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融

法融
  • 姓名:法融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江苏镇江
  • 出生日期:594
  • 逝世日期:657
  • 民族族群:

法融(594~657)唐代禅僧。为牛头宗之开祖,世称牛头法融。润州延陵(江苏镇江)人,俗姓韦。十九岁即尽通经史,偶阅般若经,遂皈信佛法。更入茅山依炅法师出家,二十年中,专精匪懈,入大妙门。贞观十七年(643),于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别立禅室,潜修禅观,净侣四至,百有余人。道信闻之,往付所受僧璨之顿教法门。此后,以此山为中心之法系称为牛头宗,至慧忠为止,称牛头六祖,其势盛极一时,至宋代以后渐衰。师尝于贞观二十一年讲法华经于岩下,天雨宝花。永徽三年(652),邑宰请至建初寺讲大品般若,地忽大动。讲毕归山。至显庆元年(656),入建初寺振弘法道。二年正月,于讲所入寂,世寿六十四。弟子道綦、道凭、智岩等,而由智岩承袭其衣钵。[续高僧传卷二十六、景德传灯录卷四、佛祖统纪卷三十九、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二]

法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皇甫司勋集

皇甫司勋集

明代诗文别集。皇甫汸(字子循,号百泉)著。皇甫著述甚丰,诗文有《政学》、《还山》、《奉使》、《寓黄》、《家居》、《南都》、《禅柄》、《澶州》、《栝州》、《南中》、《山居》、《副京》、《来凫》、《司勋》、《北征》、《南署》、《赴京》、《浩歌亭》、《安雅斋》诸集。直到晚年手自删削,编成《皇甫司勋集》,凡60卷。其中赋1卷,诗32卷,杂文27卷。现存有万历间刻本,前有万历二年(1574)他自己写的《集原》,并有范惟一、顾存仁、刘凤诸人序。《四库全书》即以万历刻本为底本加以著录。其《集原》(即自序)曾自述其诗,始为关洛之音,一变为楚音,又一变为江左之音,又一变为燕赵之音。又一变为蜀音。并缕举其师友渊源甚详,可见其转益多师。四库馆臣评其诗说:“今统观所作,古体源出三谢,近体源出中唐,虽乏深湛之思,而雅饬雍容,风标自异。在明中叶不失为第二流人。冯时可《雨航杂录》云:‘皇甫百泉与王弇州(世贞)名相埒,时人谓百泉如齐鲁,变可至道,弇州如秦楚,强遂称王。’王士祯《香祖笔记》以时可所评为确论云”(《四库全书总目》卷172)。陈田《明诗纪事》认为:“子循五律,清裁雅调,自是一时之俊。五古亦是当家,至模范魏、晋,熔铸齐、梁,于子安(其兄皇甫涍)稍逊一筹。”两家所言,较允当地说明了皇甫汸的创作成就。

大清一统志

大清一统志

全国总志。清代官修。五百六十卷。目录二卷。康熙朝命廷臣效仿元明修纂《一统志》,雍正朝重加编辑,乾隆八年草成,初不分卷。乾隆二十九年(1764)奉命续修,四十九年(1784)乃成。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三百四十二卷,而外蕃及朝贡诸国,别附录”,一题五百卷。嘉庆朝,命国史馆总裁文华殿大学士穆彰阿(?—1856)主持重新修订, 嘉庆二十五年(1820)完成,道光二十三年(1842)刊刻。故又题《嘉庆重修一统志》。前后共修3次。初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乾隆八年(1743)成书,342卷,徐乾学等主修。乾隆四十九年(1784)再次重修成书,500卷,和珅主修。道光二十二年(1842)第3次重修成书,560卷,穆彰阿主修。目前通行本有《四库全书》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海宝石斋石印本和1934年上海涵分楼的《四部丛刊》续编的影印本。

玄牝之门赋

玄牝之门赋

不题撰人。卷后有俞琰、俞仲温二序,实《易外别传》之序, 非本赋之序。但赋中称:“弗解讲明于理学,安能契合于仙书。”与 《易外别传》之旨颇合。本赋两部分,一部分题《此上玄下牝之门 欤》,一部分题《水中金诗》。描述修炼精气之处。诗咏水中明金, 九还成药。

明太宗宝训

明太宗宝训

明太宗(成祖)朱棣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宣德五年(1430)成书,与《太宗实录》同进。十五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五卷,凡六十子目。前有宣德五年明宣宗序。

明仁宗宝训

明仁宗宝训

明仁宗朱高炽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宣德五年(1430)成书,与《仁宗实录》同进。六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二卷。凡四十一子目,前有宣德五年明宣宗序。

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

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赞法身,法界、菩提、涅盘、十地、等、妙、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