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勃特

艾勃特
  • 姓名:艾勃特
  • 全名:埃德温·A·艾勃特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伦敦
  • 出生日期:1838
  • 逝世日期:1926
  • 民族族群:

埃德温·A·艾勃特(1838-1926)出生于英国伦敦,中学就读于著名的伦敦城市学校,其后获取奖学金进入剑桥大学。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几年后被封为教会的牧师。1865年,他回到中学母校当上校长,是少有的年轻校长,时年只有27岁。1889年,他因为反对校董会削弱古典文学的教学而辞职。1884年出版的《平面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1889年退休后,艾勃特致力于文艺和神学的研究。1884年,艾勃特以科幻小说的形式提出不同维度世界的存在及各维世界之间的关系。他详细介绍了一个只有两维的世界,通过描写平面国中的“人”如何活动(包括房屋构造、女性行走规则、阶级斗争等)而使读者感到原来这样的国度、这样的生物确实可能存在。接下来是妙趣横生的零维国、一维国、二维国和三维国生命之间的大争论…… 由于其生动而严谨的叙事,即使是到了人们提出微观世界可能由十个维构成的20世纪80年代,《平面国》仍能作为一本空间“第一书”得到人们的一再推崇和引用。艾勃特一生的著作有五十多种,除了《平面国》外,也有关于宗教、英语文法、语言、古典文学、人物传记等方面的著作。

艾勃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小说首次发表于1927年。一位年过六十、富有高雅的英国寡居女人C太太,旅人们对饭店发生的风化案发起激烈的争论之后,向“我”倾诉了困扰她一生的二十四小时经历:当年,也就是她丈夫去世的第二年,四十二岁的C太太独自一人来到蒙特卡罗,空虚寂寞的她在赌馆里迷上了一位嗜赌如命的年轻人。短短的二十四个小时里,C太太对这位年轻人产生了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从一开始只是好奇那双具有无限魔力的手,到急切挽救站在死亡边缘的他,再到意乱情迷失身于他,后来疯狂到不顾一切地想要和他远走天涯。可是,C太太一厢情愿的牺牲并没有让这个年轻赌徒洗心革面,换来的却是当众的侮辱和情感的欺骗,这样的结果使得C太太之后的人生蒙上了羞愧、痛苦和自责的阴影。

瓢泉吟稿

瓢泉吟稿

元代诗文别集。5卷。朱晞颜撰。据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朱晞颜有《瓢泉集》4卷,但原书久佚无存。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朱晞颜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瓢泉吟稿》5卷。卷首有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牟巘序,郑僖序。卷1为赋、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2为五言律诗、五言长律、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卷3为词,卷4为序、记,卷5为传、题跋、赞。朱晞颜不但与文坛名流杨载、揭傒斯、鲜于枢等唱和,还曾与李孝光恣览雁荡山,并受知于王都中。受到他们的影响,他的诗文大都条理清晰,思路周正。他的诗以五言较佳,《拟古十九首》受到牟巘称赏,认为颇得汉魏遗意,并不是仅只在字句上仿效《古诗十九首》,而是力求在风骨上体现出自己对前人命意的理解。但《四库全书总目》也曾批评他的《麹生传》、《花中隐逸传》为食古不化,未能脱出陈陈相因的窠臼。由于《瓢泉集》长久隐而不显,所以朱晞颜很少受到元代诗评家与诗选家的关注。他的词比较个性化,如[满庭芳]《和赵仲敬咏雪》、[满江红](弹铗归来)等都以诚挚感人见长。

粤剑编

粤剑编

明王临亨著。笔记体, 四卷。是书为著者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奉命到广东审案, 记途中见闻所作, 分为古迹、名胜、时事、土风、物产、艺术、外夷、游览八类。对当时东南沿海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风俗多有叙述,史料翔实。其内容“非目之所睹、迹之所历与身之所接者弗纪,志实也。”所以,其资料是真实可信的。万历间刊刻。有《玄览堂丛书》影印本。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

本书鲜见其他传本。正一先生, 即唐道士司马承祯。

白熊

白熊

短篇小说,为《侠盗鲁平》系列里的一部。和《博物院的秘密》情节差不多,结尾巧克力应该味道不错。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张振玉译。原作为英文,中文译本有1977年台湾远景出版社的宋碧云译本和1979年之张振玉译本。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的35册《林语堂经典名著》将张振玉译本列为第4册。大32开本,417页,约31万字。全书分4卷28章。第1卷“童年与青年”分5节;第2卷“壮年”分9章;第3卷“老练”分9章;第4卷“流放岁月”分5章,后附年谱、参考书及资料来源。此书因原为美国读者而写,故文字流畅如话,许多诗词及其它资料被作者以散文表达。但作者并未置传记文学的真实原则于不顾,在资料翔实的基础上,作者坚持考据、义理、词章三要点,以生动形象的笔触为之,遂使本书成为今人所写的一本苏东坡传记的佳作。张氏译本也基本上体现了原作的水平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