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盈科

- 姓名:江盈科
- 别名:字进之,号雪涛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桃源(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1553
- 逝世日期:1605
- 民族族群:
江盈科(1553—1605)明代诗文作家。字进之,号雪涛。桃源(今属湖南)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除长洲知县。这时袁宏道为吴县知县,相距不远,政事之暇,一起游山玩水,相互唱和,成为文学趣味极为相近的挚友。累官至按察司佥事,在四川主持学政。
他的散文创作较为出色。袁中道在《江进之传》中称其“文尤佳妙”。其议论文的特点是机锋迅疾,议论朗彻。如《敝箧集序》论证诗要抒写性灵,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夫性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所偶触,心能摄之,心所欲吐,腕能运之。心能摄境,即蝼蚁蜂虿皆足寄兴,不必睢鸠驺虞矣;腕能运心,即谐词谑语皆足观感,不必法言庄什矣。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必达,是之谓真诗,而何必唐,又何必初与盛之沾沾!”其记叙文,寄寓较浓的主观感情,如《小漆园记》以浓墨渲染了为县令时的种种困楚后,将深情寄寓于小漆园,因而小漆园并不以景色吸引人,而且是以有了感情寄托而感动人。
他还写了不少寓言。这些寓言有3个特点:1、具有较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如《催科》以夹板治驼的医术为喻,讽刺那些“但管钱粮,不管百姓死”的官吏。2、有较为深刻的社会哲理性。如《妄心》以一个鸡蛋的家当为喻,说明不顾客观条件的胡思乱想的可笑。3、有较生动的生活情趣。如《甘利》嘲弄“持教甚严”的博士,一旦听说有金而换了一副面孔的描写,就令人莞尔不止。
他能诗,但过于浅率,袁宏道说其诗“近平近俚近俳”。但其中也有些明畅之作,也有几分情韵,颇堪讽诵,如《书思》:“万里滇云寄一官,云涯归路正漫漫。荒烟远浦迷春色,细雨孤城酿暮寒。乡思隔年频入梦,客愁向晚只凭栏。可怜寂寞谁相对,细把梅花独自看。”著有《雪涛阁集》14卷及《雪涛小说》等。
江盈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十二笑
白话短篇小说集。不分卷,共收十二篇故事,今存一至六回写刻本。封面识语云“墨憨斋著述”,且于书名上冠以“墨憨斋新编”,正文前又有引言一篇,署墨憨斋主人。然识语后章曰“子犹后人”,可见书实非墨憨斋冯梦龙所编,而为冯姓梦龙的崇拜者所为。其《昧心友赚昧心朋》一则提及“明末时有一个人姓巫名杏”云云,显然是清人口气。此书不如一般明人短篇笑话,每篇篇幅较长,有头有尾,开头均有大段说教,阐明一理,然后演绎一至二则故事,观点陈陋,时涉秽笔,因冀悦俗人耳目,难免流入下品。每回后有评语。题“亦卧庐生评,天许闲人校”。其评校者与作者恐为一人。从评语来看,作者也较注意性格的刻画和作品的教育作用。如第一回评曰:“写痴处真正痴,写愚处真正愚,写像泥人处真似泥人。虽是笑语,却是真话。因下一转语云:君今若悟言非假,笑里机峰亦度人。”应该说这些话并非全虚,然由于作者本身的思想品格不高,故其评者的意见、作者的愿望和作品的客观实际,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满江红
《满江红》是民国时期作家张恨水创作的现代长篇小说,民国22年首次出版,现已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作者在男人的角度描写男女之间的感情,用细腻的手法将男男女女跌宕起伏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活泼。 张恨水笔下的爱情,是植根于世俗烟火中的普通男女的爱情,是一种凡俗人生的爱情故事 。张恨水生活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现代性与保守性的相互冲突与融合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集中展示。张恨水将这些特性毫无保留的注入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文士形象身上。张恨水笔下的文士形象,大都接受过系统的封建教育,传统观念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他们身上体现出过渡时期所独有的半新半旧的时代特色。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本书据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申报」创刊初期十余年之合订本选辑台湾史料而成,不分卷。「申报」自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一九七二年四月三十日)创刊于上海,几与清季中、日交涉以及台湾对日关系同其开始。本书所辑内容,约有数端:(一)由于同治十年十一月及十二年二月琉球及日本飘风难民在台遭害所引起之日兵侵台始末(自十一年至十三年),记载极为详尽,无隐无饰。(二)由于日兵侵台之刺激,清廷对台湾实行「开山抚番」、拓疆分治,并从事各种初步建设;历年(同治十三年至光绪九年)经由沈葆桢、王凯泰、丁日昌、岑毓英以至刘璈等之努力,约见其概。(三)由于日兵侵台之结果,使日本以为清廷默认琉球属于日本,导致日夷琉球为其属县之一;清廷困扰于此者达数年(自光绪五年至八年)之久,断续有所报导。(四)至光绪九年,由于法、越问题,中、法面临战争边缘,台湾与琼州、舟山三处为法人列为「据地为质」之目标;次年发生法兵侵台事件,巳见端倪。
楞伽经义疏
楞伽经义疏,九卷,明智旭疏义并后序,灵晟跋。
沙弥尼离戒文
失译人名,善女人字某言。某所受秽恶之身。充弊人流不堪下行。克己自悔。愿为弟子。受持正戒终身奉行。
金光明最胜王经
凡十卷三十一品。唐代义净译。略称最胜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此经乃金光明经之别译本。为金光明经之译本中最后出而最完备者。本经叙说金光明忏法之功德,且叙述由四天王之镇护国家和现世利益之信仰。广为我国、日本所重视。古来,本经之注疏颇多,较重要者有,隋吉藏之金光明经疏一卷、隋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六卷与金光明经玄义二卷、唐慧沼之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十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