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若庸

程若庸
  • 姓名:程若庸
  • 别名:字逢原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休宁(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程若庸,生卒年不详,南宋学者。字逢原,休宁(今属安徽)人,学者称徽庵先生。师事饶鲁、沉贵珤。理宗淳祐间,聘爲湖州安定书院山长,后又应聘爲抚州临汝书院山长。度宗咸淳间及进士第,授武夷书院山长,累主师席,从其游者最盛。学宗朱熹,称二程之后,“由龟山 (杨时)、豫章(罗从彦)而延平(李侗),逮吾朱子,大成集焉,推其说以教天下后世,至明且备”(《斛峰书院讲义》)。发挥杨时“古之学者以圣人为师”的思想,认为:“夫学者,学圣贤之所为也。欲为圣贤之所为,须是学圣贤所得之道。若祇要博古通今为文章,作忠信愿慤不为非义之士而已,则古来如此等人不少,然以为闻道则不可”(同上)。进而指出:“学乎圣贤所知之道无他,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已矣。”(同上)断言:“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大学》‘明明德’之工夫也;主敬以立其本,则又小学之工夫,而《大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焉者也”。(同上)认为圣贤之道贯通千古,有其“一定之义”,所谓义,“以此心言,莫若一诚字,诚者五常百行之根柢也; 以此理言,莫若一中字,中者应事接物之准则也。对而言,则此心此理不可偏废;单而言,则心不外乎此理,理不外乎此心,诚可以兼中,中亦可以兼诚”(同上)。在对“道”及“道”与“心”之关係的具体阐释上,反映出其在宇宙观上有倒向陆九渊心学之倾向:“道为太极,造化之枢纽,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心为太极品彙之根柢,一物各统体一太极也。万化之流行,由于元亨利贞之四德者,天地之全体妙用也。有人心之全体,而后天地之全体始于是而立焉。人心之全体少有或亏,则天地之全体不能以自立矣。有人心之妙用,而后天地之妙用始于是而行焉。人心之妙用少有或戾,则天地之妙用不能以自行矣” (同上)。其说以心之 “全体、妙用”产生天地之“全体妙用”,心为宇宙之本原、本源、根柢,颇近陆氏心学派思想。又,南宋程端蒙尝撰理学启蒙教材《性理字训》,提鍊三十个理学范畴,以韵文(主四言)予以通俗疏释,若庸在此基础上撰成《性理字训讲义》,增广至六门一百三十八条,对在青少年中普及理学思想,颇著其力。所著另有 《太极洪范图说》。

程若庸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茶录

茶录

明代茶书,冯时可撰,1卷。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松江华亭(治今上海)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累官湖广参政,所至有政声,尤以著述为天下所重。撰有《易说》、《诗意》、《左氏释》、《左氏讨》、《上池杂识》、《雨航杂录》及《严栖》、《石湖》、《西征》、《北征》、《金阊》、《天池》、《竒茹》诸稿。事具《明史》卷二○九等。此书仅见《续说郛》(卷三七)本、《古今图书全集》本。全文仅5条,凡500字左右。不像出于有文名的冯氏之手,更不像有条理的专著,疑当为《续说郛》编者拼凑冯氏之说敷衍成篇,这在《续说郛》编者是司空见惯的拿手好戏。

金莲正宗记

金莲正宗记

元朝全真道道士秦志安编撰。樗栎道人秦志安为《玄都宝藏》的编校人之一,书成于元太宗十三年辛丑岁(1241年)。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是现存最早的全真道教史著作,书中收入十四篇全真道祖师传记。相传王重阳甘河遇仙,神人示以「七朵金莲」,暗合北七真之数,故秦志安以此命名本书。十四位祖师即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真人钟离权、纯阳真人吕洞宾、海蟾真人刘操、重阳真人王嚞、玉蟾真人和德瑾、灵阳真人李公(佚名),以及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全真七子。每人一传,记述其生平事蹟,传后附赞语。传文较为详尽,但其中加入不少神话传说故事。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些全真祖师的生平事蹟,尤其是他们的修道、传教行为,保存了大量有关全真道和创立过程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据卷首序文称:全真教「源于东华,流于重阳,派于长春(丘处机)」,后世全真道史书皆承袭此说。

异辞录

异辞录

本书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以杂记的方式介绍晚清京师的各种掌故,作者记事,大多直笔无隐,对当时要人显宦,颇有抨击。因作者系清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大学士孙家鼎之婿,在京生活十余年,所叙均为当时高层中的见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元明事类钞

元明事类钞

杂事类书。清姚之骃撰,龚骏文校,牛稔文复勘。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之骃字鲁斯,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尚著有《后汉书补逸》等书。40卷。摘取元明诸书,分门编纂,形式似类书。纂述大抵皆典则可观,所载事实,足补《元史》诸志之缺及列传之所未备。但明代说部浩如烟海,所采自不可能详赅。万历以后,门户交争,所记多不足凭,所取尚较审慎。据元史、明史、明纪编年、明史纪事本末、元典章、明通纪、典故纪闻、初学记、元通鉴等书摘取元明两代的朝章典故。分天文、地理、岁时、君道、政术、官品、仕进、人伦、艺术、释道、文学、武功等二十余门。其中与法制关系密切的有:君道门中的君德、驭臣、纳谏、巡幸等;政术门中的法制、任官、赋役、盐法等;官品门中的内阁、翰林院、都御史、通判等;仕进门中的荐举、除授、科第等。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集于该馆刊印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

孝经述注

孝经述注

注释书。明项霦撰。成书年代不详。全书1卷。以古文《孝经》为本,订正章节次第,述其章旨、文意。诠释不务深奥之论,而循文衍义、按章标旨,颇为简明而不支蔓。在文意诠释中间有训诂、校勘等内容。明朝惟《永乐大典》存录此书,但编次有佚脱。清人收入《借月山房汇钞》

因师集贤录

因师集贤录

全称《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佛教文集。元如瑛编。十五卷。因师,即高峰龙泉院十一代住持德因,宋末元初僧人,生卒年无考。此书为德因的诗文集,分十四门,即:入坛叙时景门、入坛佛事门、音声佛事门、歌扬赞佛门、陈意伏愿门、荐亡偈赞门、诸般佛事门、诸家伏愿门、总愿碎语门、追荐陈意门、荐亡伏愿门、涅槃法语门、抄题杂化门、自陈情词门。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