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凯

贺凯
  • 姓名:贺凯
  • 别名: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圣路易斯
  • 出生日期:1919年6月21日
  • 逝世日期:1994年11月18日
  • 民族族群:

贺凯(Charles O. Hucker,1919年6月21日-1994年11月18日),美国历史学家和汉学家,密歇根大学国语言和历史学教授。他被视为中国明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也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亚洲研究学术项目推广的领军人物。


赫克出生于圣路易斯,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尽管在大学图书馆全职工作,他还是获得了很高的荣誉。1943 年与米尔·亨德森结婚后,赫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里在美国陆军航空队服役,在那里他升到了少校军衔,并被授予青铜星勋章。他的主要职责是担任第五航空队V战斗机司令部的历史官员,他声称以这种身份编制了有关战争中使用的飞机和飞机预警系统的机密三卷历史。


1950年,他获得了芝加哥大学汉语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之后在亚利桑那大学和奥克兰大学任教,1965年加入密歇根大学,担任远东语言文学系主任。在其整个教学生涯中,Hucker是许多专业协会的活跃成员:他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研究员,国家人文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也是美国教育办公室、基金会和各学院和大学的常任顾问。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成为美国亚洲研究学术项目的领先推动者。


1974年,赫克被奥克兰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1979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联合主持下,赫克成为少数访问中国学术中心的美国中国历史学者之一。


赫克的博士论文主题是明朝的监察制度,他于1966年修订并扩展为《明朝监察制度》单独出版。2021年,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出版。赫克将监察院视为政府的第三个分支,与文官和军方官僚机构处于同等地位,比国家机器的任何其他组成部分都更受传统国家儒家正统观念的约束。他主持了《明实录》编纂委员会的工作,直到1976年出版了目标作品《明实录词典》,这是一部两卷本的英文参考书,他还为其中12篇传记做出了贡献。


贺凯还著有《中国帝制史》,这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中国帝制史。他是《美国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的撰稿人,其中他是“中国”和“永乐”条目的主要撰稿人——以及《剑桥中国史》的撰稿人,他为其撰写了“明朝政府”一章,该章在他去世后出版。他于1975年出版的《1850年前的中国:简史》被广泛用作大学教科书。


1985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哈克的《中华帝国官衔辞典》出版了。《尚书》被视为西方语言中最全面的中国传统政府指南,它翻译并描述了从《周礼》到清朝中期的中国历史文献中遇到的每一个官衔的作用。[11]由于职务的职责演变速度比其头衔的变化更快,这涉及许多条目的多重定义,条目数量超过8000个。:144非官方头衔,如定制军事命令或无土地的封地,不包括在内。


这本词典是由赫克在他的个人电脑上编写的,没有出版商的帮助,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寻常且乏味的过程。: 1060 该领域的几位著名专家为学术期刊撰写了这本书的评论,其中包括迈克尔·洛伊、比阿特丽斯·巴特利特、埃德温·普利布兰克和汉斯·比伦斯坦。评论家们普遍赞扬了词典的范围和赫克项目的雄心。历史学家指出,这本书在概述历史上的官僚发展方面非常有用,但表示书中关于他们自己专业领域的内容不准确。汉朝和清朝的专家是最挑剔的,因为当时关于政府结构和定义的出版物以及政府办公室的翻译已经可用且更完整。然而,就连最挑剔的评论家汉斯·比伦斯坦(Hans Bielenstein)也表示,这本词典将成为未来许多年研究的宝贵资源。汉斯·比伦斯坦曾在五年前出版过一本关于汉代政府和汉代头衔翻译的作品。 


1983年从密歇根大学退休时,赫克被视为中国帝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为了纪念他,该大学在亚洲语言和文化系设立了查尔斯·奥·赫克佛教研究教授职位,[3]路易斯·奥·戈麦斯于1986年被任命为第一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授。


退休后,赫克和他的妻子米尔住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在那里为学校和医院做志愿者工作。赫克还写过剧本和短篇小说,其中几部已经出版或制作。[17] 赫克于1994年11月14日在德克萨斯州敖德萨去世,享年75岁。为了纪念他的学术遗产,密歇根大学亚洲研究系设立了一项现金奖励,即查尔斯和迈尔·赫克本科生论文奖,每年颁发给该系的一名学生。

