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昉

- 姓名:楼昉
- 别名:字旸叔,号迂斋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楼昉[fǎng],生卒年不详,字旸叔,号迂斋,世称迂斋先生。登绍熙四年进士第。官兴化军。楼昉师从吕祖谦,致力于教授乡里,弟子后多名士。楼昉著《崇古文诀》,收于《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校本。
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六《迂斋标注古文序》:“迂斋标注者一百六十有八篇,千变万态,不主一体。有简质者,有葩丽者,有高虚者,有切实者,有峻厉者,有微婉者。……迂斋楼氏,名昉,字旸叔,以古文倡莆东。经指授成进士名者甚众,其高第为帝者师、天下宰,而迂斋已不及见。今大漕宝谟匠监郑公次申亦当时升堂入室者也,既刊《标注》十卷,贻书余曰:‘子莆人也,非迂斋昔所下榻设醴者乎,其为我序此书。’余曰:‘谨受教。’”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七十三《军守楼迂斋先生昉楼先生昞合传》:“楼昉,字旸叔,号迂斋,鄞县人。与弟昞俱以文名,从东莱于婺。尝以其学教授乡里,从游者数百人。李悦斋学士、王厚斋尚书,其高第也。后守兴化军卒。梓材谨案:李悦斋为绍熙庚戌进士,厚斋尚书以嘉定癸未生,相去三十四年。且其父温州已是幼从迂斋,尚书未必再及楼门。王厚斋云云,当是王厚斋尚书之父之讹脱耳。”
《延祐四明志》卷五《人物考中》:“楼昉,字旸叔,与弟昞俱以文名。少从吕成公于婺,其文汪洋浩博,宜于论议。援引叙说,小能使之大,而统宗据要,风止水静,泊然不能以窥其涘。故其从学者凡数百人,最显者郑清之、应、郑次申、赵与欢辈,尤善章表。李璧、黄裳为侍从,所为文俱出昉手。尝编历代文章为一编,业进士者咸诵之。宋世鄞士善论策,台、越进士岁率数十人来相从,由昉始。守兴化军以卒。清之既相,追赠直龙图阁,率其子弟祭于墓,复立甬东书院。”
《宝庆四明志》卷十《进士》:“绍熙四年陈亮榜:楼昉。”《延祐四明志》卷六《人物考下》:“绍熙四年陈亮榜:楼昉。”《光绪鄞县志》卷二十《选举表一》:“绍熙四年癸丑:楼昉。”
楼昉《宋故王岘墓志》:“承议郎、新权发遣兴化军、兼管内劝农事楼昉填讳。”注:是志撰于宋嘉定十七年(1224)。
猜你喜欢的书
山居存稿
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89年出版。是作者的文集,收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40余年来旧稿和新作29篇,近半数未曾正式发表。内容包括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政治制度、朝廷党争、饥民暴动、经济制度,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等方面的研究、考证。还包括作者早年研究辽、金、元史时的数篇论文。凡有所论,无不广泛搜集史料,辨真去伪,以求揭示历史真实面貌。本书是作者继《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著作,反映了作者从事中国史研究40余年来,在学术研究途径上的足迹。是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
刍言
三卷,南宋崔敦礼撰。崔敦礼好读书,经史百家无不通览,结合平生阅历世务,偶有心得,笔录成书。自序云“言语简朴,不知缘饰,其刍荛之愚乎”,因名其书曰《刍言》。全书共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共三百零五篇。所录多为治国经邦之道、前贤往行之事、学仁施义之语。
茶神传
描写朝鲜族祖先种茶、采茶及饮茶方法及其理论的茶书,草衣著,成书于1830年。该书认为,茶树只有种植于与其树质相和的土壤,并给予一定的滋养,才能长得叶繁枝茂;采茶时,特别是采春茶时,只有遵循一定的章法,才能采得一些不易采到的茶芽;
南楚新闻
唐尉迟枢撰。一卷。作者事迹不详。此书记故事十七则,文字简短,共约七百字。有薛昭纬“悔不当初学治银”诗、荆南米贵、孙晖走马、李更名、百粤人食蟆虾等故事,可资谈助。独有李泌故事九则,其中以诗讽杨国忠,富有趣味。南楚地域约为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一带,唐末社会,于此最为动荡,既有梁崇义、李希烈等藩镇作乱,又有农民造反、戍卒兵变,王仙芝、黄巢农民军亦活跃在这一带。《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著录,三卷。现存《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 《唐代丛书》本,但均系残本。 《太平广记》引有佚文。将以上各本所存篇目进行比勘, 《说郛》本辑有十七则,《唐人说荟》本辑有二十三则,《太平广记》辑有十四则,汰去重复,目前尚存二十九则, 《广记》所辑每条有标题。
南北史通俗演义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该书取材谨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让人入门民族历史。《南北史演义》为民国蔡东藩在“演义救国”思想指导下创作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 汉晋以降,外族渐次来华,杂居内地。嗣是五胡十六国,迭为兴替。后来弱肉强食,彼吞此并,辗转推迁,又把十六国土字,浑合为一大国叫作北魏。后来北魏又起内讧东分西裂,无暇顾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及东魏改为北齐,西魏改为北周。西土又分作为三分,周最强,齐为次,江南最弱。鼎峙了好几年,齐为周并,江南但保留十分之二险些儿要尽属北周了。就在此时大丞相杨坚篡了周室,复并江南;既收周禅又灭陈氏,最终统一中原,合并南北。
入大乘论
凡二卷。印度坚意菩萨造,北凉道泰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论述大乘教之书。分义品、讥论空品、顺修诸行品等三品。初之义品先说诽谤大乘之过,更明菩萨所学之大乘具足五乘故,为真之三藏,又依十种行法,劝发引入佛果。次之讥论空品乃论菩萨十地之阶位。最后之顺修诸行品则论佛果说三身。坚意适值大乘渐兴而世起种种毁訾之论时,承龙树、提婆之后,依其说诫谤法,论大乘为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