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凯

- 姓名:贺凯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圣路易斯
- 出生日期:1919年6月21日
- 逝世日期:1994年11月18日
- 民族族群:
贺凯(Charles O. Hucker,1919年6月21日-1994年11月18日),美国历史学家和汉学家,密歇根大学中国语言和历史学教授。他被视为中国明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也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亚洲研究学术项目推广的领军人物。
赫克出生于圣路易斯,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尽管在大学图书馆全职工作,他还是获得了很高的荣誉。1943 年与米尔·亨德森结婚后,赫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里在美国陆军航空队服役,在那里他升到了少校军衔,并被授予青铜星勋章。他的主要职责是担任第五航空队V战斗机司令部的历史官员,他声称以这种身份编制了有关战争中使用的飞机和飞机预警系统的机密三卷历史。
1950年,他获得了芝加哥大学汉语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之后在亚利桑那大学和奥克兰大学任教,1965年加入密歇根大学,担任远东语言文学系主任。在其整个教学生涯中,Hucker是许多专业协会的活跃成员:他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研究员,国家人文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也是美国教育办公室、基金会和各学院和大学的常任顾问。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成为美国亚洲研究学术项目的领先推动者。
1974年,赫克被奥克兰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1979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联合主持下,赫克成为少数访问中国学术中心的美国中国历史学者之一。
赫克的博士论文主题是明朝的监察制度,他于1966年修订并扩展为《明朝监察制度》单独出版。2021年,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出版。赫克将监察院视为政府的第三个分支,与文官和军方官僚机构处于同等地位,比国家机器的任何其他组成部分都更受传统国家儒家正统观念的约束。他主持了《明实录》编纂委员会的工作,直到1976年出版了目标作品《明实录词典》,这是一部两卷本的英文参考书,他还为其中12篇传记做出了贡献。
贺凯还著有《中国帝制史》,这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中国帝制史。他是《美国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的撰稿人,其中他是“中国”和“永乐”条目的主要撰稿人——以及《剑桥中国史》的撰稿人,他为其撰写了“明朝政府”一章,该章在他去世后出版。他于1975年出版的《1850年前的中国:简史》被广泛用作大学教科书。
1985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哈克的《中华帝国官衔辞典》出版了。《尚书》被视为西方语言中最全面的中国传统政府指南,它翻译并描述了从《周礼》到清朝中期的中国历史文献中遇到的每一个官衔的作用。[11]由于职务的职责演变速度比其头衔的变化更快,这涉及许多条目的多重定义,条目数量超过8000个。:144非官方头衔,如定制军事命令或无土地的封地,不包括在内。
这本词典是由赫克在他的个人电脑上编写的,没有出版商的帮助,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寻常且乏味的过程。: 1060 该领域的几位著名专家为学术期刊撰写了这本书的评论,其中包括迈克尔·洛伊、比阿特丽斯·巴特利特、埃德温·普利布兰克和汉斯·比伦斯坦。评论家们普遍赞扬了词典的范围和赫克项目的雄心。历史学家指出,这本书在概述历史上的官僚发展方面非常有用,但表示书中关于他们自己专业领域的内容不准确。汉朝和清朝的专家是最挑剔的,因为当时关于政府结构和定义的出版物以及政府办公室的翻译已经可用且更完整。然而,就连最挑剔的评论家汉斯·比伦斯坦(Hans Bielenstein)也表示,这本词典将成为未来许多年研究的宝贵资源。汉斯·比伦斯坦曾在五年前出版过一本关于汉代政府和汉代头衔翻译的作品。
1983年从密歇根大学退休时,赫克被视为中国帝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为了纪念他,该大学在亚洲语言和文化系设立了查尔斯·奥·赫克佛教研究教授职位,[3]路易斯·奥·戈麦斯于1986年被任命为第一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授。
退休后,赫克和他的妻子米尔住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在那里为学校和医院做志愿者工作。赫克还写过剧本和短篇小说,其中几部已经出版或制作。[17] 赫克于1994年11月14日在德克萨斯州敖德萨去世,享年75岁。为了纪念他的学术遗产,密歇根大学亚洲研究系设立了一项现金奖励,即查尔斯和迈尔·赫克本科生论文奖,每年颁发给该系的一名学生。
贺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在轮下
