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封丹

- 姓名:拉·封丹
- 全名:让·德·拉·封丹
- 性别:男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21年7月7日
- 逝世日期:1695年4月13日
- 民族族群: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7日-1695年4月13日),法国17世纪诗人。生于香槟地区湖泊森林管理员之家。幼年在农村度过。1646年到巴律研习法律,获最高法院律师职称。1652年开始继任父职。1652-1671年间他从巴黎定期回乡处理公务,踪迹遍及故乡的树林。他经常狩猎、钓鱼,同时进行思考、写作。他是同时期诗人中惟一长期受乡间生活影响的诗人,这对他创作寓言——动物喜剧的成功有决定性影响,并且史家们都指出了这一点。1659年,经妻子的叔父介绍,他认识了财政总监富凯,并得到了富凯的资助,他在富凯组织的诗社里写了许多诗。1660年,他结识了莫里哀、布瓦洛和拉辛。他一直得到富有人家的经济支持。1665-1675年间他不断发表“短篇故事诗”。1668年,他出版首批六本《寓言诗选》收寓言诗125首。1673-1693年一直是拉·萨伯利埃夫人文学沙龙的座上客。其间又出版了两本《短篇故事诗》 (1671-1694) 和第二批五本《寓言诗选》(1678-1679)收寓言诗100首。他一生写过戏剧、小说、歌剧、神话诗、宗教诗、书简诗、科学诗,但以寓言诗成就殊巨。到1694年出版了第12本寓言集。
他的寓言多取材于伊索寓言、希腊费德鲁斯寓言和印度的《五卷书》寓言,“几乎涉猎了所有古今寓言家、寓言收集家、寓言改写家和翻译家的作品”(英国翻译家詹姆士·迈切语)。这些寓言以17世纪的法国封建社会为背景,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塑造了各阶层人物的性格。他在前人寓言基础上创造的寓言,要更显优美、慧颖,因而可以说先人的寓言通过他的生花妙笔更受世人重视了。
1621年7月8日 让·德·拉封丹生于法国埃纳省的夏托——蒂埃里镇。
1630年—1640年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对大自然发生兴趣。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并对神学有所了解。
1641年4月 到巴黎的一个天主教会——奥拉托会研究神学。
1642年10月 返回故乡。
1645年 到巴黎学法律。结识一些作家和有人文主义倾向的知识界人士。
1647年 修业期满,获得巴黎最高法院律师头衔。
与年仅十四岁的玛丽·埃里卡尔结婚。不久又 因感情不合而分居。
弃职回乡。
1652年3月 任水泽森林管理官。
大量阅读中世纪小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作品及十七世纪法国的艳情小说。与一些名作家、画家、雕塑家与音乐家频繁来往。
1654年8月 发表第一部作品《宦官》,开始创作生涯。
1657年 向财政总监富凯献诗,毛遂自荐,但无结果。
1658年3月 父亲病故,由他继承夏托—蒂埃里公爵领地水泽森林管理人员职务。但他放弃此职,到巴 黎,再向富凯献诗《阿多尼斯》。富凯赐给他一份年金。
1658年—1660年 写许多田园诗、爱情诗、回旋诗、颂歌和诗歌与散文相穿插的《沃堡之梦》
1661年9月5日 富凯因营私舞弊被路易十四逮捕入狱,拉封丹失掉年金。写《哀沃堡的森林女神》,投诗国王,为富凯说情。
1663年 写《国王颂》,再次投诗国王,为富凯说情。
1663年8月 因得罪朝廷,随被流放的叔叔雅纳尔出奔利穆赞。
1664年1月 获得出版《故事诗》的许可。
1664年8月 投奔到卢森堡王宫,作路易十三之弟的遗孀——奥尔良公爵夫人的侍从,并受到布荣公爵 夫人的保护。
结识莫里哀、拉辛、波瓦洛等戏剧家和文艺批 评家。
1664年12月 包括两个故事的《故事集》第一集出版。
1665年1月 包括六个故事的《故事集》第二集出版。
1667年 开始写《寓言诗》。
1668年3月 包括一到六卷的《寓言诗》第一集出版,引起极大的反响。
1669年 出版韵文小说《普西赫与丘比德的爱情》。
包括七到十一卷的《寓言诗》第二集出版。
1670年 写出几首新的寓言诗。
1671年 《故事诗》第三集出版。
卖掉水泽管理员职务。
1672年2月 奥尔良公爵夫人逝世,拉封丹失去经济来源,为一位银行家的妻子德·拉·萨布利埃尔夫人 所收留。
1673年 发表宗教诗《圣马尔克被俘》。
1674年 发表歌剧脚本《月桂女神》及《拉封丹新编故事诗》。
1675年 发表歌剧脚本《佛罗伦萨人》。
1682年 发表科学诗《金鸡纳霜》。
1683年11月15日 获得加入法兰西学士院的多数票,但因他于一六七四年发表的《拉封丹新编故事诗》未获得出版特许而被路易十四否决。
1684年4月 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
1687年 发表诗歌《致于埃》。
1691年 发表诗剧《正义女神》。
1692年年末 身染重病。
1693年1月6日 保护人德·拉·萨布利埃尔夫人病故,他生活受到威胁。
1693年2月12日 向教会妥协。为《故事诗》当众认罪,请求宽宥。
1693年9月1日 发表最后一卷《寓言诗》,题献勃艮第公爵。
1695年2月9日 在街上昏倒。
1695年4月13日 逝世。
拉·封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背德者
