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调元

- 姓名:李调元
- 别名:字羹堂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绵州(四川绵阳)人
- 出生日期:1734
- 逝世日期:1803
- 民族族群:
李调元(1734-1803)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绵州(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改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历官考功司员外郎、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因弹劾永平知府罢官,充军伊犁。不久,以母老得赎归。家居二十余年,以著述自娱。李调元聪敏好学,治学范围广泛。其著述涉及经学、史学、语言文字、金石、音韵、书画等许多领域。蜀地撰述之富,费密以后,首推调元。他还十分留意乡土文献,广为收罗汉代以后蜀人著作,辑成《函海》一书,颇为世人所重。
李调元早年即有诗名,曾作《春蚕作茧诗》,受到钱陈群赏识。时人认为其诗足以同袁枚、赵翼相颉颃。其堂弟鼎元、骥元亦有诗名,时称“绵州三李”。调元诗不假修饰,无所蹈袭,而才情横溢,俊爽清丽。尤以写景之作为优,如《由白塔灞渡东津》、《黄州晚泊》、《清远峡》、《舟中晚兴》等都是富有意境的佳作。
李调元在戏曲理论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所著《雨村曲话》2卷、《雨村剧说》2卷是清代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著作。《曲话》主要是讨论戏曲的词采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例如它反对曲文过分华靡,同时反对生硬与鄙俗,而崇尚本色;又如它既主张吸收古代好的语汇,又主张采用当代生活中有表现力的口语,经过融冶提炼,以形成自然而美妙的戏剧语言。《剧说》主要考证作品题材,并对各声腔的源流作了较多的介绍。
李调元的著作除《曲话》、《剧说》外,还有《童山诗集》42卷、文集20卷、《蠢翁词》2卷以及《雨村诗话》16卷、补遗4卷、《粤东笔记》16卷、《骨董志》12卷、《易古文》2卷、《郑氏尚书古文证讹》11卷、《诸家藏书簿》10卷、《诸家藏画薄》10卷等。辑有《全五代诗》100卷、《蜀雅》20卷、民歌集《粤风》4卷等。
猜你喜欢的书
天空之蓝
巴塔耶的小说《天空之蓝》写于1935年,但直到1957年才由让-雅克·珀维尔(Jean-Jacques Pauvert)出版。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以主人公亨利·托普曼(Henri Troppmann)为第一人称,讲述了这个青年迷茫、绝望、耽溺酒色的黑色流浪生活。托普曼与三个女人纠缠不清:嘟蒂(Dirty),是位富有、轻佻、神经质又酗酒无度的美丽女郎;拉扎尔(Lazare),相貌丑陋的犹太女人,共产主义者、激进分子,随时愿为坚定信仰而献身;还有年轻、温顺的歌泽妮(Xénie)。故事开场于伦敦一家妓院,托普曼和多蒂一夜狂欢。随后,场景转向巴黎,托普曼向拉扎尔坦白多蒂的故事,以及自己种种不齿的痛苦与欲望。日复一日,醉生梦死,他在一夜宿醉后偶遇格泽妮,重病的托普曼得到格泽妮无微不至的照顾。康复之后,托普曼前往巴塞罗那,西班牙已在内战边缘,一场罢工正在孕育,战争的阴霾笼罩都市。托普曼收悉嘟蒂来信,得知她即将前往巴塞罗那与自己汇合;拉扎尔则谋划着向监狱发起进攻;格泽妮与托普曼的好友米歇尔相识……接二连三的动荡之后,嘟蒂和托普曼动身前往德国。故事最后,嘟蒂也离开了托普曼,主人公一个人在法兰克福,看着少年纳粹游行,预示着时代的剧变即将到来。
燕子春秋
