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楷

董楷
  • 姓名:董楷
  • 别名:字正翁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庆元府奉化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董楷,生卒年不详,字正翁,一作一翁,董亨复之子,董朴之弟。庆元府奉化县人,寄居台州府临海县。登宝祐四年进士第。初授绩溪主簿,后擢洪州、湖州、松江官,皆有政绩。


董氏是朱熹再传弟子,与舒岳祥等交情颇深。其著《克斋集》已不传。仅存《周易传义附录》,收于文渊阁《四库全书》和《通志堂经解》。董氏也有诗文传世,诗《续溪书怀》、《太鹤山》分别见于《宋诗纪事补遗》和光绪《青田县志》,文《松江道院记略》、《重兴寺记略》收于《全宋文》,《古今图书集成》收录《受福亭记》一文。


宋舒岳祥《阆风集》卷十二《祭董正翁文》:“呜呼!正翁学有源委,行有法程,施之政事,又有器能,时论所许,月旦共评,兹不复叙直写交情。


“癸卯之秋,仆游霞城荆溪座中,识君弟兄,论虽罕同,心自此倾。丁未进士,华翁先登,吾季与焉,为同年生。君于丙辰赐第集英,仆厕榜下,又为齐盟。他人有一,好及云仍。而况伯仲,世契叠并。仆过苕霅,君督公田。道旧契阔,对榻分毡。我理归楫,君张祖筵。小饮碧澜,大饮赵园。鲂鲤出罟,橘柚夹舷。时有同集,请即命翰。君曰毋然,陵骋难妍。深造此道,故知其难。自此一别,时徂岁迁。材有利钝,势有泝沿。仆自沉痼,君自翥鶱。京城重会,襟期朗宣。扣钥启箧,珍玩且干。河豚怒颊,亟命烹鲜。察君眉宇,视我甚怜。仆自方拙,匪君可镌。君漕湖湘,仆滞鄞川。公车上辟,剡荐亟联。心之怀矣,欲往莫前。世事已矣,哽咽何言!君归故乡,转侧闲关。得书及诗,悲喜汍澜。台城祸钜,性命孰全。庐焚书毁,独君幸完。结茅江浦,料理残编。柴桑非乐,浣花且安。道路罕通,书尺莫传。尚期握手,话此辛酸。胡疾之革,去离尘寰。仆亦何乐,与世周旋。君先仆后,谁满百年!有酒盈樽,浇泪抽肝。相以苦词,其哀可弦。尚飨!”


元佚名《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三《第五甲》:“董楷,第四十六人。字一翁,小名耆□,第戊九。年三十一,八月初五日亥时生。外氏尹。治《书》,漕举。兄横,从仕郎。娶綦氏。曾祖畴,祖明远,父亨复,朝奉大夫。本贯台州临海县太固乡,父为户。”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六十五《吏部董克斋先生楷》:“董楷,字正翁,临海人,御史亨复之子,户部侍郎朴之弟也。登文天祥榜进士。初为绩溪簿,直冤狱,赈饥馑,修城捍水。擢守洪州,有惠政。终吏部郎。先生从潜室陈器之得朱子再传之学,所著有《克斋集》、《程朱易》行于世。”


清王梓材等《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十五《吏部董克斋先生楷》:“梓材谨案:《四库书目》著录先生《周易传义附录》十四卷提要称其学出于陈器之,器之出于朱子,故其说易惟以洛闽为宗。”


《光绪奉化县志》卷十九《选举表一》:“宝祐四年丙辰:董楷。亨复子,寄籍临海,礼部郎中。”

董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翰苑新书

翰苑新书

类书。不著撰人名氏。一题宋谢枋得撰。清人怀疑未必出一人之手。今人余嘉锡则据明《天一阁书目》卷三之二考定为“进士刘子实茂夫著”。有前集70卷,后集上26卷,后集下6卷,别集12卷,续集42卷。前集备书启之用,其中卷一至卷六十皆以职官分目;卷六十一至卷七十则以家世、阀阅、座主、门生、故吏、同年等分目。每门之中,首冠以“历代事实”,依次分别为“皇朝事实”、“自叙”、“旁引”、“群书精语”、“名贤诗词”、“四六警语”。据明代陈文烛序文也只称为宋人。也有的刊本题为宋谢枋得撰,可能为书贾所伪托。陈文烛序中说:此书原来没有传本。慈溪的袁炜做大学士时,才从内阁的书中录出。后来时间长了,其首卷又佚失。后来又得到了华亭徐阶所录本才又补足。此书分前、后、别、续四集,也可能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上清豁落七元符

列符图。后有考证文字,称前七图为七元符,后六符出《消魔经》,最后一符为酆都符,引《真诰》。

答陶隐居论书

答陶隐居论书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为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论书启九篇之一。探讨书法之论,文字简练,对书法技巧、执笔、运笔、结字、骨力、用墨、笔法等,皆有精辟论述。为临书的心得之作,也是对书法技法的概括总结。

忍古楼词话

忍古楼词话

词学著作。夏敬观著。凡八十三则。记录近现代词人轶事及其作品,并略加评论。论词以自然、意境新颖、词境空灵、俊丽雅切、精婉有致、诗笔不为词伤、词笔不为曲伤、不失天然之美等为上。唐圭璋《词话丛编》据《词学季刊》收录。是书以词人为纲目,然不按年代先后排列,而依《词学季刊》发表的次序编排,所记清末民初至近代词家名流有王鹏运、文廷式、郑文焯、陈衍、王闿运、徐珂、吴湖帆、叶恭绰、张尔田、杨铁夫、邵瑞彭、严复、易孺、潘兰史、吴梅、冒广生、汪东、夏承焘、卢冀野、赵尊岳、龙榆生等近九十家,大多为作者昔时相从或共游唱和之作,极有文献资料价值。

脚气集

脚气集

又名《玉峰先生脚气集》。二卷,南宋车若水撰。此书据其子车惟一跋,当成于咸淳十年(1274),因病脚气,作书自娱,故名《脚气集》。车若水少学为文,晚乃刻意讲学,入理学一途。此书多论经学,体例与语录为近。其于经义分歧,颇持门户之见;谈及艺文,或不免冬烘。此书体例颇与语录相近,于经史百家之言皆有论述,间及杂说琐事。好立异论,如论《诗》而改小序,论《春秋》而主夏正,论《礼记》而掊击汉儒,论文谓李邕诸碑文不成文,理不成理。但书中很多论说仍有可取之处。如论《周礼》载师乃园廛之征,非田赋之制,驳苏洵说之误,可供考证经义参考。书中对朱熹《四书集注》服膺备至,但并不苟同,如谓《大学》“格物”这“格”难以训“至”,当从旧训,作比方思量之义;谓《论语》“惟求则非邦也与”以后,皆圣人之言,稍与朱熹所论不同。又谓《诗集传》当于纲领之后列诸家名氏,使之有传。再如论蔡琰《胡笳十八拍》之伪;论《文中子》“鼓荡之什”为妄;论钱塘非吴境,不得有子胥之潮;论王羲之贴不宜字字皆凿然有理;论击壤为以杖击地;论应劭注《汉书》误以夏姬为丹姬,等等,都很有见地,可供参考。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宝颜堂秘笈》本、宛委山堂《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本、《宋人小说》本、《抱经楼丛刊》本。

梵网经菩萨戒疏

梵网经菩萨戒疏

梵网经菩萨戒疏,四卷,唐法铣撰,首题梵网经疏,尾题菩萨戒疏,存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