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廷鸾

马廷鸾
  • 姓名:马廷鸾
  • 别名:字翔仲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222年
  • 逝世日期:1289年
  • 民族族群: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晚年号玩芳病叟,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端临父。家贫力学,登淳祐七年进士,调池州教授。宝祐二年,主管户部架阁。三年,迁太学录,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四年,任史馆校勘,为御史劾罢。开庆元年,吴潜入相,召为校书郎。景定元年,兼沂靖惠王府教授,继兼枢密院编修官、权仓部郎官。二年,进著作佐郎兼右司,迁将作少监。三年,兼翰林权直,擢秘书少监,权直学士院。四年,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进中书舍人。五年,迁礼部侍郎,兼侍读,升直学士院。咸淳元年,签书枢密院事,丁母忧。三年,权参知政事。五年,进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继进右丞相兼枢密使。八年,因与贾似道不合,九疏乞罢政。九年,出知绍兴府、浙东安抚大使。十年,辞免,奉祠。宋亡不仕,元至元二十六年卒,年六十八。其文以骈体最工,理宗末年制诏,多出其手,“其他诗文亦皆典赡秀润,盎然有卷轴之味”(《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胡思敬谓其“散文、诗歌,则暮年身际沧桑,感时抚事,文境渐变为苍凉。《老学道院》一记,已觉其遇之穷而志之可哀”(《碧梧玩芳集跋》)。著有《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张氏祝氏皇极观物外篇》、《玩芳集》、《木心集》(《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今人续辑《碧梧玩芳诗馀》一卷,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全宋词》第五册录其词四首。《全宋诗》卷三四六一至三四六四录其诗四卷。《全宋文》卷八一七七至八一九○收其文十四卷。事迹见《宋史》卷四一四本传。

马廷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敬止集

敬止集

水利志。明陈应芳撰。四卷。应芳字元振,南京泰州(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官福建布政使参政。作者因家居淮南泰州“泽国”,为讲求水道源委,河之利害,以明水利。集当时有关水道奏疏、公移、私札为是书。五万七千余字。以“敬止重桑梓”名书。首为泰州上河、下河,高兴下河、兴化下河、宝应下河和盐城下河诸图。附“论漕河建置”、“论地方形势”、 “论五方城冶”、 “论广陵田赋”、 “论减水堤闸”和“论高堰利害”等十三篇。继为奏疏、公移、序、碑、传六篇; “答陈如冈掌科问湖工募夫议”等尺牍二十七篇; “士夫公上院道书”和“复褚爱翁抚台”等二十八书。该书所载今昔水道变化很大,与图亦多有不符;但议论详明,对河道之疏浚、筑防,仍有较大裨益。有《四库全书》本。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箓

简称《上元九天真灵玄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乃太上玉晨君授七真(金明七真),内载上天三百六十五部将军官吏之职位官号,以及其部属兵将官吏之数。故本书又称「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将军玄箓」。据称此箓所载天官兵将「常镇守九天上元,以辅三十六皇之治也」。上即主运天地正气,中即扶命天帝国君,下拯三界之群生,依法盟受此箓,可降伏邪魔野道,使正道运行,法教兴盛。书中有授度此箓之章仪盟信。

道要灵祇神鬼品经

道要灵祇神鬼品经

《道要灵祗神鬼品经》,道教类书,编撰人不详,一卷,现收录于明代《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分为〈总序灵祗〉、〈灵祗神品〉、〈魔正品〉、〈力士品〉、〈空神品〉、〈社神品〉、〈山神品〉、〈水神品〉、〈山鬼品〉、〈土鬼品〉、〈水鬼品〉、〈灵祗鬼品〉、〈善爽鬼品〉、〈苦魂鬼品〉、〈精魅鬼品〉、〈树木鬼品〉、〈饿鬼品〉、〈瘟鬼品〉、〈蛊鬼品〉等十九个部分,内容主要是叙述灵祇鬼神的名号、司职、阶品、所居地域以及奉灵制鬼的方法等。书中辑录了《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太平经》、《三皇经》、《明真科经》、《女青鬼律》、《老子天地鬼神目录》、《授仙道经》等十多种道书中有关灵祇鬼神的内容,其中征引《女青鬼律》最多。因该书所辑录的著作都是隋唐前的道书,故其大约成书于南北朝末期或隋唐之际。《旧唐书》〈经籍志〉曾着录《道要》类书三十卷,内容分为若干品,《道要灵祗神鬼品经》即是这部书的残本。另外,敦煌文献有此经抄写本八种,详见日本学者大渊忍尔编《敦煌道经目录编》。该书所引南北朝时期的一些道经,如《老子天地鬼神目录》、《授仙道经》等多已散佚,故其乃研究南北朝道经的重要文献。

阿弥陀经要解亲闻记

阿弥陀经要解亲闻记

宝静法师讲述,学人逸山、性明记录。佛说阿弥陀经为净土三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之一,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为释迦牟尼佛在祇树给孤独园所宣说。此经为佛经中极少数非由佛陀弟子提问,而由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此经于前半段宣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的庄严以及阿弥陀佛佛号由来与意义;其后阐明劝导众生诵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以东、南、西、北、下、上等六方诸佛亦劝导其土众生相信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界之事迹作结。

维摩经无我疏

维摩经无我疏

维摩经无我疏,十二卷,明传灯着并序。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钞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钞

简称《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钞》。佛典注疏。宋普观述。二卷。是唐法藏撰《法界无差别论疏》的注释书。书前有普观录《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科文》一卷。作者序称,法藏在唐垂拱(685—688)之世“躬被征召”,与于阗国三藏法师提云般若同译此论,“笔授功毕,继而制疏”。后法藏之《疏》在中国一度失传,直至宋代高丽王子祐世来朝,以此文复归中国。本书题名“领要”,为使“来者领略一乘要妙之义”。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