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润

王汝润
  • 姓名:王汝润
  • 别名:字子雨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汝润(1793~1867),字子雨。民国15年(1926)族孙王元增校刊《先泽残存续编》改题《馥芬居日记》。又收入《清代日记汇抄》内,1982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汝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波罗探案集

波罗探案集

波罗探案集【Poirot Investigates】又译作:首相绑架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23年发表了一系列以波洛和黑斯廷斯为主角的短篇故事,连载于英国《The Sketch》杂志,次年选编了14篇,集结成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首相绑架案》。

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中华书局1983年初版。本书经始于1937年,记于三种刻本字里行间,自谓“一生所著甚多,于此最为劳瘁”。整理者屡经抄录,方成清本。采用清王先谦重雕“纷欣阁”本,以宋代董棻刻本(日本影印本)、明代袁重雕本等对校。笺疏列于原文每条之后。内容极为广泛,主要注重考案史实。对原作及南朝梁刘孝标《注》涉及的人物事迹,一一寻检史籍,考核异同;原书不备者,略为增补,以广异闻;事乖情理者,则加评论,以明是非。于《晋书》亦多有驳正。书末附《常见人名异称表》、《人名索引》、《引书索引》。

天咫偶闻

天咫偶闻

城镇志。 清震钧(1857—1920)撰。十卷。钧字在廷,姓瓜尔佳氏,汉名唐晏,字元素,自号涉江道人,满洲镶红旗人,长居北京。曾官知县。著有《渤海国志》等。震钧网罗北京文献,走访调查,信手条记,追溯旧事而成是书,时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后又有所补记。约十一万余字。按皇城、南城、东城、 北城、西城、外城东、外城西、郊坰、琐记、自叙排卷。主要内容有四:重大史事的纪实述略、典章仪礼的沿革变迁、地方故实的记录考证、名人佚事的调查记载。于清代北京的城建、名胜、交通、商业、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天灾、人祸无所不记,保存许多有价值的史料。是一部重要的城市专志。有1982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根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甘棠转舍刻本校点铅印本。顾平旦《震钧和人〈天咫偶闻〉》(载《北京史研究通讯》1981、4)可供参考。

电网外

电网外

叶紫著。原题《王伯伯》。发表于1933年《文学新地》1卷2号。王伯伯是个安份守己的农民,当反动派军队为了对付周围红军的阻击而在他家乡架设起电网时,他留恋家土,不肯随儿子到红军那里去。结果被敌人抓去,在三天里经过无数次的盘问和拷打,终因“并非乱党”,被赶出“行辕”。回到家时,房子被反动派烧掉,儿媳被敌人杀害。在绝望中他企图自杀,但想到在红军的孩子和一群向往着“穷人打天下”的弟兄,终于离开茅棚,勇敢地走向那有太阳的地方去。作品通过王伯伯的遭遇,愤怒抨击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革命“围剿”中的血腥统治,表现了老一代农民的觉醒。描写王伯伯由对敌人抱幻想到开始觉醒的思想转变过程,真实动人。小说曾被鲁迅称为带有世界性的战斗的作品。

寒松操禅师语录

寒松操禅师语录

20卷,清智操说,德昊编,(依驹本印)《寒松操禅师语录》当刻成于康熙中叶,智操去世后不久。智操生前曾梓行其师百愚净斯的全集,附人《嘉兴藏》。智操示寂后,其弟子德吴等编次其语录、机缘问答、偈颂、杂著等,并由众弟子德费、德贤等备资刊刻,其中后三卷诗集,《方外英华》和《九峰草》皆用吴江藏板,《拈来草》用宜兴善卷礼庵藏板,系智操生前已刻。由此汇成《寒松操禅师语录》二十卷(以下简称《语录》)。书成后,其弟子将其送至嘉兴楞严寺,随藏流通,附入《嘉兴藏》以光先师。钱谦益卒于康熙三年(1664),钱序只能作于此前。智操于顺治十七年(1660)至康熙三年(1664)间,主要住松江青龙隆福寺,在这期间智操将已撰语录乞请当时的文坛盟主和佛界白眉撰序,完全有可能,而钱氏致力于弘扬佛教,亦乐为之。《语录》卷首钱序后有山阴(今绍兴)祁熊佳序,祁熊佳卒于康熙十二年(1673),祁序亦作于智操生前。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凡六卷。明代智旭撰。又称起信论裂网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新译(实叉难陀译)起信论之注疏。其名裂网者,欲破除法相宗、法性宗二宗差别的见解之网。本论以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配以一心之众生心,而举出圆教观境之妄心。注疏本有观国之讲录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