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芹

周克芹
  • 姓名:周克芹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简阳人
  • 出生日期:1936年10月28日
  • 逝世日期:1990年8月5日
  • 民族族群:

周克芹(1936年10月28日-1990年8月5日),当代作家。四川简阳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53年考入成都市农业技术学校。次年加入共青团。1954年在成都的《工商导报》上发表了故事《老盐工袁大爷》。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他因有“右派言论”而受到批判。1958年农校毕业,自愿回乡务农。先后当过社员、民办教师、生产队长、生产队会计、大队会计、农业技术员,《峨眉》1960年第1期发表了他的第1篇短篇小说《秀云和支书》。70年代,《中国文学》将他的短篇小说《李秀满》介绍到国外。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调到区委工作。同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1个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这个集子里的作品,大多写农村的新人新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周克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里程碑。这部作品在《红岩》1979年第2期上发表后,即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普遍好评。周扬称赞它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展示了从农业合作化以来的时代风云的变化莫测和农村新旧势力的反复斗争,描写了各种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关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通信》)这部作品1982年12月在“茅盾文学奖”首届评选中名列榜首。80年代是周克芹创作的丰收期。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如《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果园的主人》、《秋之惑》等都受到普遍好评。其中《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分别荣获1980年和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周克芹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的特点;一是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敏锐而勇敢地触及了现实生活中发人深思的新问题、新矛盾;二是不直接写社会变革,而是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把笔力集中在农村中各种人物的命运、性格和心灵历程的刻画上。周克芹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四川专业作家、四川作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

周克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奠基性著作和现代微观经济学基础著作。马歇尔著。第1版1890年伦敦出版。以后多次再版,到1920年出了第8版。中译本196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志泰译。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 1842—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中产家庭。1861年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毕业后留校教数学,后转向研究经济学。还著有《工业与贸易》、《货币、信用与商业》等。本书中译本由第1版和第8版著者序言,第1篇导论,第2篇一些基本概念,第3篇欲望及其满足,第4篇生产诸要素,第5篇要求、供给和价值的一般关系,第6篇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及最后的13种附录构成。全书兼收并蓄,吸收和综合了新旧各派经济学说的庸俗理论,什么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等,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折衷的庸俗经济学理论体系。本书的分析方法,是用人们的主观心理动机来解释社会经济活动,认为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都是由追求“满足”和逃避“牺牲”这两类动机来支配的,商品及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决定于这两类动机。把生物学中的进行论引进经济学,创立了一个“连续原理”,用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物界一样,也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把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引进经济学,创立了均衡价格理论,也就是他的价值理论。

迪功集

迪功集

诗文集。明徐祯卿撰。六卷,其集版别较多,但本集系作者自定,所以精华尽在,流传较广。卷首有李梦阳序、顾璘序。卷一至卷四为诗,卷五、卷六为文。卷末一般附刊《谈艺录》一卷。祯卿字昌毂,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官国子监博士。少与唐寅、文征明、祝枝山号“吴中四才子”,登第后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并称“前七子。”收诗歌和散文等。该集收赋10篇:《反反骚赋》、《放言赋》、《丑女赋》、《述征赋》、《怀归赋》等。其赋多为抒怀言志之作。顾璘评介他的赋是“词旨沉郁,遂闯晋宋之藩。”是贴切之喻。是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正德庚辰刊本、明嘉靖戊子刊本。

玉梨魂

玉梨魂

骈体言情小说,三十章。徐枕亚著。1912年6月起在《民权报》副刊连载, 1913年1月由民权出版部初版,当年即再版两次,以后重版三十二次,行销数十万册,且到处发现翻版伪本,是民初最畅销的小说。小说描绘了一个“寡妇恋爱”的悲剧。据说融汇了作者的一段少年经历,因此写来格外哀怨动人:梨娘不幸早逝夫婿,儿子鹏郎从师于教馆先生何梦霞。随着时光的流逝,梨娘和梦霞互相倾慕,产生了感情。但身为寡妇的梨娘,不敢逾越礼教的束缚,强迫自己过着痛苦的守节生活。为了从感情与道德的冲突中摆脱出来,梨娘说服梦霞与自己的小姑崔筠倩订了婚约。然而何、崔两人并无感情,大家的痛苦有增无减。梨娘于是采取慢性自杀的方式,含恨而卒。临终留给小姑遗书一封,说明自戕身死的原因,并希望她的死能促使筠倩与梦霞成为眷属。筠倩虽感嫂子的良苦用心,但她明白了梦霞另有所爱,终百感交集,一病而亡。梦霞眼见两位女子为自己惨死,一腔孤愤,无处发泄,便东渡日本留学。次年,回国参加武昌起义,壮烈牺牲。

台湾外记

台湾外记

清初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又称《台湾外纪》、 《台湾外志》、 《赐国姓郑成功全传》。三十则。康熙五十二年刊求无不获斋刊本,三十卷,后来的坊刻本亦题“求无不获斋刊”,并为十卷,嘉庆六年谢氏修辑之手抄本,为五十卷一百回。作者江日升,卷首有自序,署“九闽珠浦东旭氏江日升识”,另有陈祁永等序。江日升字东旭,清康熙年间福建人,书写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参见附录小传。历史著作。作者江日昇,字敬夫,号东旭,福建同安人。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亲临台湾,后据耳闻目睹及《先王实录》、《海上见闻录》、《郑成功传》等书撰成此书,凡10卷,29万字。

新译华严经音义

新译华严经音义

新译华严经音义,1卷,日本喜海撰。编号二二零六。

优填王经

优填王经

全一卷。西晋法炬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此经有三译,与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为同本异译。叙述优填王之后归依佛陀,证得须陀洹果,而王却因听信无比夫人谗言,欲以百箭射杀王后。然所射之箭均绕后三匝,而还住于王前。王大为惊惧,偕无比夫人诣佛所忏罪,佛乃为说诫女色事。王即接受佛陀教化,归依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