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桐

崔桐
  • 姓名:崔桐
  • 别名:字来凤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南直隶通州海门县
  • 出生日期:1478
  • 逝世日期:1556
  • 民族族群:

崔桐(1478-1556)字来凤,号东州(又作东洲)。南直隶通州海门县(今江苏南通海门)人。生于明成化十五年,九岁便跟随父亲游南雍,常常出语惊人。祭酒徐琼称他为奇童。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为第一甲第三名,授编修。在翰林院与张邦奇齐名。武宗南巡,崔桐连章谏留,诏跪午门外一连五日,并受廷杖夺俸,遂名闻天下。世宗即位,“大礼”议起,又与杨慎等切谏,再遭廷杖并被逮入诏狱,降为湖广参议,提调武当山,累提升为国子监祭酒,终礼部右侍郎。曾自我评价:“奉职太愚,自处太高,操持太执,语言太直。”桐著有《东洲集》二十卷,《东州续集》十卷,(《四库总目》、《明史艺文志》作《东洲集》四十卷,无续集)行于世。


崔桐一家世代为官,曾祖父崔璜是余东场的万户侯。祖父崔润做过湖广、郴州同知。父亲崔昆系翰林苑编修,成化二年(1466)任过浙江天台县丞。崔桐子崔有继恩荫入监,任钱塘知县。崔家治家极严,崔桐天资聪颖,年轻时即以“奇童”闻名乡里。九岁,他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明正德十一年(1516),他参加乡试获第一名。次年(1517),殿试又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时年三十九岁。


崔桐为人忠厚廉洁,不求荣禄,说话直率。他自己说:“奉职太愚、自处太高、操持太执、语言太直”。因此,仁途坎坷。明武宗南巡,他与同事联名上书,遭受斥责,罚跪午门外,被廷杖,并扣罚半年薪俸。嘉靖三年(1524),他又“谏议大礼”,再次受斥责,被关进监狱。出狱后,贬为湖广参议。嘉靖八年(1529)任督学副使,又转任福建参政、浙江副使。在此任上,有一叫王一贯的犯了案,有人以千金巨款行贿,崔不为听动,后又胁以权势,他更不支援。不久,崔桐调任辰沅兵备,在平安教化山寇、平定土著族人争地中立功受奖,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嘉靖二十四年(1545),崔桐任礼部右侍郎。嘉靖二十八年(1549),朝中又有流言蜚语中伤他,崔桐便以年老请归,时年七十岁。崔桐后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病故,享年七十八岁。

崔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相约萨马拉

相约萨马拉

《相约萨马拉》成功地记录了际冲突与小城生活的点滴苦涩。它是约翰·奥哈拉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对其作为一个有着高度社会敏感的主流作家的持久证明。1930年12月,圣诞节前夕,吉布斯维勒的社交圈里充斥着舞会和派对,音乐通达旦,美酒开怀畅饮,光环的中心站着朱利安和卡罗琳·英格里斯夫妇——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对他们有着同样的嫉羡。但是,突如其来的一杯冰水威士忌打破了这一切。朱利安·英格里斯从此告别了上流社会,势不可挡地走向了自我毁灭。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

全国总志。清顾祖禹(1631—1692)撰。一百三十卷。祖禹字景范,自号宛溪子,人称宛溪先生,江苏无锡廊下人。聪敏好学,尤功地理。受父嘱考历代著述, “掇拾遗言,网罗旧典,发舒志意”。至二十九岁(1659)以复明意愿始撰是书,前后历经三十余年,凡二百八十余万字。按明末行政区划叙述历史地理沿革,详记史实。舆地要览图36画,沿革表35份。顾氏在编著此书时,“以史为主,以志证之”,采正史、地志,旁及野史,参以山川考察。该书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灵飞散传信录

灵飞散传信录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齐推书心序称,得于唐李泌宅中, 为《太清仙经》之《灵飞散方》,尤胜收入孙思邈《千金方》者。 此录《灵飞散方》出自六朝之《太清仙经》,齐推书心述古本传授、 发现经过。述灵飞散方、治云母方,亦可视为中草药方。

还金述

还金述

还金述,唐末五代道士陶植撰。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陶植撰《还金术》一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神部众术类。《云笈七签》卷七十亦收录。书分上、中、下三篇,假阴阳五行原理以言还丹之道。大旨谓五行相生相克为阴阳之用,「以其相生相杀,迭盛迭衰,合天地四时而成实万物」。炼丹之道亦不离万物生成造化之理,故曰五行具,阴阳用,万物生,还丹就。书中又称炼丹所用砂汞生于铅,如人之情性禀于元气。砂汞、情性与龙虎、金水、乾坤、牝牡相应,皆同出异名,「二事者本乎一物也」。此一物即是铅、即是元气。故曰:「铅中之有砂汞,犹人之有情性」;「是以砂汞者,铅之情性;元气者,人之根本」。以金制汞而成还丹,犹如推情合性,修性合真而复其本初。可知此书假内丹术语而言外丹之道。

加里波的

加里波的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加里波的》林白水著。加里波的即加里波第, 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领袖、卓越的军事家。生于海员家庭。早年当过水手和船长。1834年参加萨伏依起义后流亡南美,曾参加巴西和乌拉圭等国的革命运动。1848年返回意大利,次年为保卫革命中建立的罗马共和国而浴血奋战。共和国失败后率数千人撤离,跨越亚平宁山脉,沿途传播意大利统一的思想,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1860年组成“千人红衫军”,解放了西西里和那不勒斯(两地后并入撒丁王国),对意大利的统一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生最后一次战斗是1870年援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进行普法战争,并热烈祝贺1871年巴黎公社的诞生。

鬻子

鬻子

后人所辑楚开国人物鬻熊与周王对答的言谈记录。《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原注云:“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今本《鬻子》为唐逄行珪所献,内附《补鬻子》7则,出自汉贾谊《新书·修政语下》,记载了鬻熊与周统治者“坐策国事”时的一些政治、哲学观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遗阙”。每篇只有短短一章,寥寥数语,缺漏不全。每篇所标篇名,多生涩费解,所标篇次,也大都前后紊乱,因此引起了后世学者的怀疑。明朝学者宋濂在《四部正讹》一书中指出:“今本《鬻子》,其文质,其义宏,实为古书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