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谟

- 姓名:周祖谟
- 别名:字燕孙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北京人
- 出生日期:1914年11月19日
- 逝世日期:1995年1月14日
- 民族族群:
周祖谟(1914年11月19日-1995年1月14日),字燕孙。中国语言学家。北京人。1932年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1936年考入南京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8年起在辅仁大学中文系任讲师、副教授。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音韵学、古代汉语、《说文解字》研究等课程。曾是《国学季刊》、《中国语文》及《语言研究》等杂志的编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1981年以后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训诂学会顾问,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等职。
周祖谟潜心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已逾半个世纪,取得了丰硕成果,尤以音韵学、训诂学见长,在古籍目录学和校勘学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66年,周祖谟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问学集》(上、下2册,中华书局),该书集中了作者从1934年到1962年所写的论文、札记、书评和序跋等40余篇,书中对于古音、等韵、《切韵》以及前人的训诂等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作者考察了《说文》、《广韵》所收审母字及禅母字在上古的归类及音读,提出了自己对古韵分部的主张,比较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古诗中不同调字的通叶关系。书中利用佛学著作、南朝韵文等大量的材料,求出了《玉篇》的声韵系统,并拟了音。《切韵的性质和它的音系基础》一文,以详实的材料,论证了《切韵》并非以一地语音为准,深为国内外学者所称许。在评介前人的学术时,作者成功地应用了现代语言学理论,尊重史实,态度严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书中还融入了作者对汉语发展史、汉语研究史、汉语方言的发展等方面的观点,颇有价值。1958年,周祖谟发表《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与罗常培合著,科学出版社),旨在论述周秦至陈隋800年间的韵部演变。选题新颖、考辨精细,是一部重要的音韵学著作。此书第二、第三册是在罗氏逝世后独立完成的。1984年出版的《唐五代韵书集存》是总集唐五代韵书并详加考释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是作者30余年的辛勤搜集、订证工作的结晶,为研究古代文字的形体、音义等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周祖谟涉猎古籍范围很广,又长于音韵训诂,故能为古籍整理和校勘奠定雄厚的基础。他的《广韵校本》(上、下二册,1937,商务印书馆)体例严谨,论辩精湛。他的校本还有:《方言校笺》、《尔雅校笺》、《释名校笺》以及《洛阳伽兰校释》等。
周祖谟积极参与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运动,热心于普及语文知识,写了《汉语拼音字母学习法》(1958,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词汇讲话》(1959,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专著和《怎样自学语文》(1954,《语文学习》)、《谈成语》(1955,《语文学习》)等文章。
周祖谟还发表过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论文《教非汉语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1953,《中国语文》第4期),这是最早探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的理论文章。
猜你喜欢的书
六壬断案
邵彦和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初期,他的六壬验案,收录了223个六壬预测实例,分为天时、宅墓、前程仕进、终身、流年、婚姻、胎产子息、财产、一课二事务断式、交易谋为、出行访谒、行人音信、疾病、六畜、亡盗、官讼、杂占等,共1 7个类别:求占者有朝中权贵、府州县官、应试举子、衙役巡捕、店主耕夫、和尚道士,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唐宋词格律
词律专著。龙榆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版。收150余调,分平韵、仄韵、平仄韵转换、平仄韵通叶、平仄韵错叶等五格。每一词牌都说明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附有“定格”、“变格”。并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每一词格附有一至数首词做范例,供参考比较。书后附张珍怀据《词林正韵》分部改用佩文韵标目的《词韵简编》。是书可帮助读者较全面地理解唐宋词的体制,并可作唐宋词选本阅读。《诗词曲格律》 文体学读物。陈锋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该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词谱、词韵等格律常识,是供初学者用的通俗读物。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杂剧。马致远作。简称《汉宫秋》。奸臣毛延寿怂恿汉元帝选天下美女以充后宫,王昭君之父不肯行贿,毛延寿画像时故意给王昭君像画上破绽,使其落入冷宫。一天夜里,元帝在居宫听到琵琶声而和王昭君相遇而相爱,王昭君得以揭穿毛延寿的奸谋,毛逃入番邦,献上画像,番王遂指名索取王昭君,元帝惧怕番兵之威,不得不忍痛割爱,王昭君大义凛然,愿以自己的青春解救国家危难,走到国界处投河而死,番王为之感动,献出毛延寿,与汉和好。夜深人静,元帝思念心切,梦见王昭君归来,忽然一声雁鸣,惊破残梦,只见萧萧落叶,灯暗长门。作者借历史题材,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实,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个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坚贞妇女形象。作者不拘于史实,将元帝的爱情和王晤君的爱国交融在一起,结构紧凑,特别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突现人物性格,语言俊美。近人王国维说: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
长部经典
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经》。分为《戒蕴品》、《大品》、《波梨品》等三品,共收经三十四部。其中三十部与《长阿含经》大体相同,无相当汉译本的有《摩诃梨经》、《阇梨经》、《须婆经》、《阿吒曩胝经》等四部。《长阿含经》中的《增一经》、《三聚经》、《世纪经》等三部,则不见于《长部》。《长部》的汉译本名为《长部经典》,其节选本由近代江炼百译出,初被收入《普慧藏》,后被编入蓝吉富主编的《大藏经补编》(台湾华宇出版公司1986年版)。此本共收经二十三部,始《梵网经》,终《弊宿经》。《长部》的全本由今人通妙译出,收入台湾出版的《汉译南传大藏经》(台湾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六、七、八册。
续贞元释教录
全一卷。南唐恒安集。全称大唐保大乙巳岁续贞元释教录。又作大唐保大乙巳岁续新译贞元录、大唐续贞元释教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系录出唐代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记载之新入藏佛典及同录遗漏之佛典等。初叙纂集之缘由,次略举开元、贞元二录和本录所载佛典之部帙数等,其次略示本录所载典籍之类别,将所收佛典从槁字函至富字函,分为四十三帙,一一列记标题、卷纸数、译著者及入藏之由来等。全书总录一四一部四一三卷,仅对贞元入藏之佛典稍加追补,但已能显示唐末兵乱之后,五代江南一带流行佛典之概要。
中本起经
凡二卷。东汉昙果、康孟详合译(一说康孟详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释迦成道后教化之事迹。计有转法轮品、现变品、化迦叶品、度瓶沙王品、舍利弗大目揵连来学品、还至父国品、须达品、本起该容品、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度波斯匿王品、自爱品、大迦叶始来品、度奈女品、尼揵问疑品、佛食马麦品等十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