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

尹文
  • 姓名:尹文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60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80年
  • 民族族群:

尹文(约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80年)又称尹文子,战国时期思想家,齐国人,宋尹学派的著名代表之一,曾与宋钘、彭蒙、田骈同学于稷下学宫。《汉书·艺文志》把他列为名家并录有《尹文子》,他的思想散存在《汉志》、《吕氏春秋》、《荀子》、《庄子》、《说苑》、《孔丛子》、《韩非子》、《公孙龙子》等著作中。《庄子·天下篇》最为概括地记述了其学术思想大要。《吕氏春秋》记尹文与齐湣王论“士”,涉及“士”的标准问题,认为“见侮而不斗”,又《庄子·天下篇》说他“见侮不辱,救民之计,禁攻寝兵,救也之战”,主张息兵救民,近平与墨子同宗,而《说苑·君道篇》记尹文子与齐宣五论人君之事,认为“无为而能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又近于道家之说,可见尹文及其宋尹学派的思想揉合了儒、墨、道等各家学说,但主要“持论在墨家道家之间”(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尹文认为“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庄子·天下篇》),主张兼爱天下。他认为应该“情欲寡之以为王”(同上),又说“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同上),把道家的清静无为、清心寡欲看作人生的最主要内容。他还崇尚节俭,“五升之饭足矣”(同上)。在认识论上他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接万物以别宥为始”(同上),就是说要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得真知,就必须首先去掉自己知识的局限性,除掉主观偏见。尹文很强调正名审分,他认为“名正则治,名丧则乱”,(《吕氏春秋·正名篇》)《尹文子》还说“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对后世的形名观有一定的影响。

尹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王惺所先生集

王惺所先生集

诗文集,十卷,王以悟撰。王以悟,字惺所。河南陕县东凡人。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进士,任邢台令。由分陕张而讷辑录,洛阳张孔训编次,刊于天启三年(1623)。民国二十五年《陕县志》志略云:“内选集程、朱、阳明、白沙之诗,而加以释解,多超悟处。”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

五幕话剧。老舍编剧。作家书屋1943年2月出版。写抗战时期商人乔绅一家的分化过程。乔绅在国难时期靠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大发横财。他不顾民族国家利益,一心依靠金钱力量来控制家中的一切。大儿子乔德山牺牲于抗战前线,他竟斥之为“冤孽”。他的一家遭到时代风暴的冲击,大儿媳因报仇未成患了精神病,二儿乔仙山冲出了家门走上抗战之路,女儿被流氓玩弄,小老婆跟着流氓逃往香港,这一切使乔绅陷于彻底的孤立和失败,促使他开始有所悔悟。剧中还描写了爱国家爱艺术的老画家吕千秋的形象,与乔绅相对照,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作品揭示了一切有违于抗战之行为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和没落的命运,并鼓舞人们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去。此剧在题材和表现上均有新的开拓。是作者抗战剧作中较为成功之作。

象崖珽禅师语录

象崖珽禅师语录

4卷, 清性珽说,益闻重刊。末附象崖珽禅师行状,象崖珽禅师塔铭。

居士分灯录

居士分灯录

凡二卷。明代朱时恩辑。书成于崇祯五年(1632)。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此书仿效缁门之传灯录,辑录在家信众参禅办道之事缘。包括西土之维摩居士,唐代之傅大士、庞居士、韩愈、吕岩真人,宋代之苏东坡、朱熹,及明代之宋濂等,计有一一○人。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对世亲著、玄奘译《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论释,主要论述瑜伽行派的五位百法理论。先开五门予以总述:一明所因;二显所缘;三彰所宗;四辨所归;五解所立。后释论义,释义甚精。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一卷,元魏吉迦夜译。说菩萨十地之治法。最胜王经净地陀罗尼品之别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