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如梓

- 姓名:盛如梓
- 别名:号庶斋(一作恕斋)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扬州(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盛如梓,号庶斋(一作恕斋),扬州(今属江苏)人。一说衢州(今浙江衢县)人。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宋末元初,在元大德9年至11年间(1305-1307)做过嘉定州儒学教授,迁衢州路教授,以崇明州判官致仕。有诗集,但未见传本。《元诗选·癸集》甲集存其诗仅一首。著有随笔《庶斋老学丛谈》四卷,是元人笔记中流传较广的一种。生平事迹见方逢辰《扬州盛恕斋吟稿序》(《蛟峰集》卷八)、《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二《庶斋老学丛谈》提要、《元诗选·癸集》小传。
盛如梓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喉科指掌
喉科学著作。6卷。清·张宗良(留仙)撰。刊于1757年。本书卷1总论咽喉病的诊治大纲、分经及针穴图等;卷2论选方及制药方法;卷3~6分论咽喉(11症)、乳蛾(7症)、喉痹(7症)、喉风 (12症)、喉痈 (11症)、大舌 (13症)、小舌(15症)及杂喉(7症)等八门,共为73病证治图说。内容较为丰富。1815年又有《喉科杓指》(又名《图注喉科杓指》。署名包永泰撰),为在本书内容中加入了牙齿门,并作了部分补充,删去原作者姓名合并为4卷者。本书张氏著本现存十余种版本。最早为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刻本。另有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崇川日正轩刻本。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刊本等。包氏著本也存有十余种版本。最早为清嘉庆二十年乙亥 (1815) 刊本。1954年锦章书局出有石印本。
腐蚀
茅盾著。1941年连载于香港《大众生活》,同年上海华厦书店印单行本,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大连、长春、太行、晋察冀等地区出过多种版本。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腐蚀》是一部日记体长篇小说,是一部“暴露书”,如作者所说,“《腐蚀》是通过赵惠明这个人物暴露了1941年顷国民党特务之残酷、卑劣与无耻,暴露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只是日本特务组织的‘蒋记派出所’……暴露了国民党特务组织中不少青年分子是受骗、被迫,一旦陷入而无以自拔的”(《腐蚀·后记》)。作品写于1941年初夏,是第一篇对“皖南事件”作出反应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腐蚀》又是一部忏悔书,一个“心灵破碎了的人”的忏悔自白。它以主人公赵惠明内心独白的日记体裁的形式,表达沦为特务的堕落生涯人的痛苦和悔恨,塑造出一个心上布满累累创痕,最终走上忏悔自新道路的复杂人物。作者带几分残酷又带几分宽容地驱使这个女主人公陷入堕落与悔恨交错,痛苦与复仇交织,绝望与追求交杂的心理漩涡,如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把人物按进污浊水之中,又让她在强烈的犯罪感中结晶出心灵的珍珠,从而完成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性格,一曲回肠荡气的心灵交响曲。
括异志
衢本《读书志》、《通考》称《括异记》,袁本《读书志》题《括异志纂》。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北宋张师正撰。王铚《默记》以为魏泰所作(据《四库全书总目》引,今本《默记》无),但尚无确证。《四库全书总目》云: “泰为曾布之妇兄,而铚则曾纡之婿,犹及识泰,其言当不诬也。”也只是猜度之词。 《郡斋读书志》云“魏泰为之序”,或即因此而疑为魏泰作。十卷,原书多散佚。《说郛》有录。今存《四部丛刊》续编本,辑一百三十三篇。内容记述宋时奇闻怪事、因果报应,不乏神鬼,《茅处士》一例,即为鬼话。如《乐学士》写乐史梦赤脚李仙人受天帝派遣,转生下界为宋仁宗。作者意在劝戒,故事内容荒诞,描写粗糙。
左庵词话
清李佳撰。二卷。书末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六月作者跋语,谓为夏日消遣计,“检读各种诗馀,自录其有禆诵习者匝月,居然成帙,爰额曰《左庵词话》”。可知是书为读词随笔,卷上八十四则,卷下九十四则,共一百七十八则。内容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对历代词人、词集的评述、纪事,如认为宋代“东坡词最有新意,白石词最有雅意”。又谓元萨都剌词,“雁门诸作,多感慨苍莽之音,是咏古正格”。其纪事如卷上:“樊云门同年增祥,鄂中才人,诗文并皆佳妙。”辛丑(1901)四月,“予奉观詧长宝之命,云门以词送别,调寄《金缕曲》”云云。二是对词体、作法、音韵等方面的阐述,如云:“诗词之界,迥乎不同。意有词所应有而不宜用之诗,字有词所应用而亦不可用之诗。”又如云:“词贵有意,首尾一线穿成,非枝枝节节为之。其间再参以虚实、反正、开合、抑扬,自成合作。”此外对“词眼”、“警句”、“属对”、“音律”等皆有论述。三是记叙晚清词坛交游酬唱事迹,如卷下:“余来湘,喜遇张雨珊词人,思以所作就正。雨珊谦让未遑,曾谱《上林春慢》赠之”云云。又如云:“江陵金溎生同转武祥所著《粟香随笔》五种,多录朋辈诗词。”甲午(1894)游粤,“相与订交,下榻公之坡山精舍浃旬”。以及“郑叔问孝廉,与予为中表谊。人极风雅,所著《瘦碧词》得词家正宗。然鄙见以清空曲折为主,意趣不甚合”。此类词人交往逸事,为研究晚清词坛提供了有益的史料。是书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词话丛编》据光绪本收录。
开禧德安守城录
宋王致远撰。一册。致远,浙江永嘉人。以文林郎任襄阳监仓。宋开禧二年(1206)十一月,金兵围德安府城(今湖北安陆县),德安府通判王允初率兵固守,相持百又八日围解。致远为允初子,当时亦在城中,因以日记体记其事,书成于嘉定十七年(1224)。约二万三千字。
十六国春秋
北魏崔鸿撰。原书102卷,今本100卷。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成汉、前凉、西凉、北凉、后凉、后燕、南凉、南燕、西秦、北燕、夏等十六国史事。各国自成篇卷,称“录”;叙人物则称“传”。属纪传体国别史。原书约在北宋时散佚,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嘉兴兰晖堂百卷本《十六国春秋》问世,该书由嘉兴文人屠乔孙、项琳之编订而成,仍题北魏崔鸿撰。这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史虽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反响,却在百年之后备受质疑与诟病,被斥为伪书。其后,该书虽为世人反复翻刻,大量征引,其“伪作”的定性却在数百年间难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