《燕子春秋》主要版本有《郝氏丛书》本和《郝氏遗书》本。该书共一卷,总计不足2000字。全书以一年十二个月为主线,将燕子在每个月中的各种不同行为逐一安排进去,构成燕子在一年之中的行为记录。该体例结构简洁、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燕子春秋》语言优美、流畅、雅致,用典丰富但不繁冗,字里行间显示出郝鳅行雄厚扎实的文学、史学功底。该书的跋中写道:“自从发愿要作此书,已是清妙绝俗;及脱稿,果然通身冰雪,不敢目为近今作者;读未毕,欲燕香下拜者数四矣。”此说确能反映出《燕子春秋》的风格。
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专书,又名《外科全生集》。4卷。清王洪绪(维德)撰。刊于1740年(乾隆5年)。卷一载痈疽的病因、症候、诊法并列症29种;卷2扼要地论述外科诸病治则及王氏家传经验,并收有内、妇、儿各科病症治疗经验; 卷3为外科常用药的炮制法及常用方百余首。本书以“痈乃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 疽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为理论依据,创用滋阴散寒、阳和解凝等治疗原则,从而为疽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著名的阳和汤便是这一治则的代表性方剂。与此同时,再次强调“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应是痈疽初期主要治疗原则。书中所载之犀黄丸、小金丹、梅花点舌丹等均为外科之有效方剂,迄今仍为临床医家所常用。但另一方面,王氏过分强调自家的经验,如把外症之白陷,一概作疽症论未免失于片面; 又在治疗上反对刀针排脓、反对使用丹药等,亦属偏见,反映其治疗思想保守的一面。但清·马培之注本对原书作了较为正确的评介,纠正了原书某些不足,故本书仍不失为一部有影响的外科专书。从清·乾隆到光绪年间多次刊刻,流传甚广,建国前亦屡有发行,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有影印本出版。
赵玉玲本纪
连载于上海《小说月报》1940.10.1-1942第17期,作者已去世,本书未完成。《赵玉玲本纪》主要讲述了凤八奶奶赵玉玲的故事。初秋的晚上,新闻记者刘伯训和诗人陈子和在紫禁城公园外散步,发现了破衣蓬头的凤大将军家的八奶奶赵玉玲。由此牵扯出赵玉玲何以落魄至此的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
客窗闲话
笔记小说。清吴炽昌撰。正续集各八卷,共十六卷,一百○五篇。有些篇章各有数则,实收笔记小说一百五十多篇。炽昌号芗厈居士,浙江盐官(今海宁)人。长白山人门生,后放弃科举之途,从事游幕生活。此书自序云:“仆好闲话,与客言言,奇闻轶事,告述连绵。自少而壮,前三十年。所闻所见,已付雕镌。自壮而老,又三十年。投仆所好,搜罗蕃宣,续成八卷,就正群贤。”可见此书写于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至道光末年止,前后经六十年之久。此书所辑多为清代中叶轶事逸闻。描写将军、总督、进士、举人、秀才、州官、小令、幕客、讼师、布贩、米商、农户、车夫、义丐、 卜者、小偷、娼妓、骗子等各种人物形象,还涉及乾隆东巡、嘉庆初年的白莲教起义、道光中的禁烟运动和乡勇在崇明抗击英国军舰等历史事件。如《呆官》、《鸾仙》、《书讼师》、《书安邑狱》等,揭露清代吏治窳败和刑名司法之黑暗;《场外孝廉》、《假和尚》揭露科举制度之弊端,《淮南宴客记》和《查商》反映盐商之穷奢极欲,都有一定深度。亦有神怪故事及迷信成分。叙事简明生动、或诙谐,或辨析,雅俗共赏,文笔遒劲,评者以之与《聊斋》与《阅微草堂笔记》比峙。有道光十九年(1839)初刻本(正集),道光三十年(1850)续集初刻本。光绪间正续集合刊本。今有一九八八年文化艺术出版社正续合集点校本。
般若心经直说
般若心经直说,一卷,明德清述,函是跋,原注出梦游集卷十九,古本卷十。按集内只载小引,参见嘉续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