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古训

- 姓名:钱古训
- 别名:号坚斋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钱古训,号坚斋。浙江余姚人,明代的民族事务和史地学者。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三甲第三十六名进士。后官湖广布政司参政,百夷酋思伦发与缅甸人构兵,其奉旨前往,使思伦发听命返回。其并述当地山川人物风俗并形成《百夷传》上奏。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置缅甸宣慰司。次年,麓川与缅甸发生纠纷,朝廷派钱古训、李思聪二人前往调停。 当明朝使者钱古训、李思聪调停了麓川与缅甸的纷争,正准备回朝之际,恰值麓川勐卯王思伦法部属刀干孟起兵谋反。思伦法曾请钱、李二位使臣出面,向刀干孟谕以朝廷威德,果然收到一定效果。于是,思伦法向钱、李二人馈赠象马、金宝等物,强留二人长期住麓川,以向他人显示自己有大明天朝为靠山。钱、李二人再三推辞,并致书思伦法说:“中国不以象马金玉为宝,所宝者,忠臣烈士,强兵勇将与孝子顺孙耳,宜送使者回朝,不复侵拢邻境,则可明尔畏敬君上之心焉。”思伦法叹服,设宴为二人饯行,并派部卒将钱、李二位使者护送出麓川勐卯境。 钱古训、李思聪返回京都后,根据在麓川的亲历和见闻,各著了一部《百夷传》,献给朱元璋,书中记述了当时德宏山川、民俗、人物及政治、军事制度等,内容新奇详备,深深吸引了这位大明皇帝。《明史》载,明太祖阅后大喜,以钱、李奉使尽职尽忠,各赐袭衣,特升钱古训为湖广参政,李思聪为江西参政,又特别叮嘱将《百夷传》交付皇家史馆妥善收藏。
钱古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叛逆的灵魂
短篇小说集。作者〔黎巴嫩〕纪伯伦,1908年于贝鲁特出版。集中有4篇小说: 《沃尔黛·哈妮》描写了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年轻女子,为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大胆地冲破了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逃离自己不爱的富有、年迈的丈夫,而甘心与心爱的青年过着清贫的生活。《坟墓呐喊》实际上是被封建暴虐势力处死的三个冤魂的控诉。《新婚的床》描述了一个烈性女子,受骗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新婚之夜,与自己所爱的情人尽释前嫌,双双殉情。《叛教徒海里勒》则创造了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敢于反抗一切旧传统礼教和邪恶势力的正直的年轻修道士的形象。全书的主题是对封建礼教和道统的叛逆与反抗,表现了作者愤世嫉俗,向黑暗社会和邪恶势力挑战的战斗精神。因此,该书一出版就为当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政、教势力所不容,认为作者是离经叛道,该书是一本“危险的、叛逆的、毒害青年的”书籍,没收后在贝鲁特广场当众焚毁,并将作者开除出教,吊销国籍。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部作品的战斗性及其价值。
太上九真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
太上九真妙戒金箓度命拔罪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系南北朝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另有敦煌唐抄本一件(S957号)。经文宣称元始天尊于九清妙境为诸天大圣演说道法,并应酆都北帝之请求,传授「金箓白简九真妙戒」及「救苦真符」、「长王灵符」等,以广救地狱罪人。「九真妙戒」共九条,劝人忠于君王、孝养父母、慈救众生、不淫不盗等等。据说世人若能受持妙戒,并佩服灵符,即可「消九幽大罪,标名九宫」。
列子
又名《列子新书》,哲学著作。该书于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被诏号为《冲虚真经》;公元1007年(北宋景德四年)又加封“至德”,号《冲虚至德真经》,列为道教重要经典之一。旧题战国时期郑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此书为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风格上看,可能是魏晋时人的作品,其中或亦包含着某些古代资料。全书共载文一百三十四则,体裁不全类先秦各家著作,大部分属于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思想内容颇为庞杂:有言太易的,有言神仙的,有融道佛老之说的,有反映封建统治阶级个人享受主义的,有包含道家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有对自然现象提出诸多疑问的,有对儒家及传统礼教表现出反对精神的。但其旨意大体归同于老庄,又往往与佛经参合。书中不乏脍炙人口而又富于教育意义的名篇佳作,文风清新活泼,设喻浮想联翩。因此,该书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不少值得重视研究之处,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本书注释有晋张湛注,既诠明训诂,又疏解其义;另有今人杨伯峻的《列子集释》,极便参阅。
塞外惊鸿
长篇武侠小说,全书共四十回,《塞外惊鸿》是一部民国武侠小说,作者郑证因。郑证因的武侠小说对情节的整体性重视尤其突出,主要以“恩仇结”和“英雄会”的经典侠义模式形成故事,是传统侠义的现代回归,而所用的叙事手段带有不同于传统的色彩,开启了武侠小说关于故事与情节叙事的一片新天地。
冈波巴大师传
冈波巴(Gampopa ,1079年-1153年),俗名打马著(法称),又名宁波滚嘎(众悦心),法名索南仁千(Sonam Rinchen,义为福德宝),因为他长期在冈波山区修行,因此被尊称为冈波巴(在藏语中,巴是大师的意思)。密勒日巴三大弟子之首,融合噶当派生起菩提心口诀,以及密宗大手印教授,显密融通,为噶举派传承的建立者。
瑜伽论记
凡二十四卷。唐代遁伦集撰。又称瑜伽师地论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乃糅录诸师有关瑜伽师地论之释文。主要依据窥基之瑜伽师地论略纂一书,列举所为、所因、宗要、藏摄、解题、释文等六门,前五门中多抄录窥基之文,次于释文中先列出略纂之注解,后举出顺憬、文备、玄范、神泰、惠景、圆测、元晓、神廓、僧玄等诸家之说。然瑜伽师地论于六十六卷以下缺略纂之释文,故遁伦多援引神泰、惠景二师之说,而鲜有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