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说友

- 姓名:潜说友
- 别名:字君高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缙云(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216
- 逝世日期:1288
- 民族族群:
潜说友(1216—1288),字君高,缙云(今属浙江)人。淳祐四年进士。知嘉兴县,有惠政(《崇祯嘉兴县志》卷一一)。历知南康军,咸淳二年,除秘书丞,迁军器少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出为两浙路转运判官。三年,迁转运副使。四年,知临安府兼两浙路安抚使。六年,权户部尚书,以曲意附和贾似道屡得进位。八年,以误捕贾似道私赇罢。九年,起知平江府。德祐元年,元兵逼境,以乞降输财犒军全城,削职贬南安军(《宋史》卷四七《瀛国公纪》)。后随二王入闽,留守福州。降元,为宣慰使,因军粮不继,为李雄所杀。纂《咸淳临安志》九十三卷,颇有条理,可资考据(《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八)。《全宋诗》卷三三八九录其诗五首。其文收入《全宋文》卷八○二六。事迹见《咸淳临安志》卷四九、《正德姑苏志》卷四○。
潜说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孙子浅说
蒋方震、刘邦骥撰。1935年大中书局出版。作者在绪言中说: 《孙子》十三篇,自汉迄明,注者多达二十余家。传至今日的《孙子十家注》本,虽为善本,然“通训定声、引经据史,博瞻鸿富、灿然杂陈”,学者恒苦其汗漫无涯,莫得其纲,难寻其条目,初学者更是无所适从。鉴于如此状况,即以“言取其近,旨取其约”的原则编撰此书。该书将原著分门别类,提要钩玄。卷首对十三篇逐篇说明其要旨。如《计篇》为“论军政与主德之关系”;《作战篇》为“论军政与财政之关系”;《虚实篇》为“论虚实之至理”;《九变篇》为“论临机应变之方略”。同时,开宗明义,指出十三篇“以主德始,以妙算终,此《孙子》之微言大义也”。并以此为主线解说全书。在每篇标题之下,以简要的文字加以概说。如《计篇》,作者指出:“此一篇,论治兵之道,在于妙算,而以‘主孰有道’一句,为全篇之要旨。盖主有道,则能用正道,亦能用诡道,无往而不胜矣。所以篇末,即专重于妙算也。”又如《势篇》,作者指出:“此一篇,发明第一篇‘因利制权’及诡道之义也。财政外交均已修明,然后可言用兵。故首篇谓‘五校’‘七事’均已详备,然后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即诡道也。然诡道之界说有二,一曰奇正,一曰虚实,此篇专论奇正之诡道。以‘兵事不过奇正’一句,为一篇之纲领也。”
五字鉴
《五字鉴》是一部几百年来流传较广的蒙学读物,原名为《鉴略》,李廷机根据我国古史资料所写。此书大略是以五言诗句韵文的形式,按时代顺序将我国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部专述我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蒙学读物。 全书仅万余字,行文言简意赅,叙事条理分明,赢得了旧时读书人的喜爱,并成为蒙馆中与《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并列的蒙学读物,且被称之为《五字鉴》。
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太清玉司左院祕要上法,南宋洞真山人霞映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太清玉司之法主世间疾病、水火、天灾、人事、鬼神,乃太清仙官之法。此法由太清仙伯授太清宝贞,太清宝贞授东华王真人。王真人道成去世,当为太极左卿,时以太清玉司之法护世救民。作者盖为王真人门徒,故撰成此书,以授王氏子孙,使世世为嗣师,行太清玉司之法。书中所述「太清玉司之法」,以存思黄老君为主。在甲子、庚申日或修道吉日,依法存思黄老君镇守身中泥丸、丹田等处,并思黄老君授以玉印符咒等物。据称佩符念咒,则有诸神护卫其身。书中有玉印图、符图,并述书写符文之法。
楞伽经疏
楞伽经疏,卷中,唐智严注,残册,有题记。
般若心经直说
般若心经直说,一卷,明德清述,函是跋,原注出梦游集卷十九,古本卷十。按集内只载小引,参见嘉续五三。
密藏开禅师遗稿
凡二卷。明代密藏道开撰。卷上包括上慈圣皇太后、募刻大藏文、刻大藏愿文等共五十篇;卷下包括上本师和尚、与徐海观居士等六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