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

加缪
  • 姓名:加缪
  • 全名:阿尔贝·加缪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阿尔及利亚
  • 出生日期:1913年11月7日
  • 逝世日期:1960年1月4日
  • 民族族群: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及记者,1913年11月7日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镇,祖籍法国阿尔萨斯,父亲在马恩河战役中受伤身亡,那时加缪还不到一岁;母亲是西班牙人。加缪在贫寒中长大,阿尔及利亚的阳光和大海带给他很多欢乐。他最喜欢的两个地方是足球场和剧院,但17岁时他得了肺结核病,打破了他当运动员的梦想,并给他的精神生活抹上了终生未泯的阴影。于是他把热情倾注到剧院,当过演员、剧作家和导演。在其老师、哲学家让·格勒尼埃的鼓励下,他进阿尔及尔大学主修哲学。深受老师怀疑论的影响,并于1936年完成了比较普洛丁和圣奥古斯丁的希腊精神和基督教精神的学位论文。1937年出版了他第一部作品:散文集《反面与正面》追述了童年生活,以及在北非、西班牙等地旅行的印象。1939年发表《婚礼集》,以抒情笔调讴歌了人与大自然的结合。二战爆发后他任新创办的《共和晚报》主编,但因触怒当局,报纸被查封。他于1940年1月离开阿尔及利亚到了法国本土,不久又离开巴黎回到奥兰,全力以赴地进行创作,其创作开始进入兴盛期。困扰他一生的慢性病以及冷酷的现实唤醒了他的荒谬感。在他生病、接近死亡时他又意识到这样一个基本的矛盾的事实,即人们反抗死亡,同时又都知道人终将走向死亡。荒谬问题反映在他此时期完成的以下三部作品中:小说《局外人》、哲学随笔《西西弗斯的神话》及戏剧《卡里古拉》(1944)。作者曾打算把三部作品集为一册出版。此时他还开始酝酿《鼠疫》。法国被占领时期,他积极参加抵抗运动,1944年成为《战斗报》驻全国抵抗运动代表,巴黎解放后成为报纸的主编之一。1945年以后由于健康恶化,加上对现实的失望,他心情沉重地退出了新闻界。此后的几年他发表了第二组三部曲式的以反抗为主题的作品:《鼠疫》、《正直的人们》(1950)和《反抗者》(1951)。《正直的人们》与1949年发表的另一部剧本《戒严》同是其最优秀的剧作。在这部剧作中加缪把自己的一些品质融进了剧中英雄卡列耶夫身上。《反抗者》则是一部哲学论著,作者以欧洲为范围。对反抗的态度、企图和成果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并试图确立一条反抗人类共同命运的真正的路。此书的出版在加缪与萨特之间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并异致了两人的决裂。此后加缪日益孤立和苦恼,埋头制订新的创作计划。他从政治舞台引退后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结集为《流放与王国》(1957)出版,包括六个短篇,通过不同的题材表达人生的苦闷和朦胧的追求。这几篇小说篇篇都是讽刺、简洁之作,使作者跻身于当代第一流的短篇小说家之列。《堕落》(1957)是其最后一部中篇小说,是作者本人的内心剖析,可称为哲理的寓言,并被认为是理解作者最阴暗的年代的钥匙,作者则认为此作是他那一代人的缺陷、罪恶感及作着审判和指责他人的准备的画像。1971年出版的加缪生前未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快乐死》表明他写在《局外人》中的那些东西早在1936年即已存在于其内心中了。虽然其风格是日趋成熟的,但其主题却贯穿在他整个创作生涯陶醉于大自然,反抗不公及真诚地希望改善人类的悲惨命运。


加缪的现代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即关于荒谬的主题;在艺术上则是属于古典主义传统的。他讲叙的事件、塑造的人物是亲切真实的。他的作品脉络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畅达、风格纯正,充满了艺术的激情。跟萨特的艰深相比,他则是通畅明朗的,由此而与其它现代作家有别。


1957年10月加缪获诺贝尔奖。1960年1月4日死于车祸。他的遗著包括一个剧作《唐璜》和一部哲学论文集《涅墨西斯的神话》、一个长篇小说《第一个人》在死后出版。

猜你喜欢的书

命运之门

命运之门

《命运之门》,Postern of Fate,侦探小说,完成于1973年,是“汤米和塔彭丝”侦探系列的最后一部,更是侦探推理小说之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封笔之作。《命运之门》延续了该系列的风格,描述了已届老年的主人公汤米和塔彭丝夫妇在一座老宅子里发现了一桩尘封多年的案件,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案情水落石出。

疡科纲要

疡科纲要

外科著作。一卷。张寿颐撰撰于1917年。卷上总论外疡的辨证, 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卷下为治疡 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症验方。首先总论外疡的辨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其次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证验方,内容简要实用。现存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穷巷

穷巷

长篇小说。侣伦著。又名《都市曲》,1952年香港文苑书店出版,1958香港文渊书店出版修订本。小说于1948年开始写,最初在夏衍主编的《华商报》文艺副刊上连载。作品以抗战胜利后初期的香港社会为背景,描写职业文人高怀、穷教师罗建、沦落孤女白玫、小贩莫轮,失业退伍兵杜全等几个下层人物,共同的命运使他们风雨同舟,以高怀为核心组织起一个“穷家”,由于不同的经历因而发生种种不幸的遭遇。小说以鲜明的对比,既为“在现实生活压榨底下的都市小人物造像”,又有力鞭笞了一群操纵“命运鞭子”的“吃人动物”;故事情节曲紧凑,富有戏剧性,文笔朴素无华,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大猎赋

大猎赋

辞赋名篇。唐代李白作。《全唐文》见载。此赋为天宝初李白供奉翰林时随玄宗出猎所作。赋作的规模、体制,均模拟汉大赋,以《子虚》、《上林》、《长杨》、《羽猎》为师范。全赋分两大部分。先大力铺陈夸诞,极言天子出猎的盛况盛景:“千骑飚扫,万乘雷奔。”“羽毛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喷血流川,飞毛洒雪。”后归之于讽谏:“俄而君王茫然改容,愀然有失,于居安思危,防险戒逸,斯驰骋以狂发,非至理之弘术。且夫人君以端拱为尊,玄妙为宝。暴殄天物,是谓不道。乃命去三面之网,示六合之仁。”“回蜺旌,反銮舆。访广成于至道,问大隗之幽居。”赋中儒道思想相杂,各得所用。少数语句虽有汉赋风格,如:“攒高牙以总总兮,驻华盖之森森”等;但总的来说还是唐赋风格,有较多的排偶,无汉赋的板重、奇字,同时也表现出李白个人的清新俊逸特色,如:“金戈森行,洗晴野之寒霜;虹旗电掣,卷长空之飞雪。吴骖走练,宛马蹀血。萦众山之联绵,隔远水之明灭。”语言洗炼,给人以独特的美学感受,同时亦可看出唐赋与汉赋在语言上的发展变化。

中国通史(第八册)

中国通史(第八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八册是中国通史第五编明清封建制时期的第一册。共两章。第一章明朝的建立与集权统治的发展,叙述明太祖至武宗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明朝的衰落,叙述明世宗至神宗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圣欢喜天式法

圣欢喜天式法

圣欢喜天式法,一卷,唐般若惹羯罗撰,尾题圣天式法,附同天次第一卷,尾题圣天次第,日本兴然题记,一二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