贺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哲学与现象学

哲学与现象学

舍勒思想的确立是受胡塞尔现象学激发而作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此书是与胡塞尔《逻辑研究》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鼎足而立的现象学三大经典之一,实际构成了从《逻辑研究》到《存在与时间》的思想轨迹。针对康德之形式先天论,舍勒试图论证“情感先天论”,认为情感是个体生活及其伦理行为的基本质料。不同于胡塞尔,舍勒强调,现象学是实事的现象学,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世界的伦理现象。

柳待制文集

柳待制文集

元代诗文别集。20卷。柳贯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简称为《待制集》。卷首有危素、苏天爵、余阙所写的3篇序,余阙序写于至正十年(1350)。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近体,卷5—6为七言近体,卷7为制、诰、表、笺、状、祝文、策问,卷8为谥议,卷9为碑铭、颂,卷10-11为墓志铭,卷12为墓志铭、塔铭、墓表、砖志,卷13为铭、辞、赞、箴、传、书,卷14-15为记,卷16为序,卷17为序、引、说,卷18-19为题跋。卷20为行状、祭文、诔、启,并有宋濂写于至正十一年(1351)的跋语。卷末是附录,所录都是有关柳贯的传记资料。据本书序跋,可知系余阙于至正十年自柳贯之子柳卣处得到柳贯文稿,约其门人宋濂、戴良编次为20卷。尚有未编入的诗907首、文248篇,编为别集20卷,未刻,藏于其后人家中。可知本集是经过筛选的,只保存了约三分之一的诗,约二分之一的文。柳贯早年诗文不自存稿,40岁以后始留文稿,并编为《北游》、《西雝》、《容台》、《钟陵》等7集,现存《柳待制文集》就是选自上述7种稿本。本集有元至正年间刊本,被影印编入《四部丛刊》,是流传较广的善本。

通天乐

通天乐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石成金撰。所见有刊本,附《传家宝》三集《雨花香》后,收拟话本十篇。年、嵩年校刻本,也附在《雨花香》之后,全称《新刻扬州近事通天乐》,收拟话十二种。与《雨花香》一样,也汇记明末清初扬州或与扬州有关的故事。大旨亦在劝人安分守己,也时作警世报应之言,反映了某些现实。其中第二种《莫焦愁》写韩苦鬼的刻吝成家,写得朴素、深刻。韩苦鬼与《雨花香》中的“铁菱角”,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吝啬鬼形象。而《沈大汉》一则,写沈大汉的义勇,也有感人的力量。第五种《追命鬼》则表现了作者较为进步的妇女观。可惜,全书的说教味太浓,多乏文学趣味。附目次如下:第一种 长欢悦,第二种 莫焦愁,第三种 沈大汉,第四种 麻小江,第五种 追命鬼,第六种 讨债儿,第七种 除魇魅,第八种 打县官,第九种 下为上,第十种 尊变卑,第十一种 投胎哭,第十二种 念佛功。其中第十一、十二种为雍正四年自叙刊本后所附《通天乐》所无。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专著。他从1929年开始着手写《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由于时局动乱和公务繁忙,他先后撰写的主要章节,分别以《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兼论鲁、燕、齐初封在成周东南后乃东迁》、《论所谓五等爵》等为题目以论文形式发表。2002年,其学生、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对这些论文进行系统整理,以傅斯年生前所定书名出版面世。何兹全在前言中曾肯定地说:可以作为傅斯年史学代表作的“就是这部未完成的《民族与古代中国史》”;对构成该书的几篇论文评价说:“篇篇都有精意,篇篇都有创见——独到的见解,篇篇都是有突破性、创造性的第一流的好文章。就这一本未完成的书之已完成的几篇文章,已足以使傅斯年坐上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大师的宝座,享有大师荣誉。”

明州阿育王山续志

明州阿育王山续志

释畹荃“明州阿育王山续志”,盖续郭子章之志而作也,本非独立成书。乾隆二十二年刋本乃正续合刻。此续志解题并于郭志合写,不另撰一篇,阅者鉴之。

金刚般若经演古

金刚般若经演古

佛典注疏。清寂熖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作者序称,本书会合唐宗密《纂要》和宋子璿《刊定》两部,“删烦取要而融通之,其间敷演挑剔,不悖古德之意。窃命名曰演古”。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