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颙

- 姓名:叶颙
- 别名:字景南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金华(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296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叶颙(1296—?),字景南,金华(今属浙江)人。叶颙终生隐居不出,结庐城山东隅,名其地为“云?”,自号云?天民。从樵夫?叟相往返其间。虽遭遇乱世,但诗中少有这方面的反映,主要描写隐居生活的情趣,七十岁时作七言长篇《樵云老人独唱歌》,七十五岁又作《云颙天民独乐歌》,记其山林之乐。兴致高时,他一人乘月色登上峰顶,高吟长啸,以致惊醒数十家。其诗多闲适自得之趣,歌唱“读书坐云石,鼓琴杂松风。无往不自得,深喜世虑空”(《题松云斋十五韵》)的生活,写得空灵清幽,锻炼字句也见功力,如“白石和云煮,青山带月耕”之类。其七言律受杜甫影响,有沉郁之风。他也有少数关怀世事的作品,如《乙巳正月十二日雪中感怀》,结句“自怜衷朽心犹壮,梦里麾兵入蔡城”,有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这种壮心在《舞剑清夜阑》中也有体现,只是“时哉不可逢,石匣深韬藏”,可知他是因生不逢时而不得不隐。关于其集,他在自序中说:“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响,故名曰《樵云独唱》。”其集六卷。生平事迹见集中自序、后自序,《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元诗选》小传。按:叶颙,清人为避清帝讳,常作叶容。叶颙有诗说:“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挽琳荆山上》),大德庚子为1300年,又说“屈指今年七十五”(《独乐歌》),这一年为明洪武七年(1374),故其年龄在七十五岁以上。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他字伯恺,“洪武中举进士,官行人司副”,此时叶已七十岁左右,集中诗又无一涉及仕宦,明成化间袁凯序为他未能晚生数年与“一时俊又并列庶职”而感到遗憾,可见钱氏误入另一同姓名者事迹。《(万历)金华府志》卷十八有金华人叶颙,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官行人司副,为另一人,或是钱氏所误者。
叶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与事
本书是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体随笔,原收录于三联书店“文化生活译丛”,在本书中,作者回顾了自童年起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历程, 以“白描式的描写人物性格”手法,记述了他接触过的文艺界人士,包括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白银时代”的代表作家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等人。本书还收录了帕斯捷尔纳克的部分书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家卓越的创作成绩,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态,为了解诗人后期思想状态提供了一些补充材料。读者从中可以窥见帕斯捷尔纳克在自传中不曾提及的亲友关系、爱情纠葛和他最后的遭遇。
便宜十六策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一治国,二君臣,三视听,四纳言,五察疑,六治民,七举措,八考黜,九治军,十赏罚,十一喜怒,十二治乱,十三教令,十四斩断,十五思虑,十六阴察。此书内容于此见其大略。惟晁氏称六曰治民,今本作治人;十二曰治乱,今本作治政;十六曰阴察,今本作阴诫,小有异同。清人张澍把此书辑入 《诸葛忠武侯文集》,一卷16篇。
漕船志
《漕船志》是记载明代官船厂的专著之一。明代席书编撰,后经朱家相增修。席、朱二人多年从事漕运,并先后主持清江船厂(在今江苏淮阴市)。这是以其亲身经历撰写的关于漕船和船厂的专著。书中记述了明代清江船厂与卫河船厂(在今山东临清市)这两个专造漕船工厂(后二厂合并为一)的历史沿革与生产情况。书中对历代漕运管理,亦有记述。明成祖永乐(1403—1424)中在南京清河(今江苏清江市)、山东临清(今临清)创建清江和卫河二造船厂,打造各类运粮漕船。世宗嘉靖三年(1524),卫河厂生产任务改由清江厂承担。不久又裁革卫河厂衙署,二厂遂合并为一,总称为清河船厂。总管理机构设在原清江厂,各地分厂概由其统属。《漕船志》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成书,作者为该厂主官工部主事席书。
名方广用
系门纯德先生晚年课徒授医的录音整理,语言平实,案例生动,以漫谈的形式记录了他的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阐释了其独到的医学观点、成熟的学术理论及精妙的方药运用经验。
前夕
现代长篇小说。靳以著。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9月初版。全书分为4部。这是一部8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后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没落大家庭中20多个成员不同的经历遭遇,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生活。作者在《序》中说:“在这一个长篇里我企图描写的并不只是琐细的家事,男女的私情,和在日趋没落的一个大城市的家庭中一些哀感。我希望我的笔是一个放大镜,先把那些腐烂处直接地呈现出来,或是间接地衬托出来。”作品着重描写了女青年黄静玲终于走出旧家庭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成长起来的经历。她的父亲黄伶之思想偏于保守,但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保持了民族气节。他们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积极力量。作品也刻画了众多的时代落伍者,较有意义的是在唯心论哲学严重影响下的个人主义者静纯,游戏人间的享乐主义者静珠。虽然作品缺少经过精心构思而提炼的典型情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欠深刻,在表现抗战前夕社会各阶级的变化和动态上也显得较散漫,但作品表现了一部分旧中国知识分子走上新生道路的矛盾和心态。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佛教著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妙叶集。二卷。是开示“三昧念佛”法门之作。谓“念佛三昧”是一切法门中“最上三昧”,故称“宝王”。上卷分九篇,下卷分十一篇,并附“真妄心胜劣图说”、“破妄念佛说”二文。收录于明《嘉兴藏·续藏》,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