坳》,同样是写景,这里却是“衰柳”,从这“衰柳”显示了“孟城口”的凋零。由此而生出感叹,“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这就透出了悲哀的感情。再如《漆园》、《椒园》等,情调也大致与此相同。这一类诗代表了《辋川集》内容题旨的另一面。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辋川集》作为这方面的代表作,历来受人重视,其影响及至后世所有写山水者。

槜李诗系

槜李诗系

地方诗总集。四十二卷。清沈季友编纂。沈季友,字客子,号南疑,浙江平湖人。康熙丁卯(1687)副贡生,有《学古堂诗集》。槜李本古地名,在今嘉兴西,后专指嘉兴。清代嘉兴府包括嘉兴、秀水、嘉善、海盐、石门、平湖、桐乡七县。嘉兴在六朝时有“士大夫之郡”之称,以诗名世者,实始于唐,如丘为、顾况、殷尧藩等。后经南宋,文化逐渐发达,元、明、清三代,名诗人辈出。此集编辑嘉兴一郡之诗,自汉、晋以迄于清康熙初,共收一千九百馀家,“凡缙绅、韦布、闺秀、方外、土著、流寓,有吟咏传世者,皆录之。而以仙鬼题咏谣谚附焉。姓氏之下,又各为小传,略叙梗概。其山川古迹、土风物产,亦间加附注,以备考据”(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种体例为后世辑地方总集者树立了范本。后世辑一省、一郡之诗者大体采用此种模式(如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此书收清初诗虽只七卷,但“多表彰节概之士。季友为人,亦从可知矣”(《清诗纪事初编》)。此书之前,有明景泰间朱翰曾编《槜李英华》,崇祯末蒋之翘编《槜李诗乘》,但较芜杂。沈氏在前二书基础上去伪存真,又详加搜采,故更为精当详博。沈书一出,朱、蒋二书遂废。书中小传亦偶有沿袭旧说而失考之处。此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