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及之

许及之
  • 姓名:许及之
  • 别名:字深甫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209
  • 民族族群:

许及之(?~1209),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隆兴元年进士。淳熙七年,知袁州分宜县。以荐除诸军审计,十四年,迁宗正寺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即位,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除淮南运判兼提刑,以铁钱滥恶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权礼部侍郎。宁宗即位,除礼部侍郎。庆元二年,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谄事韩侂胄,无所不至。四年,进同知枢密院事。六年,以母忧去位。嘉泰二年,拜参知政事。三年,进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四年,罢。开禧三年,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及之在当时以“词章精敏”见称(楼钥《礼部侍郎许及之该覃恩转官制》)。其诗师法王安石,《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气体高亮,琅琅盈耳,远过宋末江湖诗派之刻画琐屑(卷一九五)。孙衣言跋称其“七言古诗用意妙远者,几非后人所能骤然领略,其他古诗亦皆排奡峭厉,在南宋诗人中当为健者,不但超越江湖一派。惟近体诗篇幅浅狭,殊乏深意,则所谓下笔稍易者耳”。《宋史·艺文志》著录《许及之文集》三十卷、《涉斋课稿》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涉斋集》十八卷,《大典》误题为许纶《涉斋集》,纶为及之子,此集盖其所编。有《四库全书》本、《敬乡楼丛书》本。《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二四四三至二四六○录其诗十八卷。《全宋文》卷六三五六至六三五七收其文二卷。事迹见《宋史》卷三九四本传、清孙衣言《涉斋集跋》。

许及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遥远的旅行

遥远的旅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川端康成不被时间遗忘的传世之作,永远孤独的文学旅行者川端康成极为真挚的情感书写,以大师的细腻笔触,揭秘世间复杂难解的情感纠葛——关于爱情。当所有人都迷失在人生旅途中,而旅途即将到达终点时,等待人们的会是幸福吗? 我们终其一生,独自前行。寻找爱,也被爱找寻。

怎么办

怎么办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 ~1889)著。长篇小说。作于1863年。副标题是《新人的故事》。作品塑造了“普通的”和“杰出的”两类“新人”。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体现了普通“新人”的特点:嫉恶如仇、蔑视旧世界、富有同情心,是“合理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对社会起了资产阶级启蒙学家的作用。拉赫美托夫是“杰出”的“新人”代表。他是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职业革命家。作品通过上述人物的爱情纠葛,并穿插其秘密革命活动,回答了反对专制制度应当怎么办这一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即必须产生“新人”,由他们来实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小说布局新颖,人物刻划生动、感人,语言带有政论色彩,又常用隐喻和暗示手法以避开当局的审查。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生活的教科书”。

古今说海

古今说海

古代笔记小说总集。142卷。明人陆楫(字思豫)编辑。本集卷首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唐锦序及“古今说海校书名氏”。后者列有姜南等为编刊本集提供过藏书,或参加过校勘工作的13人的名字。全书分为4部、7家,凡收入135种历代(包括明)笔记小说,排列顺序是:说选部,内含小录家3卷、偏记家20卷;说渊部,内含别传家64卷;说略部,内含杂记家32卷;说纂部,内含逸事家6卷、散录家6卷、杂纂家11卷。其中每部内容又按甲、乙……壬癸等10集编次。《四库全书总目》曾这样评价本集:“所载诸书,虽不及曾慥《类说》多今人所意见,亦不及陶宗仪《说郛》捃拾繁富,钜细兼包。而每书皆削其浮文,尚存始末,则视二书为详赡。参互比较,各有所长,其搜罗之力、均不可没焉。”据唐锦《古今说海引》称,本书编成后,“好古博雅之士,闻而慕之。就观请录,殆无虚日”,“陆子乃集梓鸠工刻置家塾,俾永为士林之公器”。陆楫所刻,即今存的明嘉靖二十三年云间陆氏俨山书院刊本。本书流传较广,常见版本还有清道光元年(1821)苕溪邵氏酉山堂刊本,宣统元年(1909)上海集成图书公司排印本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11月又据后者影印发行。

太上清静元洞真文玉字妙经

太上清静元洞真文玉字妙经

太上清净元洞真文玉字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南北朝隋唐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由九段玉诀及一首韵文组成,其内容为解释「真文玉字」,即解释符文。书中仅存注解而无符文,注解文辞亦颇隐讳。大旨教人译读和书写符字之法。又教人呼念神仙魔鬼之名,以除凶灾。

左氏传续说

左氏传续说

十二卷。宋吕祖谦撰。此书是续《左氏传说》而作,以补《传说》之未及,故名为《续说》。此书为吕氏晚年所作,其体例一仍《传说》,亦随文解义,但其议论则稍不及《传说》之阔大。卷首《纲领》称“《左传》字字缜密”,“一部《左传》都不曾载一件闲事,盖此书是有用底书”。又说:“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此数句便是看《左传》纲领,盖此书正接虞夏商周之末,战国秦汉之初,上既见先王遗制之尚在,下又见后世变迁之所用,此所以最好看。看《左传》须是看得出人情物理。”又说:“《左传》一部三十卷,其大纲领只有三节,自第一卷至第三卷庄公九年齐桓初出时是一节。此一节霸业未兴,当时之权亦未尝专在一国。自庄公九年以后直至召陵之盟又是一节,凡二十四卷,正是五霸迭兴之际。……自召陵以后直至卷末又是一节……晋便失霸,诸侯遂无霸。自是以来,吴与越却以蛮夷主盟诸侯……此时都不成世界了,是末一节。”此说与陈傅良《春秋后传》之说大同而小异。吕氏批评《左传》有“三般病”,一是“左氏生于春秋,为习俗所移,不明君臣大义,视周室如列国,如记周郑交质”。二是“又好以人事附会灾祥,夫礼义动作,古人固是于此见人吉凶,亦岂专系于此?”三是“记管晏之事则尽精神,才说圣人事,便无气象”。以今观之,吕氏所云《左传》之三般病,除第二种外,皆非其病。吕氏之论则是基于封建社会之伦理道德标准而发,故《四库提要》评此“三病”之说,认为“虽亦沿宋儒好轧先儒之习,然实颇中其失。”此书久无传本,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除缺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至三十二年、襄公十六年夏至三十一年外,余皆完帙。现存清《金华丛书》本。

阿罗汉具德经

阿罗汉具德经

一卷,宋法贤译。是说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德者。与增一阿含经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