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懋澄

- 姓名:宋懋澄
- 别名:字幼清,号稚源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华亭(上海松江)人
- 出生日期:1570
- 逝世日期:1622
- 民族族群:
宋懋澄(1570~1622),明代诗文作家。字幼清,号稚源,一作自源。华亭(上海松江)人。他从年青时就“慕战国烈士之气,祠赵相虞卿于家”,独以侠闻,跌宕于酒以自豪。他仕途蹇涩,布衣终身,到处漫游:“平生居燕者十之五六,居吴门者十之三四,若齐,若秦,若汴,若豫章,若楚越,皆居焉。其客吴门也,夜半取道湖泖间,双浆若飞,巨舰中燃两桦烛,衣冠危坐,盗贼望见,以为神人,不敢犯。”(吴伟业《宋幼清墓志铭》)。
其文富有传奇性、新闻性、现实性。如《负情侬传》就是记述了当时轰动甚广的社会事件,述说教坊女子杜十娘因情人负心而怒沉其积累的百宝箱的故事。《葛道人传》带有激情地描写了一位反对“矿税”的市民“英雄”。正因为其文有这样特点,有些篇章被小说家所利用,使他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也有一定地位。对其文的艺术特点,黄宗羲曾评论说:“曲折波澜之中,加以脂粉,亦多异闻小说。”(《明文授读》)“曲折波澜”道出其结构上的特长,如《钱氏剑策序》,由于诗集作者是位高僧,取名又为《剑策》,所以作者开头引述了历史故事、佛家典故,甚至有荒诞、想象之辞,使文章增加了扑朔迷离的氛围,文气也跌宕多变。加以脂粉,实说明其文追求词采,如《游华阳洞天记》形容“醉绿酡红,连娟静对”的旷野,“如油壁窗中,高张银烛,悄然歌舞初罢”,就体现着这样特点,多异闻小说正说明其文有较多的富有奇趣的细节描写。如《叔父参知季鹰公行状》,为了说明他叔父为官的刚正,一口气就枚举了许多琐事。这样的散文,牺牲了简洁,却换来了具体、生动。他亦能诗,但无甚特色,远不及其文。著有《九籥集》。
所作《珍珠衫》、《负情侬传》、《海忠肃公》、《刘东山》、民间喜爱的杜十娘故事就是出自《负情侬传》,即在其《裨篇》中,后来被改编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明清小说、戏曲史上都是具有原型意义的名篇,与同乡作家赵左合著《赵宋乐府》。
宋懋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镇与城
一部伟大的成长小说,《在路上》序幕之作。凯鲁亚克第一部重要的作品,历经数年完成。对亡父的悼念,写一部美国伟大小说的决心,令他提笔描述自己的青少年时光。小说以传统手法写成,与作者以后的“自动散文”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镇”指的是加洛韦,主角彼得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这里,他通过橄榄球证明自己。“城”代表1940年代的纽约,早期“垮掉的一代”圈子。彼得从小镇走向城市,在成长的痛苦和困惑中,发现自己人生的方向:在路上。
海底两万里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儒·凡尔纳的以格兰特船长及其儿女为主线的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尼摩船长是“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发明者。他在海底进行巨大的科研工作。但这并非他的唯一目的。他同时在海洋深处寻找自由和躲避他的政敌。他把在洋底发现的宝贵财富赠给被压迫并为真正的生存而斗争的人们。和尼摩船长同游海底的还有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最后到达挪威港口。《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是由阿龙纳斯讲述的。这部名著使读者对奇妙的海底世界罕见的海生动植物等等,有所了解,而且由于叙述生动,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檆溪居士集
檆[shān]溪居士集,宋代诗文别集。刘才邵著。周必大于嘉泰元年(1201)为本集所作的序称:“其孙承议郎恪类公集二十二卷,授其子国学生千龄。”原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其诗文,重编为12卷,前3卷为诗,卷4至5为内外制,卷6为诏,卷7为敕书,卷8为表、状、札子,卷9为启,卷10为序、记、论、跋、策问,卷11为箴、偈、祝文、疏文等杂文,卷12为祭文、墓志铭。卷首列周必大、杨万里序。周序称“其制诰有体,议论有源,铭志能叙事,偈颂多达理,固余事也。”《四库全书总目》则谓:“其诗源出苏氏(东坡),故才气颇为纵横,其余亦驯雅,而制诰之作尤有体裁。”本集除《四库全书》本,较常见的版本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本。
大易断例卜筮元龟目
予尝滴露研朱,对梅读易,逆爻位之得失,卜气运之变迁,莫不如影随形,如谷应声。独怪夫今之易卜君子,其于爻辞象义皆莫之究,反以枝杆蔓说而文之,是致祸福无凭也。予因是,上窥圣人之经旨,下窃六君子之传义,旁参鬼谷先生之遗文,演作歌诗,述为断例。以之决忧疑,定犹豫。观往知来,吉凶截然先定。命之曰卜筮元龟。不敢私秘,敬刻诸梓,以广其传。
正红旗下
当代长篇小说。老舍著。初载《人民文学》1979年第3至5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6月初版;1987年5月又将《正红旗下》与作者的另一作品《小人物自述》合为一册再版。两个版本的正文前面均有胡絜青写的代序《写在〈正红旗下〉前面》,书后均附录胡絜青、舒乙合写的《记老舍诞生地》一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5月初版的《老舍文集》第七卷中,收有《正红旗下》。《正红旗下》是老舍晚年的作品,发表于他逝世以后。正红旗下——正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满族的一种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的颜色为号,有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旗(正即整字的简写),凡满族成员都隶属各旗。这是“ 满洲八旗”,以后又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成员,统称“旗人”。本文作者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所以这篇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即取名为《正红旗下》。著于1961年至1962年。遗憾的是,因当时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老舍并未完成,就被迫停笔。
满宫残照记
1946年4月26日,秦翰才回到上海,结束了他长达八年半的征途,并接任中国纺织机械公司职务。在与家人欢度团聚短短的一周后,他又立即投入写作。他利用公余的分秒时间,在两个月内完成了有关溥仪的著作。秦翰才在前言中写道:“我五游满宫,都在下午三时左右。其地在市尘之外,积雪笼罩了一切,车马之声几绝,鸡犬之声无闻,固已寂寥如墟墓。其时又值冬天晷短,西边黯淡的斜日,格外映出一片凄凉景色。这些都正是象征了满洲国的末日,所以这书也就叫做《满宫残照记》了。”该书于1947年出版,在时隔四十年后由长沙岳麓书社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