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豪斯

- 姓名:霍布豪斯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康沃尔
- 出生地:康沃尔
- 出生日期:1864.09.08
- 逝世日期:1929.06.21
- 民族族群:
里奥纳德·特里劳尼·霍布豪斯(Hobhouse,Leonard Trelawney,1864.09.08~1929.06.21)生于英国康沃尔,卒于法国阿郎松。就读于牛津大学。1887~1897年任教于牛津大学,教授哲学。1897~1902年任《曼彻斯特卫报》编辑、主要撰稿人。1907~1929年任伦敦大学社会学教授。代表作有《自由主义》(1911)、《社会演化与政治理论》(1911)、《形而上学的国家论》(1918)、《社会正义之要素》(1922)等。 霍布豪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兴起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一员,他反对传统的放任自由观念,但对该思潮中T.H.格林等人代表的黑格尔主义成分亦抱有怀疑态度。他受到社会进化论的影响,但主要吸收了其中的集体主义成分,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的无限度竞争则表示拒斥。霍布豪斯强调个人不能脱离于社会而存在,因此个人自由也有赖于外部的社会境况,而且个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尽到相应的社会义务。社会既要给予人们进行多样化和差异发展的空间,又要兼顾到不同个人与群体的平衡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与冲突。国家不能以契约自由等名义对市场机制袖手旁观,而应当为了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主动进行干预。但他同时也对官僚国家权力扩张带来的危险心存警惕。霍布豪斯的思想反映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时自由主义面临的挑战,对此后政府干预和福利国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霍布豪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都德中短篇小说集
都德的短篇之不以故事情节而以韵味取胜,首先在于他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而不是一个以叙述见长的“讲故事的人”,在他身上最强有力的禀能并不是观察与现象,而是感受,他敏锐而细致,即使对普通的日常也有自己微妙的感受,十六岁初到巴黎时的印象可以引发出他写人生的灵感,第一次穿礼服参加社交的经历可以被他回顾得颇有情趣,在一片南国景色前他会产生欣喜如醉的情绪,由此写出一篇动人的故事,即使是自己回到故乡安顿下来的生活细节,他也从中体会出某种意味而铺陈为一个短篇。
医方选要
十卷。明周文采 (生卒年不详)编。周氏生平事迹不详。李时珍《本草纲目》引作周良采。弘治年间(1488—1505)曾任宪宗第四子朱祐杬兴献王府良医副使。著有《外科集验方》一书。此书成于弘治八年 (1495),为刘氏奉兴献王之命,将平日所集常用效方精选其简明切要者,分门别类,汇集成编。全书约十五万字。卷一载诸风、诸寒、中暑、中湿四门;卷二载伤寒、疟疾、诸痢、泄泻、霍乱五门; 卷三载呕吐、秘结、咳嗽、痨瘵、诸虚五门; 卷四载脾胃、诸气、积聚、水肿胀满四门;卷五载心腹痛、翻胃膈噎、咳逆、头痛、眩晕、腰胁痛六门;卷六载痰饮、喘、消渴、遗精白浊、诸淋五门;卷七载五疽、脚气痿痹、自汗盗汗、怔忡健忘动悸、疝气、积热四门;卷八载痼冷、诸血、肠澼痔漏脱肛、眼目、耳鼻五门;卷九载咽喉口齿、痈疽疮疖二门;卷十载折伤、妇人、小儿三门。共四十五门,载方一千一百六十余首。每门均抄录古方,又加以论述,论述病证机理,方便实用,有一定的临症参考价值。书中前有兴献王序及周氏自序。有嘉靖二十四年(1545) 刊本。
褚氏遗书
南齐褚澄撰。全书1卷。凡10篇:受形、本气、平脉、津液、分体、精血、除疾、审微、辨书、问子。是作者有关经验、理论、心得体会、验案等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其中,受形、精血、问子3篇讨论了性医学、性保健。如“精血篇”指出:“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其精不出,内败小便,道涩而为淋;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道牵疼,愈疼则愈欲大小便,愈便则愈疼。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10年,思男子合亦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或虽合而无子。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后世在其启发下,总结出老人淋这一性医学所特有疾病的因机证治。同时,对男女性生活乖舛所产生病机也作了中肯分析,累为后所引用。“问子篇”云:“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此观点与现代优生优育学思想一致,具有科学的内涵。本书之所以称为遗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唐末黄巢发冢,得石刻医书,弃之。僧人义湛抄录其文,复经他人刊刻于世,故名《褚氏遗书》。谢观谓此书为“唐末五代人所伪造”,待考。有1985年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华严普贤行愿修证仪
宋净源集,通叙缘起第一 劝修利益第二 拣择根器第三 堪任入道场礼忏人。略有三类。一起行入证。二灭业成信。三熏种结缘。
一切善见律注
南传巴利《律藏》之注释书。觉音(Buddhaghosa)释。据锡兰所传,西元前250年左右,阿育王于华氏城结集三藏后,派遣传教师入边境各国。其时,阿育王子摩哂陀被遣至师子国(即今日之斯里兰卡)。摩哂陀入师子国时,尝携入三藏及其注释书。其后,此等佛书皆被译成师子国语,而秘藏于大寺(Mah^aviha^ra)。西元430~440年间,觉音入师子国,即根据大寺所藏,撰作诸多注释,本书即为其中的一本。其书目录分为: 一、序偈 二、第一合诵【合诵因缘、一切佛语之分类】 三、第二合诵 四、第三合诵【帝须长老、阿育王之蹄佛、第三合诵次第、圣法之传承】 五、锡兰岛之佛教【摩哂陀之傅法、请来佛舍利、菩提树之移植、圣教之确立】本书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所收,僧伽跋陀罗译之《善见律毗婆沙》。阅读时如能将此汉、巴二书加以对照,则将有助于理解内容真义。譬如有关诸王相承之史实,汉译本有‘阿楼王、闵蹰王在位,各八年’之记载。然巴利本则谓‘anuruddho ca mundo caatta’(阿楼王与闵蹰王合八年’。若以摩哂陀于佛般涅盘后二三六年入师子国计算,则二王在位年数应是‘合为八年’,并非‘各八年’。由此可比勘得知‘各八年’应为‘合八年’之误。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普贤菩萨之念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