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约瑟

- 姓名:艾约瑟
- 全名:约瑟夫·艾约瑟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23年
- 逝世日期:1905年
- 民族族群:
约瑟夫·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年-1905年)。近代来华办报的基督教传教士。英国人。著名汉学家。字迪瑾。曾毕业于伦敦大学。1848年由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传教,任该会驻上海代理人。1854年春,洪仁玕到上海停留5月,曾向其学习天文历算。1857年1月《六合丛谈》 在上海创刊后,经常为该刊撰稿。1860年6月2日到苏州,曾会见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1861年3月又到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访问,“同情” 太平天国,认为 “这个革命运动是大有利于基督教的”。同年到天津设立教会。1863年转至北京传教。1871年9月,与美、英传教士丁韪良、包尔腾等在北京建立“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并于1872年8月创办该会机关刊物《中西闻见录》 月刊,参与编辑,撰稿24篇。该刊着重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为北京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1874年去上海,协助林乐知编辑《万国公报》。1875年获爱丁堡大学神学博士学位。1876年参加创办和编辑 《益智新录》,约两年停刊。1877年5月10日至24日,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在上海召开,在与韦廉臣、林乐知三人签署的大会组织委员会关于传教士报刊的报告中,呼吁到会传教士“热情鼓励和支持出版报刊”,特别要求支持当时正在出版的《万国公报》、《益智新录》、《小孩月报》、《福音新报》、《格致汇编》等5家报刊。1880年起,被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聘为海关译员,初在北京工作,1890年再度来沪,先后为《万国公报》撰写 《西学略述自识》、《富国养民策》等重要文章。具有较为丰富的中国文学和历史知识,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汉学家。1905年病死于上海。著有《中国的宗教》、《中国的佛教》、《中国人的宗教条件》、《中国在语言学上的地位》、《中国的通货》、《中国的税收和税制》、《中国的金融与价格》、《访问苏州的太平军》、《北京记》、《鸦片史,或中国的罂粟》等书。上海 《教务杂志》 第36卷第282页上载有他著作的目录。
艾约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曼殊室随笔
1948年正中书局出版,梁启勋为中国二十世纪著名词学家。与夏敬观、刘毓盘、吴梅、王易、汪东、顾随、任讷、陈匪石、刘永济、蔡桢、俞平伯、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赵万里等并为朱、况一脉。“曼殊室”是梁启勋位于北京南长街的书斋名,《曼殊室随笔》是梁启勋1926年至1947年间的读书笔记,全书分为词论、曲论、宗论、史论、杂论五卷,内容横跨词学、曲学、史学、哲学、心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民俗学等领域,兼及晚清掌故与民国趣闻,行文活泼不羁,警句迭出。梁启勋学贯中西,书中时常融汇传统儒释道学说与西方思想观念,展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辨精神。
鉴湖说
东坡先生尝谓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目某亦谓越之有鉴湖如人之有肠胃目翳则不可以视肠胃秘则不可以生二湖之在东南皆不可以不治而鉴湖之利害为尤重昔东汉太守马臻之开是湖也在会稽山阴二县界中周回三百五十余里溉田九千余顷湖髙田丈余田又髙海丈余水少则泄湖归田水多则泄田归海故会稽山阴无荒废之田无水旱之患者以此自汉永和以来更六朝之有江东西晋隋唐之有天下与夫五代钱氏之为国有而治之莫敢废也
伤寒之研究
日·中西惟忠编著。全书约7万字,共5卷。设题名辨、寒五名、疼痛二道、挈因命证、脏腑三焦等42篇,叙述作者对《伤寒论》的研究心得。其特点有三:①阐发仲景规则:认为仲景建规则,统邪以寒,分为五名;统脉证于阴阳,各分为三;次其浅深缓急,以示转机;阴阳以辨内外,风寒以析轻重;三阴三阳,为其治法之纲;且其制方,既稽于古,能辨其所以然,因其方法,或加或减,极尽变化,致其妙用。故医之于务,惟仲景之规则是审。②详辨脉证阴阳:本书列举脉候和19证,详加辨析,分别阴阳。指出寒热为阴阳之分,故察证之务,当始于寒热。③力主恪守经方:认为仲景极经方之变化,非肤浅之识所能窥测。假令能知各药之功,却难识配伍之情,也难施用。且术之为治,不在于每证加减,而在于察机处方,故当恪守经方,不可随意变化。此书有1936年世界书局铅印本,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印行。
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
本书今存十一卷、卷首一卷,不全。清代福建省外海战船,台湾几及三分之一。关于战船只数及其修造演变,在历修「台湾府志」「武备」或「兵制」门均有记载。至各种战船「做法」,则详载此「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中。书前有「各省外海战船总略」及「福建省外海战船总略」两篇,堪称「提纲」。据福建「总略」,福建省额设海外战船原为三百零二只,至乾隆中叶裁减为二百六十六只;内台湾(包括澎湖)原为九十八只,随亦减至六十六只。惜本书仅存十一卷,约尚欠一半卷帙,未得窥其全豹。此一残本,系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排印。
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孔子七十弟子后学所记,汉戴圣传述。晋朝陈邵的《周礼·论序》云:“戴德删古《礼》二百四篇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戴圣删大戴为四十九篇,是为《小戴礼》。”《大戴礼》的篇章多已佚失,流传下来的《礼记》是指《戴礼》,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其主要内容是,记载孔子弟子及再传、三传弟子,对古代仪礼所作的理论说明。虽然有不少理想化的成分,但也反映了古代的某些史料和思想资料。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中有些篇章如《学记》、《大学》、《中庸》、《乐记》、《王制》、《文王世子》、《内则》、《表记》、《儒学》等篇,记载了秦汉以前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重要参考书。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
别名摩醯首罗顶生天女法。一卷,摩醯首罗天顶上生一伎艺天女,天女说陀罗尼,满一切之祈愿。并说念诵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