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颙

叶颙
  • 姓名:叶颙
  • 别名:字景南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金华(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296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叶颙(1296—?),字景南,金华(今属浙江)人。叶颙终生隐居不出,结庐城山东隅,名其地为“云?”,自号云?天民。从樵夫?叟相往返其间。虽遭遇乱世,但诗中少有这方面的反映,主要描写隐居生活的情趣,七十岁时作七言长篇《樵云老人独唱歌》,七十五岁又作《云颙天民独乐歌》,记其山林之乐。兴致高时,他一人乘月色登上峰顶,高吟长啸,以致惊醒数十家。其诗多闲适自得之趣,歌唱“读书坐云石,鼓琴杂松风。无往不自得,深喜世虑空”(《题松云斋十五韵》)的生活,写得空灵清幽,锻炼字句也见功力,如“白石和云煮,青山带月耕”之类。其七言律受杜甫影响,有沉郁之风。他也有少数关怀世事的作品,如《乙巳正月十二日雪中感怀》,结句“自怜衷朽心犹壮,梦里麾兵入蔡城”,有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这种壮心在《舞剑清夜阑》中也有体现,只是“时哉不可逢,石匣深韬藏”,可知他是因生不逢时而不得不隐。关于其集,他在自序中说:“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响,故名曰《樵云独唱》。”其集六卷。生平事迹见集中自序、后自序,《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元诗选》小传。按:叶颙,清人为避清帝讳,常作叶容。叶颙有诗说:“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挽琳荆山上》),大德庚子为1300年,又说“屈指今年七十五”(《独乐歌》),这一年为明洪武七年(1374),故其年龄在七十五岁以上。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他字伯恺,“洪武中举进士,官行人司副”,此时叶已七十岁左右,集中诗又无一涉及仕宦,明成化间袁凯序为他未能晚生数年与“一时俊又并列庶职”而感到遗憾,可见钱氏误入另一同姓名者事迹。《(万历)金华府志》卷十八有金华人叶颙,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官行人司副,为另一人,或是钱氏所误者。

叶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

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

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此篇副题〈禅宗歌颂诗曲杂言〉,原为张伯端《悟真篇》一书之附录。《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收入,改作单行本一卷。内载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借禅宗顿悟之说阐发内丹修性之旨。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撰人不详。书中出现元代加封许逊尊号「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盖为元末明初净明道道书。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载净明道主礼忏科仪,首先称扬真君、志心归命三清、金阙四天帝及真君父母。其次逐条列举道教上品十戒,忏悔自身前世以来违犯十戒之罪,礼赞真君之懿行神迹。赞文提及许真君训留八宝、沉符水浒、漂竹江滨、挂冠求道、化炭为妇、全家拔宅飞升等灵异事蹟,皆出于《旌阳许真君传》。

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

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

《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是陆修静专为授度灵宝经箓、法位而创制的科仪,在道教科仪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

名优之死

名优之死

现代戏剧家田汉早期的多幕话剧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29年。剧中的京剧名艺人刘振声老板,把“玩意儿(艺术)”看得比生命还贵重;他把演戏和做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其信条是“演正派戏,做正派人”。老旦刘凤仙从小卖给人家当小丫头,挨打受气,吃尽苦头。一次失手打碎了她太太的一个玉钏子,惊恐之际逃到外面。刘老板看他可怜,收留了她,替她出钱请师傅教她学戏,还亲自点拨她,为她耗尽了心血。刘凤仙演戏与做人是脱节的,她的名声倍增,她的好虚荣的意识也随之膨胀。当地流氓恶霸的代表、衣冠禽兽杨大爷,垂涎于她的美貌及苗条的身段,抓住其喜欢让人“捧”的弱点,一步一步地引诱她,腐蚀她。今天给她拍张剧照,明天邀她出去兜风,后天为她做旗袍;刘凤仙上台演出,杨大爷就指使一帮地痞在台下喝彩,授意记者在小报上不着边际地大肆吹捧。就这样,刘凤仙一步步走向堕落,非但不报答刘老板,而且抛弃了恩师。刘振声痛心刘凤仙的背离,千方百计挽救之。对势力强大的黑社会,刘振声无所畏惧,拍案而起,最后怀恨死在舞台上。先生的死促使刘凤仙有所悔悟。在这个剧中,田汉塑造了一个忠实于艺术的正面主人公形象,对他的不幸表示深切的同情。通过刘振声的悲剧命运,揭露了狐鬼横行的旧社会迫害艺人,摧残艺术的罪恶。该剧标志着田汉创作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该传记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论述严谨,令人耳目一新,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同时代的司马光、苏轼在不同时期也有过褒贬不一的论断。本书详细论述了王安石的时代、执政前后活动、军事功绩、新政成绩、家庭与交友、文学成就等几个方面,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争议之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孔。

般若心经贯义

般若心经贯义

般若心经贯义,一卷,附大般若经受持功德,明弘赞述,嘉附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