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会

- 姓名:王昌会
- 别名:字嘉侯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上海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昌会,字嘉侯,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上海人,祖父是王圻,有兄弟王昌纪,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著有《诗话类编》三十二卷。
王昌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图经衍义本草
本草著作。42卷。托名宋寇宗奭编撰,南宋许洪校正。其分卷及节取内容表明 《新编类要图注本草》乃此书祖本,为 《大观本草》、《本草衍义》之合编删节本。其内容较祖本又更简略,且药名不分朱墨,文图舛错甚多。今有明 《道藏》本,流传较广。
玉楮集
诗别集,八卷,南宋岳珂撰。珂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岳飞孙,岳霖子,汤阴(今属河南)人。嘉定间出守嘉兴,定居府西北之金陀坊。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宝谟阁学士。岳珂痛其祖父为秦桧所害,为之剖白辩冤,奔走呼号,作《吁天辩诬录》《天定录》等,后编为《金陀稡编》。此集为作者自戊戌到庚子(1238-1240)三年期间(任湖广总领“西溯鄂”和东归江州旧居,提举州太平兴国宫,以及进谒临安时)诗歌作品的结集,共收三百五十八首诗。岳氏因写诗得罪于人,罢黜五年,此时初被起用,故集中所登录之诗充满了愤懑和不平之气,所谓“老夫五年受奇谤,身则渔樵志犹壮”(《戊戌二十日……》)。许多诗篇感慨仕途维艰,人心险恶,如《太行道》《长门怨》等。作者既不为失位而悲,也不因得官而喜。在《试庐陵驾发竹丝笔》中借物喻志,表明自己坦荡磊落的心迹:“此君素以直节名,延风揖月标韵清。何人心匠出天巧,缕析毫分匀且轻。居然束缚复其始,即墨纡朱封管城。世门官爵岂必计,且幸一家同汗青。”丐岳诗中还有一部分表达自己以身许国的壮志,如《病虎行》《浩歌行》《玉唾壶》等。岳诗颇著气势,有乃祖之风,但较为粗糙,与刘过、江湖诗人接近。此集名取义于《韩非子·喻老》《列子·说符》宋人刻玉为楮叶三年而成之意(此集亦为三年的作品)。岳集以抄本流传,至明有岳元声刻本。常见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北齐书
原名《齐书》,宋时加“北”字,以与萧子显《南齐书》相区别。中国古代纪传体东魏和北齐史。李百药撰。本书北宋以后散佚很多,后人取《北史》及唐人史钞中相关纪传补全。传本保存原著约17卷,其余大部分为后人所补。常见版本有宋元明三朝本,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是现在较好的本子。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唐定州安平(今河南安平)人。在隋为太子舍人兼东官学士,礼部员外郎。入唐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太子右庶子等官。曾受诏修定《五礼》、《律令》,其父李德林在北齐时曾预修国史,写成纪传27卷,隋初又奉诏续撰,增至38卷,书未完成而卒。贞观元年(627)李百药据其父旧稿,奉诏续修齐史,于贞观十年(636)定稿。记载了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至齐幼主高恒承光元年(577)共44年的历史,50卷,包括帝纪8卷,列传42卷。帝纪记述了北齐8帝的生平要事,列传共收各类人物260余人。书中语言通俗,叙事生动,较多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残暴腐朽行为,记载了不少有关东魏和北齐时的农民反抗斗争情况。因为今本是由众手杂集而成,所以体例混乱、脱误、前后文不联贯及详略不当之处较多,但本书原文保存了一些北史所没有的史料,故仍具有参考价值。
摄大乘论释
无著所造摄大乘论之注释书。(一)梵名Maha^ya^na -sam!graha-bha^s!ya 。世亲造。汉译本有三:(一)陈代真谛译,凡十五卷。天嘉四年(563)于广州制旨寺译出,慧恺笔录。又称梁译摄大乘论释,略作摄论释、梁释论。(二) 隋开皇十年(590),沙门达摩笈多暨行矩等合译,凡十卷。题名摄大乘论释论,又称隋译世亲摄论。(三)唐代玄奘译。贞观二十一至二十三年(647~649)译出,凡十卷。世称唐译世亲摄论。以上三译均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其中,真谛译本阐示八识体一、种现一体及阿陀那七识异名说等,为隋唐二译所无,余相异处亦颇多。盖因世亲门下产生相异之见解,遂就其释论增添删削,故新旧译本之原本即有不同,而真谛于翻译之际,为使义理更明了,亦曾加以补充。本书主要为摄论宗所用,又唐代慈恩家专用玄奘译本,华严宗法藏等则依真谛之旧本,而配于五教中始终二教之说。现存注疏有摄论章、摄大乘论抄(假题)、摄大乘论疏、摄大乘论义记(以上真谛译注疏,为敦煌出土之断简)、摄大乘论天亲释略疏五卷(日僧普寂)等。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
全一卷。唐代龟兹国僧若那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密教尊胜陀罗尼法之经轨。其内容,初述陀罗尼和真言,次则宣说学念梵音法、画像法、念诵法、印法等。此外,与本经同类之仪轨尚有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均为唐代不空所译,亦各为一卷。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略称尊胜陀罗尼仪轨,内容详载涂坛法、胎之护身法、辟除结界等,并有息灾、增长、降伏、敬爱等四种法。另有若那译之佛顶尊胜陀罗尼别法,全一卷。最初叙说画像法,次乃说明三十八种之成就法。以上均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
阿弥陀佛说咒
收于大正新修大藏经宝积部、涅槃部的一部由阿弥陀(无量寿)如来所说的密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