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及之

许及之
  • 姓名:许及之
  • 别名:字深甫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209
  • 民族族群:

许及之(?~1209),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隆兴元年进士。淳熙七年,知袁州分宜县。以荐除诸军审计,十四年,迁宗正寺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即位,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除淮南运判兼提刑,以铁钱滥恶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权礼部侍郎。宁宗即位,除礼部侍郎。庆元二年,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谄事韩侂胄,无所不至。四年,进同知枢密院事。六年,以母忧去位。嘉泰二年,拜参知政事。三年,进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四年,罢。开禧三年,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及之在当时以“词章精敏”见称(楼钥《礼部侍郎许及之该覃恩转官制》)。其诗师法王安石,《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气体高亮,琅琅盈耳,远过宋末江湖诗派之刻画琐屑(卷一九五)。孙衣言跋称其“七言古诗用意妙远者,几非后人所能骤然领略,其他古诗亦皆排奡峭厉,在南宋诗人中当为健者,不但超越江湖一派。惟近体诗篇幅浅狭,殊乏深意,则所谓下笔稍易者耳”。《宋史·艺文志》著录《许及之文集》三十卷、《涉斋课稿》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涉斋集》十八卷,《大典》误题为许纶《涉斋集》,纶为及之子,此集盖其所编。有《四库全书》本、《敬乡楼丛书》本。《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二四四三至二四六○录其诗十八卷。《全宋文》卷六三五六至六三五七收其文二卷。事迹见《宋史》卷三九四本传、清孙衣言《涉斋集跋》。

许及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大河恋

大河恋

普利策奖永久的遗憾,美国文学不朽的经典。首版于1976年的《大河恋》,是芝加哥大学文学教授诺曼•麦克林恩七十多岁时写就的自传性小说,回忆沉默宽厚的父亲和不告而别的弟弟。出版 过程周折,几经退稿,却在小众出版社发行后火爆全美,引发热议,重新定义了美国文学新经典!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罕有的、真正伟大的作品之一」,「丝毫不逊于梭罗和海明威」,「在美国经典文学体系中占据了永恒地位」。长销30年,逾百万册销量,美亚五星推荐!

伤寒论语译

伤寒论语译

《伤寒论》系汉张仲景所著,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之书。但该书年代久远,文字古朴,医理深奥,阅读困难,特编本书,名曰《伤寒论语译》。《伤寒论语译》以刘渡舟主编的穴伤寒论校注锣为底本进行语译而成。全书共十卷。卷第一为辨脉法、平脉法;卷第二为伤寒例、辨痉湿喝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第三至卷第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并治;卷第七至卷第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每卷各专论均有『提要』,介绍全篇内容大略。每条原文中生僻古奥字词或中医名词术语,均有角码,于『注』中对字形音义做了解释。『语译』以直译诠释为主,间或参以意译全书译文深入浅出,晓畅通达,既反映了仲景原意,又便于读者读记习研。

太上正一法文经

太上正一法文经

太上正一法文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为南北朝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经文乃太上道君告张道陵,言消灾获福之法。经文称世间人民困于疫病、牢狱、水火、刀兵、虎狼、虫蛇等苦难,不能自免。凡此皆因人民不信宿命罪福因缘,轻师慢道,破斋犯戒,违负天地;或因其恃强凌弱,倚官仗势,为君无道,为臣不忠。是故天有九丑杀鬼,各率徒众九千万人,散布疫病、牢狱等九种厄难。又有五帝神官,手执五刀行于人间,散布瘟疫等五厄。世人欲消灾获福,应常行善事,诵经修道,忏侮受戒,烧香设斋.布施穷乏,写经造像等等,方可解脱厄难。

上清河图宝箓

上清河图宝箓

《上清河图宝箓》,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三洞奉道科戒仪范》着录「太玄河图九皇宝箓」,当即此书。原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存思北斗九星诸神之法。内载九皇真君、九皇夫人等北斗九星神之名讳、职司、神像、宫殿图,以及其部属诸灵官、飞骑、使者、仙童玉女之数,是为「河图宝箓」。据称修道者依法受持宝箓,书写佩带,存思诸神,即可消灾散祸,获福成真。本书内容,又见于《上清河图内玄经》第三篇《九皇宝箓》。

妒记

妒记

轶事小说集。又称《妒妇记》。南朝宋虞通之撰。 《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二卷。 《新唐志》同,但不著撰人。 《旧唐志》及《宋志》均不载。此书久已亡佚,遗文散见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艺文类聚》、 《白孔六帖》、 《太平御览》诸书中。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七条,是今所见唯一的辑佚本。 《宋书》卷四一《后妃传》云: “宋世诸主,莫不严妒,太宗每疾之。湖熟令袁慆妻以妒忌赐死,使近臣虞通之撰《妒妇记》。”(《宋书》卷四十一《后妃传》)可知是书乃是受钦命为现实治政者服务而作,当成书于刘宋末。书中全记两晋以来妒妇故事。

西藏度亡经

西藏度亡经

又名《中阴得度法》,本书是一部西藏佛学名著,依照佛教义详细介绍了人死以后每天“中阴”的变化情形。它蕴含着一套丰富的临终、死亡及死后世界的知识和图景。此外,基于《西藏度亡经》的藏传佛教“临终关怀”具有终极关怀的性质,它既是死亡救助,又是生死教育,涵盖人从生至死的一切人生课题的智慧,这也是现代临终关怀需要借鉴和发展的。这些内容具有强烈而广泛的心理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