德国长篇小说。赫·黑塞作。1906年在柏林出版。1952年收入柏林、苏黎世、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出版的6卷《作品全集》第1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出版张佑中的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潘子立的译本。小说为作者代表作之一,具有自传色彩,作品中主人公汉斯及其好友赫尔曼逃离神学院的情节即作者1892年的亲身经历。全书11万余字。小说主人公汉斯·吉本拉特出生于黑森林某小城的商人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校长、教师和当地的牧师视为神童,引为本城的骄傲。他被选派参加符腾堡3年一度在首府斯图加特举行的选拔考试,获得第2名,得以被送入公费的毛尔布隆神学校学习。校长和教师嘱咐他要刻苦学习,保持在校时始终第1名的荣誉,父亲希望他从此出人头地,进入上流社会,光宗耀祖。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为了争取第1名的学习成绩,他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神学、拉丁文和希伯来文,死记硬背,连假日也不休息,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他在神学校与同学赫尔曼成了密友。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对一切事物均有自己的见解,憎恨令人窒息的僵死教育,因而为学校所不容。校长要汉斯断绝与赫尔曼的交往,汉斯却觉得只有赫尔曼才是自己的知己。汉斯由于用功过度,身体更为衰弱,学习成绩倒退。校方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赫尔曼被迫逃离神学校。汉斯自此在校更为孤单,不断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汉斯患了神经衰弱症,无法继续学业,不得不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个人生活的失意,使他感到自己仿佛掉进了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导致他神经失常,一次酒醉后掉入河中淹死。小说控诉了德意志帝国时代摧残人的教育制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质。
内经药瀹
内经药瀹[yuè] ,医经类著作。清张骥辑。十卷。骥字先识,双流(今属四川) 人。另辑有《内经方义》、《雷公炮炙论》等。是书刊于一九二三年。张氏认为《内经》中虽少提药名,但其理论对用药规律、药物性味归属等皆有纲领性指导意义。故将《内经》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列分阴阳色气味、气运、五岁、穴化、五方、水谷、五宜、五过、药制等九类,引述历代医家如王冰、马莳、张志聪、张介宾、李东垣等释文,参以己见,详加阐释,颇有参考价值。可与本草类书籍互参。有一九三三至一九三五年成都义生堂刻本。
命理探源
《命理探源》是由袁树珊所著的八字命理的研究之作。作者袁树珊,是今江苏镇江人,他生活于晚清的光绪。到民国这一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和观念,特别是西方科学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许多传统的观念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挑战和怀疑,这其中也包括八字算命。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袁树珊开始了对命理的探源。袁树珊寻根溯源,考订几乎当时所有的命书,再在实践中检验八字方法的合理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本书的一个鲜明特色。作者认为,学习算命批八字一定要抱有济世救民的思想,要有“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精神境界。他说:“卜(算命)可决疑,医可疗疾,同为民生日用所必需。”因此,他要求,算命决不能以贪财为目的,更不能以算命骗人。
景德传灯录选译
《景德传灯录》,总共有三十卷,是北宋景德元年(公元一〇〇四年)东吴僧人道原所撰。宋、元时有单刻本行世,金、元、明、清四代汉文大藏经都有本书的著录。《金藏》载于“禅”至“云”函,《元藏》载于“振”至“世”函,明《南藏》载于“桓”至“辅”函,明《北藏》载“合”至“弱”函,《清藏》载“誉”至“青”函。民国初年的《频伽藏》(全称《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私版铅印本)亦载录此书,收在“云”帙。日本国“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在一九三四年印行的《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第五十一卷史传部(三)收入此书,是目今我们所见的比较好的本子。我们所选底本即依大正藏版。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全译本书所有的内容。我们根据本书重宗系、重语录的特点,精选那些在禅宗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对禅学有辉煌贡献的杰出禅师作为代表,另一方面尽可能保持传法世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另外,个别篇章中,有些语录嫌重复,并无多大意义,或者体现禅宗明心见性宗旨不那么强烈的,我们相对做了一些删减。
般若心经注解
般若心经注解,一卷,明真可撰。
衣钵名义章
衣钵名义章,一卷。宋允堪撰。景德二~嘉祐六(一〇〇五~一〇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