作者安德列·纪德(1896~1951)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矛盾,思想深邃细腻,文笔清丽精湛,语言温婉和谐,具有浓郁的古典美,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背德者》是纪德的成名之作。小说以自述体的形式,通过年轻学者米歇尔的生活轨迹,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性沉沦的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纪德本人深刻的思想矛盾。主人公米歇尔,自小受到母亲加尔文派严肃的宗教教育。从15岁起,又被父亲带入各种古文字、死文字的故纸堆。直到25岁,他一直活在没有真正的生活内容,因此既不懂也不会生活的灰色岁月里。甚至人的正常机能也在这种厚厚的涂层中萎缩了。婚后,他大病一场。为了与死亡作斗争,他被迫改变了生活方式,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使他恢复了生机与健康,成为强壮的人。这时他对人的存在产生了新的认识。他要摈拒宗教与祈祷,下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救助自己。不久他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繁文缛节、沙龙聚会等产生了强烈反感。随着米歇尔人性觉醒与复归,也开始了他人性的沉沦。他恢复了健康,开始追求官能的享乐。不久,产生了恶癖同性恋而不能自拔,他放浪无形,缺德自私,使贤淑温良的妻子玛丝琳抑郁成疾,因得不到必要的照顾,凄然辞世。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撰。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着录杜光庭《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德仪》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科仪用于灵宝玉匮明真拔度大斋末尾。斋事完毕之时,行此仪解坛拜表,启请诸神灵一一复位还宫。重言设醮功德,使营卫斋事有功者皆得受赏加爵。其仪式节次较为繁冗。
德谟士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德谟士》孙毓修著。德谟士即德摩斯梯尼,古希腊政治家、演说家。生于雅典,家境富裕。为了解决遗产问题,曾拜演说家伊塞乌斯为师,学习修辞,刻苦锻炼辩才。公元前354年,开始参加政治活动,成为后期雅典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此间,马其顿军队不断向希腊城邦扩张,为激发雅典人保卫祖国的热情,多次发表演说,号召希腊人团结一致,同企图奴役希腊人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作斗争。其演讲获得广泛的支持,很快成为雅典的实际领袖,率军抗击马其顿的征服。公元前338年,因在喀罗尼亚战役中失败,被迫亡命在外。公元前323年,返回雅典,继续组织反马其顿运动,失败后自杀。今存其演说辞约40篇,为古代雄辩术的典范,对后世亦有影响。
理学纲要
现代学者吕思勉编著。原系民国十五年(1926年),在上海沪江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后略加修改,以成此书。分为绪论、理学之原、理学源流派别、濂溪之学、康节之学、横渠之学、明道伊川之学、晦庵之学、象山之学、浙学、宋儒术数之学、阳明之学、王门诸子、有明诸儒、总论,共计15篇。举理学家重要学说,及其与前此学术思想之关联,对后此社会风俗之影响,一一挈其大要。以确有见地、不与众同者10余家为主,其无甚特见者,总为一编。认为 “理学之特色,在其精微 彻底” (《理学纲要·总论》) ,“躬行实践”。理学家之学“於理求其至明,於行求其无歉” (《理学纲要·总论》) 。以此推之政治,“则不肯作一苟且事”。此书卷帙虽少,纲领略具,可以略知理学,是简明扼要论述理学大要的著作。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日讲礼记解义
六十四卷。是编为康熙帝讲晏旧稿,未及成帙,乾隆元年,始诏令儒臣排纂颁行。康熙有言: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又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诚以礼者,范身之是而兴行起化之原也;天之生人,品类纷纶,莫可纪极,圣人起而整齐之法,于天则,于地顺,于人达,于时协,于鬼神斟酌损益,以定其品节限制。俾天下化其好逸恶劳之心,而予以从善弃恶之道。康熙帝以为《礼》、《乐》之纲有三历,日有三千,大者在冠、昏、丧、登、朝、聘、射、案之规,小者在揖让、进退、饮食、起居之节,循之则君臣上下赖以序,夫妇内外赖以辨,父子兄弟、婚媾姻娅赖以顺。而反之则尊卑易位,等杀无章,家未有能齐,而国未有能治者。故曰:动容中礼而无德备矣,治定制礼而五道成矣。其推演经文,发挥畅达,而大旨归于谨小慎微,自敬德以纳民于轨物,《解义》之敷陈虽出于众手,而推衍详明,阐释本于旧稿,于经国之方颇有训戒。有内府刊本。
怡山礼佛发愿文略释
一卷,清书玉略释并序跋,有事义(依驹本印)。 盖谓勤求佛道要须立愿为先。广度众生。必以发心为首。心发。则众生可度。愿立。则佛道堪成。二者兼之。尽善尽美。故从上佛祖。一切圣贤。未有不发誓愿。勤修行业。而能成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