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翰

胡翰
  • 姓名:胡翰
  • 别名:字仲申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金华人
  • 出生日期:1307年
  • 逝世日期:1381年
  • 民族族群:

胡翰(1307年~1381年),明哲学家,字仲申,学者称之为长山先生。浙江金华人。他早年师事吴师道、吴莱,致学于古文,后来又从学于许谦。元朝末年,他居住南华山,著书立说。明太祖下金陵,召胡翰,授以衢州教授之职。洪武二年(1369),他被聘修撰《元史》。在哲学上,胡翰接受了陆王心学的心本体论而又有很大出入。他极力夸大圣人的作用,把圣人的心性看作天地万物化生、形成的本原,说“故圣人之心,天地之心也。圣人之性,天地之性也。圣人以其心溥万物,而物无不平;以其性尽万物,而物无不成”。“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圣人之化如神,而人不与知焉。圣人之化如天,而神不与能焉。”(《皇初论》)胡翰着重发挥了儒家天命论的传统,以“天命”为最高范畴,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切重大问题均归之于天命。他说:“圣人在位,大之为朝廷之逊禅,父子之继位,变之为征讨、君臣之革命,皆天命所当然。”(同上)又说:“天之所废,孰能兴之?天之所兴,又可废乎?皆历数也。”(《正纪论》)这就肯定了“天”是一个有意志的主宰之神。胡翰还把这种天命论同汉儒的皇权思想结合在一起,宣扬君权神授论,极力神化君主,把君主抬高到与天合一的地位。他说:“人主之心,其精神念虑,与天地相酬酢。”(《尚贤论》)他提出了“天纪”、“地纪”、“人纪”等概念,所谓“天纪”即等同于天道、天意,他提出这一概念意在说明天子受命于天,君权神圣不可侵犯,从而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他提出“地纪”意在强调华夷之辨,主张“以中国治中国,以夷狄治夷狄”(《正纪论》),认为华夷之间既不能相互侵犯,也不能相互混淆,极力排斥异族统治,以此为元末明初的政治变动制造理论根据。他提出“人纪”意在宣扬封建伦常关系,明确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等。胡翰把“天纪”、“地纪”、“人纪”视作君主掌握政权、平治天下的三条根本法则。他说:“天纪不正,不足以为君;地纪不正,不足以为国;人纪不正,不足以为天下。”(同上)在“三纪”之上,胡翰又提出了“皇极”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准则,说“荡荡乎,平平乎,皇极之道也”;“皇极之道立,而天下之治得矣”(《皇初论》)。“皇极”之道在胡翰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著作有《春秋集义》、《胡仲子集》、《长山先生集》等。

胡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黄庭外景经

黄庭外景经

守一术经典。全称《上清黄庭外景经》,亦称《太上黄庭外景经》,相传为魏晋之际魏夫人华存从景林真人处取得秘藏草稿,于晋成帝成和九年(公元334年)撰成而流传于世。三卷。王羲之于晋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书以换鹅者,即此经。北宋欧阳修因曾亲见王氏写本(石本),认为此经的写成在《内景经》之先。《黄庭内景经》重在存想,此经重在守一。意守丹田、气贯丹田之说,即肇始于本经。在中国养生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历来注本甚多,其中务成子注本比较重要。务成子,唐代人,姓名事迹不详。

养一斋诗话

养一斋诗话

诗论。清潘德舆(1785—1839)撰。十卷。附《李杜诗话》三卷。德舆字彦辅,号四农,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举人,安徽候补知县。此编为作者晚年定稿,由徐宝善于道光十六年(1836)刊行。总三百二十五则。书前有钟昌、徐宝善的两篇序。全书以儒家“诗教”为宗旨,但讲诗艺却多本于道家的自然、神妙之说,内容十分丰富。作者认为诗有“神理意境”,即“有关寄托”,“直抒己见”,“纯任天机”,“言有尽而意无穷”,而三百篇(指《诗经》)是典范。书中讲“天机”、“灵机内运”、“先天神运”、“弦外之音”、“环中之妙”及“神韵”等,继承了司空图、严羽的观点。此书论诗,涉及面颇广,上起《诗经》,下迄清代,阐发源流正变,品评艺术成就,评述前人诗论观点。

甲申纪事

甲申纪事

明赵士锦撰。一卷。略叙甲申(1644)三月十九日前明政府兵饷、用人诸大事,而详记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后见闻。并记有得自农民军将士关于开封战役、昌平士兵起义和农民军内部情况。叙述比较客观,内容信实。另有《北归记》,附印于后,所记前半略同于《甲申纪事》,后半记四月十四日至五月二十六日由北京回故乡经过。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作者冯玉祥,此书以冯玉祥口述,其夫人李德全笔录,披露众多蒋介石鲜为人知的内幕。本书由初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动摇不定、民心尽失、为政不仁、一意孤行、蝇营狗苟、 倒行逆施、穷途末路九个部分组成,全景再现一代枭雄蒋介石失败与成就、耻辱与显赫复杂交织的心路历程。

往生集

往生集

凡三卷。明代袾宏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集录我国与印度往生西方者,计分九类:(一)沙门往生类,东晋慧远至明代宝珠,凡九十八人。(二)王臣往生类,乌苌国王至张无尽丞相,凡三十二人。(三)处士往生类,周续之至华居士,凡二十八人。(四)尼僧往生类,尼大明至尼法藏,凡五人。(五)妇女往生类,隋皇后至许氏妇,凡三十二人。(六)恶人往生类,张善和至金奭,凡八人。(七)畜生往生类。(八)诸圣同归类。(九)生存感应类。另有续录附于畜生往生类之后,举出僧明本至吴居士,凡二十人。其中,诸圣同归类举出观无量寿经之择生极乐、无量寿经之往生无数等;生存感应类则举出鬼不敢啖、夫妇见佛、却鬼不现、荐拔亡灵、睡寝得安、病目重明等现世利益。并于附录普劝必修净土,最后举出念佛十种功德。

象腋经

象腋经

佛说象腋经,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于此深经生解者,如大象之有力,故以名之。佛在灵山。与五百比丘,六万菩萨俱。舍利弗说偈叹安乐德。佛放身光集众。观文殊而微笑。文殊启问,佛唱经名。阿难请说,佛赞许之。文殊启问,佛为说六度及六三昧。次明欲入此经,如入虚空。六十增上慢比丘欲从座去,舍利弗留之,更请问佛,佛为解释,令大众获益。增上慢者得证,于是文殊重问云何学,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进?佛以偈答,次明信解者得二十功德,并说往古金刚幢菩萨,以咒疗众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