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鸣

- 姓名:何海鸣
- 别名:名时俊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九龙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44
- 民族族群:
何海鸣(1887—1944),名时俊,以笔名海鸣行世,别署一雁、孤雁、衡阳一雁、余行乐、行乐、求幸福斋主等。原籍湖南衡阳,生于广东九龙。弱冠赴湖北,投清政府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一标第一营当兵,后升副目,兼司书生帮写。因在军中进行反清活动,并在当地报纸发表激烈言论,受到警告处分,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秋自请退伍。旋由詹大悲推荐,任汉口绅商所办军事补习学校国文教员和军操教习。同年十一月,加入反清革命团体群治学社。宣统元年(1909)社友詹大悲接办《商务报》,何海鸣任编辑。宣统二年八月群治学社改名为振武学社,同年十二月再改名为文学社,何海鸣均为其骨干分子。同年十一月在汉口与詹大悲创办文学社机关报《大江报》。三年六月,因在该报发表《亡中国者和平也》一文,被判刑一年半,该报也被查封。同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爆发,方得出狱。旋任汉口军政分府参谋,并改组《公论报》为《新汉报》,任经理。一度因汉口失守而离开,南北议和后又返回,复刊《大江报》。黎元洪以《大江报》鼓吹无政府主义,下令查封,并捉拿何海鸣,何海鸣得讯逃至上海,先后创办《爱国日报》、《爱国晚报》、《民权报》等。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何海鸣赴南京,协助黄兴组成讨袁军,任第八师师长。失败后逃亡日本。因经不起袁政府利禄诱惑,于1915年3月回沪,在《时报》上发表《何海鸣最近之宣言》,向袁政府投降,并诋毁孙中山先生。1918年8月曾任安福国会众议院议员。1926年10月任张宗昌部宣传队总司令。1927年1月又任安国军直鲁联军宣传部第一部部长。张宗昌失败后,寓居辽宁,后迁居上海,以卖字卖文为生。1936年病卒。
何海鸣的文学活动主要在后半生,作品以小说为主。所著长篇小说十多部,如《孤军》、《黄埔血泪》、《奇童纵囚记》、《摩登女儿经》、《倡门红泪录》、《琴嫣小传》、《朔方健儿传》、《平泉大侠劫富记》、《怒》等,尤以《十丈京尘》饮誉文坛。其他尚有《海鸣小说集》、《何海鸣说集》、《求幸福斋随笔》、《求幸福斋丛话》、《中国工兵政策》、《学校军事教育》等。生平事迹见贺觉非《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何海鸣》(1982年10月中华书局出版)、赵苕狂《何海鸣传》(1926年上海世界书局版《海鸣小说集》附)、郑逸梅《小品大观·何海鸣》(1935年8月上海校经山房书局出版)等。
何海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张氏拙轩集
宋代诗文别集。6卷。张侃著。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以诗歌创作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志趣萧散,浮沉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吟诗自适、恬静不争之士。所作格律,亦多清隽园转,时有闲淡之致”。其诗实具“四灵”之风。如《游石笋》:“偶成石笋游,山色浸云表。两轮天地阔,一览江湖小。渴饮金沙泉,饥餐翠松苗。邺公何许人,遥想好风标。”虽有豪言渗杂其间,终嫌气格不足。四灵派诗,往往如此。
仙乐集
道教书。附词一卷。金刘处玄撰。五卷。包括诗词歌颂五百多首。皆宣扬全真教旨。祖述老庄清静无为, 以慈、俭、不争为宝。借轮回因果,劝人除私去欲,戒恶劝善。收入《道藏》第785册。明正统本《道藏·太平部》有刘处玄《仙乐集》五卷,第四卷载词六十四首。《全金元词》据以入录,并从谭处端《水云集》补一首,共六十五首。
易学变通
六卷,元曾贯著。朱彝尊《经义考》载有《周易变通》,但以已佚。而《永乐大典》所录《周易》各卦,保存曾贯之说较多,标题作《易学贯通》。唯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为《永乐大典》原缺。清《四库全书》编为六卷。曾贯,字传道,泰和 (今属江西)人。天历元年 (1328)举人,官绍兴府照磨。元末弃官家居,后御敌战败而死。著有《易学变通》、《四书类辨》、《学庸标目》,后二书皆湮没不传。该书纯以义理说《易》,其体例每篇统论一卦六爻之义,又举他卦辞义相近者参互,究其异同之故。立义纯正,剖析微细,往往能出前儒训解之外。间取互体立说,兼存古义,持论公允。《四库总目提要》称此书“在说易诸家,可谓明白而笃实”。朱彝尊《经义考》载该书为《周易变通》,并认为书已亡佚,盖未见该书。《永乐大典》载该书为 《易学变通》,《四库全书》据以从之。该书有《豫章丛书》(胡思敬辑)本,附《校勘记》一卷,《校勘续记》一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多处。
已畦琐语
一卷, 清葉燮撰。治民有一定之法程则人知所遵而奸吏猾胥不敢上下其手同一事也赏则均赏罚则均罚故赏一人而天下劝罚一人而天下惩也乃有赏不足劝罚不足惩者可不深思其故乎
枢垣记略
二十八卷。清梁章钜撰,朱智续撰。梁章钜在嘉庆末、道光初任过五年的军机章京,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军机处档案,手不停披,随笔甄综,日有所积,并产生编撰图书的想法。为此,梁章钜又选取了一些曾在军机处任职者的诗文,咨访故老,从笔记、丛书和地方志中收集有关资料。道光二年 (1822),他离开军机处后,将平日所积资料,勘汇勾稽,编撰成《枢垣记略》。本书分为七个门类、十六卷,其中 “训谕”一卷、“除授”二卷、“恩叙”三卷、“规制”二卷、“题名”三卷、“诗文”三卷、“杂记”二卷,时间断限为: 自雍正八年 (1730)至道光二年,比较全面地介绍或反映了清代军机处的缘起、定名、职掌、性质、前后变化、人员升迁调补以及奖惩等规章制度,资料翔实,记述可靠,可补《光绪会典》、《清实录》、《清史稿》和其他官书的不足。光绪元年 (1875),和硕恭亲王奕䜣鉴于该书成后又历五十余年,其间军机处的制度和人员因时损益,于是令朱智续撰。朱智,字茗笙,浙江钱塘人。咸丰进士,官至军机章京、太仆寺卿,光绪时任兵部右侍郎。他续撰内容的断限为:自道光二年至光绪元年,门类仍为七个,卷数增加为二十八卷,其中“训谕”一卷、“除授”四卷、“恩叙”七卷、“规制”二卷、“题名”五卷、“诗文”七卷、“杂记” 二卷。除 “杂记”未增外,其他部分的内容都有很大幅度的增加。书前有奕䜣序、 梁章钜序。有光绪刊本。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何英芳点校的本子,书前增加了道光十五年朱士彦序 (梁本原有朱序,朱智本删去)。
唯识义灯增明记
《唯识义灯增明记》四卷,日僧善珠撰,是对慧沼《唯识了义灯》的注释。收入《大正藏》第6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