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楷

- 姓名:董楷
- 别名:字正翁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庆元府奉化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董楷,生卒年不详,字正翁,一作一翁,董亨复之子,董朴之弟。庆元府奉化县人,寄居台州府临海县。登宝祐四年进士第。初授绩溪主簿,后擢洪州、湖州、松江官,皆有政绩。
董氏是朱熹再传弟子,与舒岳祥等交情颇深。其著《克斋集》已不传。仅存《周易传义附录》,收于文渊阁《四库全书》和《通志堂经解》。董氏也有诗文传世,诗《续溪书怀》、《太鹤山》分别见于《宋诗纪事补遗》和光绪《青田县志》,文《松江道院记略》、《重兴寺记略》收于《全宋文》,《古今图书集成》收录《受福亭记》一文。
宋舒岳祥《阆风集》卷十二《祭董正翁文》:“呜呼!正翁学有源委,行有法程,施之政事,又有器能,时论所许,月旦共评,兹不复叙直写交情。
“癸卯之秋,仆游霞城荆溪座中,识君弟兄,论虽罕同,心自此倾。丁未进士,华翁先登,吾季与焉,为同年生。君于丙辰赐第集英,仆厕榜下,又为齐盟。他人有一,好及云仍。而况伯仲,世契叠并。仆过苕霅,君督公田。道旧契阔,对榻分毡。我理归楫,君张祖筵。小饮碧澜,大饮赵园。鲂鲤出罟,橘柚夹舷。时有同集,请即命翰。君曰毋然,陵骋难妍。深造此道,故知其难。自此一别,时徂岁迁。材有利钝,势有泝沿。仆自沉痼,君自翥鶱。京城重会,襟期朗宣。扣钥启箧,珍玩且干。河豚怒颊,亟命烹鲜。察君眉宇,视我甚怜。仆自方拙,匪君可镌。君漕湖湘,仆滞鄞川。公车上辟,剡荐亟联。心之怀矣,欲往莫前。世事已矣,哽咽何言!君归故乡,转侧闲关。得书及诗,悲喜汍澜。台城祸钜,性命孰全。庐焚书毁,独君幸完。结茅江浦,料理残编。柴桑非乐,浣花且安。道路罕通,书尺莫传。尚期握手,话此辛酸。胡疾之革,去离尘寰。仆亦何乐,与世周旋。君先仆后,谁满百年!有酒盈樽,浇泪抽肝。相以苦词,其哀可弦。尚飨!”
元佚名《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三《第五甲》:“董楷,第四十六人。字一翁,小名耆□,第戊九。年三十一,八月初五日亥时生。外氏尹。治《书》,漕举。兄横,从仕郎。娶綦氏。曾祖畴,祖明远,父亨复,朝奉大夫。本贯台州临海县太固乡,父为户。”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六十五《吏部董克斋先生楷》:“董楷,字正翁,临海人,御史亨复之子,户部侍郎朴之弟也。登文天祥榜进士。初为绩溪簿,直冤狱,赈饥馑,修城捍水。擢守洪州,有惠政。终吏部郎。先生从潜室陈器之得朱子再传之学,所著有《克斋集》、《程朱易》行于世。”
清王梓材等《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十五《吏部董克斋先生楷》:“梓材谨案:《四库书目》著录先生《周易传义附录》十四卷提要称其学出于陈器之,器之出于朱子,故其说易惟以洛闽为宗。”
《光绪奉化县志》卷十九《选举表一》:“宝祐四年丙辰:董楷。亨复子,寄籍临海,礼部郎中。”
董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分成两半的子爵
《分成两半的子爵》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的中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说通过讲述梅达尔多子爵在战争中被炮弹劈成两半,一半极恶,一半极善,恶的子爵处处行恶,善的子爵时时行善,善恶处于痛苦的对立冲突中,后因同时爱上少女帕梅拉,两个半身在决斗中受伤被缝合而重新获得了完整的身体的故事,向读者反映了人性分裂与善恶冲突的主题思想。
碧云騢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碧云騢为马名,序称“世以旋毛为丑,此以旋毛为贵,虽贵矣,病可去乎?”书中批评文彦博、范仲淹等北宋名臣,故名。旧题梅尧臣著, 自北宋末起即有人疑为非梅作,王铚以为魏泰作,而邵博则不同意其说。一卷,有《百川学海》本、 《顾氏文房小说》本等。本书记北宋诸名臣事迹,多揭其短。如谓赵稹、郑缙、高若讷、夏竦等,均因与中官有关系而得进官,梁适、苏绅有奸邪之迹,刘沆因张贵妃而进,张观为政无能,等等。
唐语林
宋代笔记。《四库全书》本分为8卷。王谠编著。此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为52门。取唐代《国史补》等笔记、小说50家,编纂而成。所记多唐代典章故实,文人遗闻轶事,可与新旧《唐书》相参证。前有采用书目,共50种,而今存者不多,所以此书有保存史料之功。其书久佚。武英殿藏明嘉靖初桐城齐之鸾所刊残本,分上下2卷,自德行至贤嫒止18门,约为原书三分之一。四库馆臣以《永乐大典》参互校订,删其重复,增多400余条,析为8卷,以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之数,并取新旧《唐书》及所存说部加以校勘。据所采书名及门类总目,原书体例尚可考见。其后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后附陆心源辑录《拾遗》1卷,孙星华校勘记2卷;《守山阁丛书》本,附钱熙祚校勘记1卷。
婴儿论
儿科著作。1卷。清周士称撰于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书中载述以下内容,即辨初生脉证并治以及寒热、发惊、疮疹、疳病、上焦病、中焦病、下焦病脉证并治。卷末附护养等论述。作者论病仿仲景意旨,并以证治为主,结合预防、护理,具有一定的学术特色。
古今词话
清沈雄撰。凡八卷,包括《词话》上下两卷,《词品》上下两卷,《词辨》上下两卷,《词评》上下两卷。《四库全书》著录为六卷,并非完本。书前有曹溶《词话序》云:“岁在乙丑,余来金阊,偶僧沈子出示《词话》。”乙丑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可知此书至迟于是年已完成。序后有“凡例”四则,首云:“词话者旧有《古今词话》一书,撰述名氏久矣失传,又散见一二则于诸刻,兹仍旧名”。按《古今词话》有南宋杨湜撰本。而《历代诗馀》所引《古今词话》内容有关南宋及元、明人事,可见此书当为杨湜《古今词话》后另一种《词话》。钱曾《也是园书目》卷七著录《古今词话》十卷,或即此本。沈雄此书为第三种同名词话,名同而实异,不可混淆。是编搜集资料繁杂,引用书籍不下百种,在清初词坛上亦有开拓视野的作用。然所引前人论著,既不以时代先后为序,又不按著作性质分类,既引用书名,又夹杂人名,体裁杂乱。《四库提要》称“是编所述,上起于唐,下迄于康熙中年。杂引旧文,参以近人之论,亦间附己说。分词评、词辨、词品三门,征引颇为寒俭,又多不著出典。所引近人之说,尤多标榜,不为定论”。至于作者《柳塘词话》一书,今虽不传,然本书仍辑存若干条,自唐宋至清初词人,皆有评述,足备一说,亦为后人所援引。是书由于辑录资料不注明出处,剪裁也欠审慎,因此书中难免舛误。故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第五册按语亦称“其书芜陋不足道”。唐圭璋《词话丛编》所录《古今词话》乃据澄晖堂刊本。
江苏省通志稿金石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金石志。缪编修荃孙原有金石志,已刊印。今将缪氏有者列为前编,现自各志访得者列为后编。但未调查,仍苦不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