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圣

- 姓名:白圣
- 俗姓:胡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湖北省应城县人
- 出生日期:1904
- 逝世日期:1989
- 民族族群:
白圣(1904—1989),俗家姓胡,名必康,法名东富,字白圣,号洁人,湖北省应城县人。
15岁与16岁时姐姐与母亲相继去世,这使他感到人生无常。后来偶然听到九华山智妙老和尚讲解佛法,遂有了出家的念头。1921年18岁,在九华山落发,后到衹园寺受具足戒。1925年开始,到扬州高旻寺、杭州灵隐寺、山西五台山、北京广济寺、宁波太白山天童寺、杭州虎跑山定慧禅寺等地参加禅七,听讲佛经。
1929年春,白圣法师到广东曲江南华寺,礼六祖真身及大颠禅师道场。夏季于宁波观宗寺,听宝静法师讲《楞严经》。冬天参加武昌洪山宝通寺禅七,在禅堂讲说《禅堂规矩》。1931年6月,在宝通寺闭关,礼拜《华严经》,阅经、静坐,作息有定,三年如一日。1934年出关。翌年,到汉阳归元寺听圆瑛法师讲经,得以亲近圆瑛。未几,随圆瑛同到上海。这时圆瑛是中国佛教会的会长,派白圣到中国佛教会担任干事。此后他随侍在圆瑛身边,各处弘化。圆瑛事繁,常由白圣法师代讲佛经。1937年夏天,圆瑛为白圣传法授记,因此继承了圆瑛七塔、崇圣两寺的法脉,为临济正宗四十一世。
1937年7月,日寇侵华。圆瑛以中国佛教会会长的身份,投入抗战救亡行列。由于难民太多,后来圆明讲堂也成立了难民收容所,由白圣法师担任收容所主任。1937年底上海沦陷,圆瑛率领僧侣救护队撤退到汉口。而由白圣法师留在上海,与胡松年居士维持难民收容所事务。
1948年白圣法师来到台湾,曾任“中国佛教会”弘法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在台湾首次开坛传戒,恢复结夏制度,以此来消除日寇占据台湾时对佛教遗留下来的陋习,重建中国大乘佛教的规范。1957年创办“中国佛教三藏学院”,1960年开办“中国佛教研究院”,并当选“中国佛教会”第四届理事长。1963年率团出访,促进了中国佛教与东南亚各地区与国家的友好交流。1989年4月去世,世寿86岁,戒腊68年。
大师遗著有《禅宗史论集》、《学禅方便谭》、《维摩经讲录》、《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寺院住持手册》,及《楞严经表解》、《起信论表解》、《出家十要》等。本书是白圣法师著作的精选集。
白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临床医著。戴慧芬等整理。本书分两部分: 前为论著,收录戴氏有关方证研究论文6篇;后为医案,选辑戴氏内、妇、儿等科病证82题,每题有医案若干例,经方时方并用,且能灵活化裁。1980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著部分阐述了桂枝汤在中医治疗中调和营卫的原理、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与临床运用、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麻黄人参芍药汤治疗咳血的原理与运用,以及麻疹、牙痛的病理机制与论治;医案部分介绍了75种病证100余例医案的详细诊疗过程,阐述了作者对病因的分析、遣方用药及临证、心得。《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语言简练,病例精详,内容丰富,适合各级中医从业者阅读参考。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元刘惟永编集。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汉皋诗话
诗话著作。宋张某撰。张某,佚其名,北宋末或南宋初人。《汉皋诗话》原书久佚,卷数不详。今传《说郛》本系节编本,仅十一则。罗根泽辑补二则,得十三则;郭绍虞辑补四则,得十五则。其论诗多偏于考据注释,尤以校正杜诗者为多,亦不为无见。然其中“鲍孤雁”一则,既误以南唐人诗为鲍当诗,又称“凡物有群而孤者皆然,何独雁乎”,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所讥。郭绍虞亦谓“其论诗不免拘泥与疏舛”(《宋诗话考》)。有《宋诗话辑佚》本。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修正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孝宗8年(1657)时,修正了光海君时期所编纂的《宣祖实录》,然后编纂成《宣祖修正实录》。光海君时期,由东人分裂出来的北人执掌大权,《宣祖实录》为这一时期所编纂。《宣祖实录》的编纂始于光海君元年(1609)7月,完成于光海君8年(1616)11月。最初参与编纂的人士以总裁官李恒福为首,还包括李好闵、申钦、柳根、李尔瞻、李廷龟、李尚毅、尹昉、朴承宗、李睟光等。不过,光海君5年,随着癸丑祸狱(仁穆大妃被废位)的发生,政治上出现了变动,编纂改由奇自献、李尔瞻、朴健等北人主导完成。《〈宣祖大王〉实录修正厅仪轨》(孝宗8年,1657) 然而,对于罢黜光海君后执掌王权的仁祖及西人来说,全部接受《宣祖实录》有些困难。特别是仁穆大妃是因光海君而被废位,并成为庶人的。因此和其相关的记录更是难以接受。所以,从西人执政的仁祖初期起,便展开了对《宣祖实录》的修正作业,不过,该修正作业并没有完成。因为以李适之乱为首,丁卯胡乱、丙子胡乱等事件接连发生,导致修正作业被迫中断。而且,主导修正作业的李植身亡,这也给修正作业造成了影响。修正作业到了孝宗时期才最终完成。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凡十六卷。印度提婆设摩(梵Devas/arman ,意译天寂、贤寂)造,唐玄奘译。又作说一切有部识身足论。略称识身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乃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本论说明识心与肉身相应具足,应如法修行。有七千颂,分为六品,即:目干连蕴、补特伽罗蕴、因缘蕴、所缘缘蕴、杂蕴、成就蕴。初品论破目干连之过去无体现在有体说,建立说一切有部之教义;第二品论破补特伽罗论者之有我说;第三品以下叙述教义,显明我空法有之说。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长阿含善生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