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天辂

- 姓名:车天辂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朝鲜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556
- 逝世日期:1615
- 民族族群:
车天辂(1556~1615),朝鲜王朝明宗(1545~1567在位)、光海君(1608~1623在位)时期的诗文大家。字复元,号五山、兰嵎、橘室、清妙居士。原籍延安。徐敬德的门人。1577年文科及第,1589年随黄允吉出使过日本。发往明朝的大部分外交文书都由他负责制定,因此曾被誉为东方文士。他不仅汉语散文能力很高, 而且汉诗能力也出众,因此又同韩沪的书法、崔岦的文章一起被誉为松都三绝。他对歌辞的造诣也很深。著有《五山集》《五山说林》等。歌辞《江村别曲》收录在《青丘永言》及《古今歌曲》里。
车天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战争与和平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63年至1869年写成的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它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祖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情节为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托尔斯泰肯定1812年俄国反对入侵的卫国战争的正义性质,谴责拿破仑的野蛮侵略,歌颂库图佐夫领导的一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多方面地表现出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但这只是小说的背景,它的中心主题是表现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根据托尔斯泰对俄国地主的看法,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鲜明地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这是远离人民、接近宫廷的上层贵族,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甚至在困难当头的重要时刻仍然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沉湎于荒淫无耻的寻欢作乐之中;另一类是彼尔·别祖霍夫、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和罗斯托夫,他们是接近人民的庄园贵族,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其中有的经过长期的复杂的精神探索和卫国战争的洗礼,最后在基督的《福音书》和宗法式老农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成为献身国家社稷和人民幸福的社会精华。作家否定前者,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肯定后者,给了他们以满腔热情的歌颂。整个长篇小说成功地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多方面的和平生活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借助于庞大复杂而有条不紊的结构,提供了当时俄国城市乡村纵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群象;其中一些主要人物,通过作者特有的心理分析,性格生动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令公集
诗文集。北魏人高允(390—487)撰。一卷。允字伯恭,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魏太武帝(拓跋焘)时,历中书博士,迁侍郎。文成帝(拓跋濬)时,官至中书令,高宗敬之,不直呼其名,而称“令公”。他历事五帝,居显位达五十余年,享寿九十八而终。他少孤,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从师求学,博通经史、天文、算术,尤好《春秋公羊传》。德高于世,有文名。著有《公羊释》、《左氏释》、《毛诗拾遗》、《杂解》百余篇,另有《算术》三卷,文集二十一卷,均散佚。是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赋、表、疏、上书、书、颂、论、训、祭文等,诗仅存四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奇门旨归
《奇门旨归》晚清楚北兴国朱浩文所著,共三十八卷,乃飞盘奇门之经典。是书之起例诸法,皆各书所未详。又本太公《军中应验神符经》七十二局,补演千八十局,随太阳节气,布门轮宫,飞星定局,学者得此,随时起课,一一如指诸掌。小而趋吉避凶,大而陈兵立垒,神明变化,功用无穷。另有六戊斗罡之机,六甲阴符之妙,亦不厌详求。所收案例二十四则,理法精到,占断微妙,不可多得。
六体书论
书学论著。唐代张怀瓘著。一卷。为奏御之作。论述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等六种书体的特点、创始者、代表书家。其后论述执笔之法,认为“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深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甚为精当。是书陈振孙在《直斋书解题》中作《六体论》。所著六体为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叙述各书体源流,评论各体体势特点,颇精要。认为大篆法于鸟迹,史籀所造,李斯、蔡邕嗣之。其体势若鸾凤奋飞,虬龙掉尾,或花萼相承,或柯叶敷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谓小篆乃李斯所造,曹喜、蔡邕为嗣。镂纤屈盘,鳞羽参差,其势飞腾,其形端俨。谓八分为王次仲所造,体骨雄异,贵异尚奇。
象教皮编
佛教辞典。共六卷,万历年间(1573~1620)陈士元撰。收在《现代佛学大系》第十二册、《大藏经补编》第十七册。内容分为梵译、名数、异谈、禅语、评经、移牍等六部分。作者号“环中迂叟”,该书自序云:“私拟平生所鴃瞎疑之境,操心酬应之概,似与释典暗合。余乃汇辑释家语六卷,题曰象教皮编,于乎儒释果同乎?果异乎?果似同而异、似异而同乎?览者当自得焉。”可见该书颇有比较儒释二教之意趣。
释门章服仪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记述法服之材质、裁缝及补浣等法。分为制意释名、立体拔俗、胜德经远、法色光俗、裁制应法、方量幢相、单复有据、缝制裁成、补浣诚教、加法行护等十篇。本书论法服之材质,于绢、布二种中,以布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规矩。盖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杀生,若以蚕丝作法服,则有违拔济之心,故属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应法记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