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雨亭

程雨亭
  • 姓名:程雨亭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山阴(今绍兴)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程雨亭(生卒年未详),清代茶业官员。山阴(今绍兴)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春,任职皖南茶厘局。对安徽茶业,特别是对皖南茶业颇多研究,提出改进产、供、销之建议。主张取消洋靛着色,扩大外销。为整饬茶务,递呈与发布了诸多禀牍文告,其中主要有关皖茶,亦有多处涉及浙江温州、建德等茶区,是研究茶业经济的重要史料。光绪二十四年,罗振玉辑录其有关文牍,编成一卷,题名《整饬皖茶文牍》。《农学丛书》石印本收录。

程雨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卡夫卡传

卡夫卡传

这是卡夫卡的密友。奥地利作家马克斯布罗德撰写的一部关于卡夫卡生平经历的长篇传记。 卡夫卡是一个文学上的迷,一个文学上的奇迹。他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也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师。半个世纪以前,他的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他的经历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本书以详尽的篇幅,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卡夫卡平凡而伟大、孤独而又奋斗的医生,其中包括他的学习,工作,生活,创作,以及他的曲折的爱情,婚恋和年轻生命的匆匆终结。 与此同时,作者以大量的笔墨,详细阐述了卡夫卡的文学经历,文学成果,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并对此进行了深刻具体的演绎,诠释和评判。由于作者的亲历者身份,使得这些介绍无疑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说明。

东方大中集

东方大中集

诗文集。西汉东方朔(前154—前93)撰,一卷。朔有《海内十洲记》已著录。文集久佚,明张溥辑本收骚、疏、书、序、论、设难、颂、铭、诗共九类,凡十五篇。本传附后。有的直言切谏,反对武帝修上林苑;有的劝帝王虚心纳谏,励精图治,表现出对国计民生的关心。亦有抒写才智之士怀才不遇的苦闷。其文亦庄亦谑,风格多变。如是上书天子,谏止上林苑堂堂正正,慷慨陈词;应诏上书则高自称誉,诙谐之至。所收长篇短章,均有风趣极佳者。表现方式,或采用主客问答、互相辩难,或因袭楚辞旧制、稍加改造。尤其是设辞类作品,气势浩大,感情充沛,辟阖自然。有清光绪五年(1879)信述堂刻本。

兵垒

兵垒

意谓兵法之百囊,全书共七卷。将古代兵法抽象概括为三十六个字,每字都有独立的含义,每字之下引战例加以说明,共引战例三百三十七则。是书具有明清兵书的显著特点,条分缕析,事理结合。许多精避论述,已成军事名言,虽非名家手笔,亦不乏真知灼见。正如方以南在刻本序言中指出的那样,“语必析精,事必征实,适合陆军学校教科之用。噫!是编出而胡文忠公《读史兵略》之价值减矣。” 是书虽著于明代,但作者手校孤本传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湖北工业传习所用铅字印刷,湖北国学编辑社出版发行,今藏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今据湖北工业传习所铅印本整理。

杂著指玄篇

杂著指玄篇

收有《金丹四百字》(题张伯端作),《还源篇》(题石泰作),《丹髓歌》,《庭经》(题陈泥丸作),白玉蟾《金丹火候图》《修仙辨惑论》、《谢仙师寄书词》和《谢张紫阳书》等。《金丹四百字》以五言诗二十首,《还源篇》以五言诗八十一首,《丹髓歌》以七言诗三十四首论述内丹旨要,《庭经》以长歌形式咏内丹,《金丹火候图》以多幅图式,“设象以明大道之奥”,《修仙辨惑论》则为白玉蟾与其师陈楠设问答以论丹道。《谢仙师寄书词》,是白玉蟾获其师陈楠寄书后之答词;《谢张紫阳书》,是白玉蟾感概张伯端丹法高妙之作,二书皆为研究白玉蟾丹法之重要资料。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三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文献通考》。其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完全一致,分为二十六考,有“田赋考”十二卷,“钱币考”六卷,“户口考”二卷,“职役考”五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六卷,“土贡考”一卷,“国用考”八卷,“选举考”十六卷,“学校考”十四卷,“职官考”十四卷,“郊社考”十四卷,“群祀考”二卷,“宗庙考”十二卷,“群庙考”六卷,“王礼考”三十卷,“乐考”二十四卷,“兵考” 十六卷,“刑考”十六卷,“经籍考”二十八卷,“帝系考”七卷,“封建考”十卷,“象纬考”十二卷,“物异考”一卷,“舆地考”十四卷,“四裔考”八卷。卷首并有“凡例”十六则。是书所记始于清开国时的天命之年 (1616),止于乾隆五十年(1785),是一部记载清前期社会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内容较《清朝通典》更详细,分类更细致,使用也方便。其细目较《续文献通考》略有增删,如田赋考增加了八旗田制,钱币考增加了银色银直及回部普儿,户口考增加了八旗壮丁,土贡考增加了外藩,学校考增加了八旗官学,封建考增加了蒙古王公等,市籴考则删除了均输和买和籴,选举考删除了童子科,兵考删除了车战等,这些根据清代制度的变化而所做的修改,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然与清代乾隆时所修的其它“几通”一样,书中也多有重复、混乱之处。是书原为《续文献通考》的一部分,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 (1747),乾隆二十六年才提出另编是书,故名《清朝文献通考》,以示区别。是书目前通行的本子也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清朝文献通考》影印精装二册。

圣武亲征录校注

圣武亲征录校注

一卷。又题 《皇元圣武亲征录》。著者不详。记元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两朝史事,成书于元世祖时期。元朝太祖、太宗《实录》多取材于此。有些记事为《元史》、《元朝秘史》所无,可补其阙,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清人修《四库全书》,以其述叙无法,词亦蹇涩,未予著录,仅存其目于史部杂史类。钱大昕最早注意到此书价值,为其作跋。此后,治元史者多重视此书。较早的版本有说郛本等。王国维综合各本进行校勘,疏其正误,撰成《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见《蒙古史料校注四种》(收在《王国维遗书》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是较好的本子。清人何秋涛著《圣武亲征录校正》,亦可供参考。另有法国伯希和等人法文译注本,水平较高,惜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