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如梓

盛如梓
  • 姓名:盛如梓
  • 别名:号庶斋(一作恕斋)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扬州(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盛如梓,号庶斋(一作恕斋),扬州(今属江苏)人。一说衢州(今浙江衢县)人。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宋末元初,在元大德9年至11年间(1305-1307)做过嘉定州儒学教授,迁衢州路教授,以崇明州判官致仕。有诗集,但未见传本。《元诗选·癸集》甲集存其诗仅一首。著有随笔《庶斋老学丛谈》四卷,是元人笔记中流传较广的一种。生平事迹见方逢辰《扬州盛恕斋吟稿序》(《蛟峰集》卷八)、《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二《庶斋老学丛谈》提要、《元诗选·癸集》小传。

盛如梓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石门县志

康熙石门县志

十二卷。清邝世培主修。祝文彦纂,杜森纂修。邝世培曾为石门县知县。《石门县志》康熙十五年(1676)刻本。全书十二卷,分为:卷一二纪疆,为目十,有县表、沿革、星野、城濠、封域、山川、河梁、赋役、物产、古迹。卷三纪制,为目八,有公署、邮舍、仓廒、坛壝、庙祀、寺观、坊表、坟墓。卷四为纪官,为目八,有官制、县职、师儒、驿官、阴阳僧道官、驻防、名宦崇祀、循良。卷五纪士,为目十,有荐辟、进士、 乡举、岁贡、 胄监、戚畹、貤封、任子、武职、椽吏。卷六纪献,为目九,有乡贤、崇祀、政事、文学、高行、篇谊、才艺、列女、乡饮。卷七至十纪文,为目五,有记、序、杂文诗赋。卷十一纪闻,为目三,有灾祥、风俗、遗事。卷十二纪闻,为目四,有仙、释、方伎、丛谈。石门为越之御儿地,亦称语儿。五代时始为崇德县,历宋元明三朝。至清,康熙元年,始称石门。自宋淳祐始有《语溪志》,明正、隆、万三朝,有《崇德县志》,此篇为石门第一志。现有清康熙十二年(1673)修,十六年(1677)续修刻本。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增刻本。

帝京岁时纪胜

帝京岁时纪胜

风俗志。清潘荣陛撰。不分卷。荣陛,大兴(今北京)人。雍正间供职皇宫。著有《工务记由》、《月令集览》和《昏仪便俗》等。是书为作者感“皇都品汇万方”而“岁时节令,风土景物”无所记述,乃以其耳目闻见著为是编。约成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二万九千余字。专记北京岁时风物。由正月至十二月,分记元旦、进春、星灯、喇嘛打鬼、天诞、上元、三元、烟火、中和节、花朝、清明、端阳、天坛、仲秋、赏菊、占雪、送寒衣、丢百虫等九十四条。对了解北京旧时四时八节、风俗颇有参考价值。特别有关厂甸、隆福寺、花市、什刹海、钓鱼台等市场和名胜古迹的记载,以及有关烟火、溜冰、放河灯等内容,为研究北京历史提供了颇为重要的资料。所记衣着饮食,雍容华丽,海味珍餐较多,对下层社会淳朴风习记载较少。有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北京史迹丛书》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校改本。

慈尊升度宝忏

慈尊升度宝忏

慈尊升度宝忏,不题撰人。约成书于宋元间。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主要内容为朝礼三清、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十方救苦等十五位天尊,以及救苦、大惠二真人,称扬青华宝号,持诵《救苦妙经》,为亡灵忏悔生前所犯罪咎,以祈天尊救除罪过,度亡灵往生三清乐境。

为奴隶的母亲

为奴隶的母亲

短篇小说。柔石著。写于1930年1月。初载于同年3月由鲁迅主编的《萌芽》月刊。1947年2月由上海世界语编译社出版。它是柔石牺牲前留下的最后一篇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作品以三十年代初期的浙江农村为背景,采用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通过传神的心理刻画和朴实、深沉、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勤劳善良的连姓名也没有的农村劳动妇女春宝娘,因家中“境况总是不佳,债是年年积起来了”,而被丈夫典给邻村的一个秀才地主。作为传种接代工具的春宝娘,不得不离别三岁的儿子春宝,开始了一种屈辱的奴隶生活。后来,她又生了秋宝,而凶狠的地主婆在三年期满后,马上从她怀里夺走了秋宝,并一脚把她踢出门外。与秋宝的永诀使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她拖着“脸色枯萎如同一张干瘪的黄菜叶”般病弱的身体,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中,而等待着她的是“沉静而寒冷的死一般的长夜”。小说以催人泪下的真情实感描写了当时浙江农村中发生的野蛮的典妻故事,通过春宝娘血泪斑斑的悲惨遭遇,鲜明地展示了一幅旧社会农村阶级对立的图画,生动地反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遭受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重压的悲惨命运,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的野蛮和残酷,以及封建道德的虚伪和堕落。它从本质上否定了那个吃人的旧社会。小说显示了作者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的杰出成就,它是旧中国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一面镜子。

劝报亲恩篇

劝报亲恩篇

这是一篇附在《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丛书》中的《孝经》后面的文献,其主要内容是: “天下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子心酸。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为人能把祖先孝,这孝能使子孙贤,贤孝子孙钱难买,这孝买来不用钱。”“从来亲恩报当先,说起亲恩大如山,要知父母恩情大,听我从头说一番。”文献从十月怀胎说到结婚成家,父母对子女精心养育、培养成人。强调“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投报,望子成龙白费心”。这是中国封建时代宣传孝道的重要文献。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一卷,明袾宏补注,外题瑜伽施食仪注,出云栖法彙,见新编续藏。补录福聚序。(但如山刊本法彙无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