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谟

周祖谟
  • 姓名:周祖谟
  • 别名:字燕孙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北京人
  • 出生日期:1914年11月19日
  • 逝世日期:1995年1月14日
  • 民族族群:

周祖谟(1914年11月19日-1995年1月14日),字燕孙。中国语言学家。北京人。1932年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1936年考入南京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8年起在辅仁大学中文系任讲师、副教授。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音韵学、古代汉语、《说文解字》研究等课程。曾是《国学季刊》、《中国语文》及《语言研究》等杂志的编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1981年以后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训诂学会顾问,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等职。


周祖谟潜心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已逾半个世纪,取得了丰硕成果,尤以音韵学、训诂学见长,在古籍目录学和校勘学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66年,周祖谟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问学集》(上、下2册,中华书局),该书集中了作者从1934年到1962年所写的论文、札记、书评和序跋等40余篇,书中对于古音、等韵、《切韵》以及前人的训诂等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作者考察了《说文》、《广韵》所收审母字及禅母字在上古的归类及音读,提出了自己对古韵分部的主张,比较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古诗中不同调字的通叶关系。书中利用佛学著作、南朝韵文等大量的材料,求出了《玉篇》的声韵系统,并拟了音。《切韵的性质和它的音系基础》一文,以详实的材料,论证了《切韵》并非以一地语音为准,深为国内外学者所称许。在评介前人的学术时,作者成功地应用了现代语言学理论,尊重史实,态度严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书中还融入了作者对汉语发展史、汉语研究史、汉语方言的发展等方面的观点,颇有价值。1958年,周祖谟发表《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与罗常培合著,科学出版社),旨在论述周秦至陈隋800年间的韵部演变。选题新颖、考辨精细,是一部重要的音韵学著作。此书第二、第三册是在罗氏逝世后独立完成的。1984年出版的《唐五代韵书集存》是总集唐五代韵书并详加考释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是作者30余年的辛勤搜集、订证工作的结晶,为研究古代文字的形体、音义等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周祖谟涉猎古籍范围很广,又长于音韵训诂,故能为古籍整理和校勘奠定雄厚的基础。他的《广韵校本》(上、下二册,1937,商务印书馆)体例严谨,论辩精湛。他的校本还有:《方言校笺》、《尔雅校笺》、《释名校笺》以及《洛阳伽兰校释》等。


周祖谟积极参与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运动,热心于普及语文知识,写了《汉语拼音字母学习法》(1958,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词汇讲话》(1959,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专著和《怎样自学语文》(1954,《语文学习》)、《谈成语》(1955,《语文学习》)等文章。


周祖谟还发表过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论文《教非汉语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1953,《中国语文》第4期),这是最早探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的理论文章。

周祖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种鱼经

种鱼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淡水养殖专著。又名《养鱼经》、《鱼经》。著者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山人,南京吴县人。举嘉靖乡试。成书于1540年以前。全书凡三篇。第一篇述鱼种。记载了天然鱼苗的捕捞及养殖方法,以及青鱼、草鱼鱼秧的食性及鲢鱼鱼种养殖中要注意的事项。所记明代松江府海边的鲻鱼养殖,是中国鲻鱼养殖的最早记载。第二篇述养鱼方法。对于鱼池建造,总结出一套有成效的方法。如主张二池并养,可以蓄水,可去大存小,免除鱼类受病泛塘而受的损失等。池水不宜太深,深则缺氧,水温低不利鱼类生长。但池塘正北要挖深,以利鱼受阳光,可以避寒;池塘环境要适应鱼类生长需要,指出池中要建人造洲岛,以利鱼类回游,可以快长;环池周围可种植芭蕉、树木、芙蓉等植物。对于鱼病防除,科学地指出鱼类排泄物不可过多,否则鱼食之会发病;池中流入碱水石灰也会使鱼得病泛塘。强调饵料的投喂,要定时、定点,要根据鱼类生长阶段及食性投喂。还指出不可捞水草喂鱼,以防夹带鱼敌入池。《种鱼经》反映了明代淡水鱼类养殖技术的经验及成就。第三篇主要记载海洋鱼类的性状及异名。全书约3000余字。有《居家必备》、《明世学山》、《百陵学山》、《夷门广牍》、《小史集雅》、《文房奇书》、《广百川学海》、《丛书集成》等版本。

王应震要诀

王应震要诀

清王应震著,该书首论四十四字要诀,为王氏临证经验之总结,颇切实用;再列润脾阴汤等五方,亦具新意;后收医案二十三则,擅长补益而重肺脾肾三脏;末附程绍南医案八十七则,理法方药亦颇精当,有一定临床价值。现存清光绪间傅颜庄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两汉博闻 [四库本]

两汉博闻 [四库本]

史钞著作。北宋杨侃编。12卷。侃字子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避真宗旧讳,更名大雅。端拱进士,历官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是编摘录《汉书》、《后汉书》,不依篇第,不分门类,惟简择其字句故事列为标目,而节取颜师古、章怀太子之注于其下。凡《汉书》7卷,《后汉书》5卷。间有疏失舛误,然所录注文中可资补阙、考证者颇多。乾道八年(1172)胡元质删削后刻版印行,已非杨氏之旧。有《粤雅堂丛书》、《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解脱纪行录

解脱纪行录

金科豫撰,一卷,志存记录,附录(行吟杂录)一卷。

十一经问对

十一经问对

五卷。元何异孙撰。异孙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书在体例上依照朱子 “或问”之体,以问答的方式解释经义,故名曰“问对”。《论语》、《孝经》、《孟子》、《大学》、《中庸》、《尚书》、《毛诗》、《周礼》、《仪礼》、《春秋三传》、《礼记》,总称十一经。其说 《诗》多据郑玄,说 《书》多据蔡沈传,说 《三礼》、《三传》多撮举注疏。又随文生义,触类旁通,提出许多新的看法,有些颇有见地,有些则是毫无依据、毫无道理的推测,故不断遭到后学攻击,然其书颇便于蒙童幼学记诵,亦有其存在的价值。今存有元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五卷,唐智周撰,内题梵网经疏,存卷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