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纬

周纬
  • 姓名:周纬
  • 别名:字传经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安徽寿州
  • 出生日期:1883年
  • 逝世日期:1949年
  • 民族族群:

周纬(1883年—1949年),字传经、仰庚,号星槎,1884年生于安徽寿州。1903年,他保送北京译学馆(今北京大学前身),后被派往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学,获法学博士学位,还曾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名誉会员。


1919 年,周纬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秘书,赴法国出席巴黎和会,之后撰写了《巴黎和会纪要》一卷,还出任过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团秘书长驻留瑞士日内瓦。归国后,他任职于中华民国外交部。周纬虽以外交、法学及经济为专业,著有《巴黎和会纪要》《新国际公法》等书,但毕生的最大追求和成就却是对中国古兵器和亚洲古兵器的研究。


他少年时读侠义之书便倾慕宝刀名剑,壮年后在欧洲接触到各国收藏家所藏珍贵古代兵器,从此将大量精力投注于中国及亚洲各国古代兵器的研究探索。他遍访图书馆与博物馆,搜集研读相关著述,出资收集了几百件古兵器珍品和近万幅资料图片。1926 年,他从欧洲回国后,在南京慈悲社 20 号设计并建造了欧式别墅,起名 “剑庐”,并将自己数十年之藏品尽入剑庐。


经过多年研究,周纬于 1945 年抗战胜利前夕完成了《中国兵器史稿》《亚洲各民族古兵器考》《亚洲古兵器制造考略》三部书稿。这些著作构成了亚洲古兵器研究的完整体系,堪称经典之作,其中《中国兵器史稿》被视为中国研究古代兵器的拓荒之作。1949 年,周纬病逝于南京,享年 65 岁。

周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归先生文集

归先生文集

明归有光撰,明万历四年翁良瑜雨金堂刊本。其子归子祜、归子宁编次,由书商翁良瑜于万历四年(1576年)刊刻的《归先生文集》,凡三十二卷,附录一卷。清时入《全毁书目》,见朱家溍《故宫藏禁毁书录》。因书中 “语多悖谬、违碍之处”,乾隆年间被三度禁毁,以后历代皆禁,直至民国初年才被解禁。刻书时翁姓书商寓居昆山,故四库馆臣称之为昆山本。

竹友集

竹友集

宋代诗文别集。10卷。谢薖撰。本集所附绍兴二十二年(1152)苗昌言题跋称:作者与其兄谢逸“有文集合三十卷”。除去谢逸《溪堂集》20卷,则此集应为10卷。清人王士禛《居易录》称,他所见到的此书10卷中有诗7卷、杂文3卷,而《四库全书》辑入本,据提要说原只有诗4卷,实则仍录诗7卷、文3卷,末附苗昌言题跋。王士禛评谢薖的诗,认为在江西诗派中属清逸可喜,但与黄庭坚沈雄豪健之气则去之远矣。宋代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也说:“吕紫微(本中)评无逸诗似康乐,幼槃诗似玄晖。按康乐一字百炼乃出冶,玄晖尤丽密。无逸轻快有余而欠工致,幼槃差苦思,其合玄晖者亦少。”此书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小万卷楼丛书》本、《续古逸丛书》本,但均题名为《谢幼槃文集》。其中《小万卷楼丛书》本除将苗昌言后跋移为前序外,集中内容及分卷则概同于《四库全书》辑入的《竹友集》。

在官法戒录

在官法戒录

四卷。清陈宏谋著。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 (今桂林)人。雍正进士,乾隆间官至两广总督、署湖广总督、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为一代名臣。本书是他任地方督抚大吏时所作。书前有自序,其中说,地方胥吏舞文弄墨,作奸犯科,干出了种种罪恶勾当,其原因在于不知礼义的可贵,丧失了廉耻之心。因此当务之急,在于对他们进行道德修养教育。于是,陈宏谋在理政之余,采集史籍中所载的吏胥之事,并加论语,结集成书,名为《在官法戒录》。目的在于,使天下之人、包括男女老少及贵贱贤愚者,均引为教训,以戢息恶念,发扬善心。书分四卷:卷一为总论,卷二、卷三为法录上下,卷四为戒录,备列了善吏招致吉祥、恶吏招致祸殃的事迹。可以看出,作者在教导胥吏弃恶从善方面,确实是煞费苦心,但是书中的因果报应在实际上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有乾隆刊本。陈宏谋著有 《培远堂全集》。

瀛奎律髓

瀛奎律髓

唐宋诗选集。四十九卷。元方回编选。此书专选唐宋两代五、七言律诗,故称“律髓”;自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照奎之义,故称“瀛奎”。共计选诗二千九百八十九首,内唐代作家一百八十馀家,宋代作家一百九十馀家。方回“主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者杜甫,三宗者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但在选诗时,仍能注意到不同流派。入选宋诗,除江西派外,有西崑体、江湖派、四灵体,赞扬西崑作者杨亿“组织故事有绝佳者”。此书分四十九类,每类一卷,每类有题解,说明其性质和特点。然分类过于琐细,且以类选诗,往往强取充数。如卷九老寿类《睢阳五老图》等诗,并非佳作,亦被选入。然宋代诸集,不尽传于今者(如尤袤《遂初小稿》、潘柽《转庵集》等),颇赖此书以窥其鳞爪。诗后多附评语,保存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清中叶,纪昀撰《瀛奎律髓刊误》。纪昀在序文中,谓方回论诗有三弊:党援、攀附、矫激;选诗亦有三弊,为矫语古淡、标题句眼、好尚生新。在具体评论中,纪氏有否定,亦有肯定,尚称持平。纪氏论诗,亦宗杜甫。方、纪二人异中有同,合方、纪之评,扬短取长,有利于了解和学习唐、宋五、七言律诗。方氏之书,成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其后流传不广。明天顺间,龙遵叙守徽州,搜访得其传录全本,因校刻之。清康熙间,吴之振复刻之于黄叶山庄,“悬诸家塾以为的”(序),自是流传颇广。今天顺本尚存。《瀛奎律髓刊误》有清光绪间重刊本。

华严经合论

华严经合论

凡一二○卷。唐代李通玄撰。收于卍续藏第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内容开立十门以说明八十华严经之要义,即:(一)依教分宗,(二)依宗教别,(三)教义差别,(四)成佛同别,(五)见佛差别,(六)说教时分,(七)净土权实,(八)摄化境界,(九)因果延促,(十)会教始终。李通玄系一居士,与法藏为同时代之人,虽亦尊崇十玄六相之法相,然与法藏异趣,以自家独特之见解研究新译之八十华严,为新华严注释书之先驱,尔后清凉国师澄观着华严大疏钞,受华严经合论影响之处亦不少。本书之卷首附有李通玄之略传,并叙述本书流传之概要。本书与诸家说法相异之处,即视华严一经为十处、十会、四十品;且不用五教之说,而用十教判;另加性恶说,并发挥三圣圆融之义。又本书之注疏有华严经合论简要四卷(李贽)、华严经合论纂要三卷(方泽)等。

如来智印经

如来智印经

一卷,失译。同《佛说大乘智印经》。虽后译稍胜,而皆不及上经之尤为详明。且缺乞食,及分身佛来集,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