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禾

熊禾
  • 姓名:熊禾
  • 别名:字去非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 出生日期:1247
  • 逝世日期:1312年
  • 民族族群:

熊禾(1247~1312年),字去非,后改名熊鉌,字位辛,号勿轩,又号退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幼聪颖,能属文,有志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游。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宋亡不仕,人武夷山,筑洪源书堂,讲学其中。又归故里,筑鳌峰书堂,扁其家塾曰云谷书院,四方生徒云集。谢枋得闻其名,自江右来访,相抱痛哭,共诉宋亡之恨。又与江西胡一桂论学。为学宗朱熹,其《重修考亭书院记》有“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之语。元仁宗皇庆元年卒,年六十。熊禾以道学名,其论诗有“灵均之骚,靖节、子美之诗,痛愤忧切,皆自其肺肝流出,故可传也。不然,虽呕心冥思,极其雕锼,泯泯何益”之语,《元诗选》谓其“得诗之本原”(初集甲集)。《题东坡诗集后》一诗,“骨力自警峭”,而病在“说理太透,议论太快”(《金元诗选·元诗选》卷一);《书骏马图》等作,则多感慨。其文平正质实,不以藻采见长,而根柢六经,自见本色,非浮谈无根者可比(文渊阁《四库全书·勿轩集》提要)。熊禾博极群书,著述甚丰,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经序学解》等;今存者尚有《易经训解》、《四书章句集注标题》、《文公先生小学集注大成》等。《勿轩先生文集》八卷,有明成化二年熊斌刻本、清抄本,《四库全书》本名《勿轩集》。《彊村丛书》收有《勿轩长短句》一卷。《全宋词》第五册录其词四首。《全宋诗》卷三六七三至三六七四录其诗二卷。其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序及附录《勿轩先生传》、《宋史翼》卷三四。

熊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世界征服者史

世界征服者史

记载十三至十四世纪蒙古族历史的著作。波斯史学家志费尼撰。志费尼出身于波斯贵族家庭,其祖父为花剌子模大臣,父投效蒙古,得到信任。他本人曾任蒙古阿姆河行省长官阿儿浑的书记,数次随阿儿浑赴蒙古朝见大汗。此书是作者于1252—1253在哈喇和林时开始写作的,终止于十三世纪六十年代初,其中部分章节未能写完。全书分三卷:第一卷记述蒙古国前三汗即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贵由汗的历史,还涉及了畏兀儿人的历史;第二卷实为中亚和波斯史,包括花剌子模的兴亡、哈喇契丹诸汗以及该地蒙古统治者(成帖木儿、阔里吉思、阿儿浑等);第三卷为拖雷、蒙哥、旭烈兀等人的事迹,以及亦思马因派王朝兴衰史。此书被公认为是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和中亚、西亚历史最具权威性的著作。该书最早的抄本为巴黎图书馆收藏的1290年抄本。1912—1937年,伊朗学者卡兹维尼 (M. M. Qazwi ni)以1290年抄本为底本,参照多种波斯文抄本,出版了波斯文集校本三册。1958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出版了英国学者约翰·安德鲁波义耳(J.A.Boyle)的英译本,并加了大量注释。1980年5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何高济根据英译本翻译的中文本。

刘练江集

刘练江集

明代诗文别集。刘永澄(字静之,号练江)著。四库存目著录,并说明:“是集文6卷,诗1卷、附录1卷,乃永澄没后,其友刘宗周等其为裒辑。”《四库全书》著录所依据的刻本今已不存。今存有清兴让堂刻本,题《刘练江先生集》8卷、《离骚经纂注》1卷。此刻本8卷,并非比四库著录本有增益,而是将其附录也计入卷帙,故为8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其文章平正通达,而大致谨严。篇首《程朱药言序》,尤为深切。盖永澄虽与东林诸人游,而操履笃实,故词采不足,而持论不诡于正,无门户标榜之习云。”刘永澄诗文的文学色彩较淡,成就不高。

论画十则

论画十则

画论,清王原祁撰。六法古人论之详矣,但恐后学拘局成见,未发心裁。疑义意揣,翻成邪僻。今将经营位置笔墨设色大意,就先奉常所传及愚见言之。以识甘苦。后有所得,当随笔录出。

棋经十三篇

棋经十三篇

围棋专著。简称《棋经》。对撰者和撰写时代说法不一,有认是宋代张拟、张靖、刘仲甫、元代晏天章以及宋代以前的人所作。共十三篇。内容涉及围棋的规格等级、品德风格、术语、战略战术等,有文无图,理论较为全面,初刊载于宋谱《忘忧清乐集》,元明诸谱也分别刊登,各本文字略有同异

到莫斯科去

到莫斯科去

现代长篇小说。胡也频著。上海光华书局1936年6月初版。作品描写女主人公素裳为了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舍弃安逸舒适的贵妇人生活而投奔革命的历程。素裳的丈夫徐大齐是20年代中后期的新贵。素裳在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中感到寂寞,她思考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渴望工作,服务于社会事业,不满沽名钓誉的丈夫和他周围的那批政客。素裳通过好朋友叶平,认识了广州起义失败后从南方来北京准备去欧洲的共产党人施洵白。素裳在同施洵白的交往中,对他产生了爱情,并在施洵白的影响下,产生了革命的信念,两个人决定同去莫斯科。徐大齐偷看了素裳的日记,在他们动身的前夕,告密于市政府和国民党市党部,秘密逮捕了施洵白,并在当夜处决了他。素裳得知真相后,新仇旧恨使她下定决心,“她要继续着洵白的精神,一直走向那已经充满着无数牺牲者的路。”她在叶平的帮助下,当天夜里独自出走,去上海找关系,到莫斯科去。作品还刻划了一些受当时不同思潮影响的女性。胡也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主张新文学必须要“着实地抓住这斗争底时代的现实”,“深入于无产阶级的社会而经历他们的生活和体验他们的意识”(《到莫斯科去·序》)。《到莫斯科去》就是作者这种主张的实践。

观林诗话

观林诗话

诗话。宋人吴聿撰。二卷。聿字子书,余不详。此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天一阁书目》,所传不广。书成于南宋初。一百十六则。记唐及北宋诗人轶事,品评诗句。多称述苏轼、黄庭坚,作者当为江西诗派。于诗人、诗作亦间有考证,丁福保以为“凡所考证,大抵典核,为宋人诗话之佳本。”本书偏于考据,间载诗坛佚事及前人论诗之语,资料较为丰富。作者对有关诗作的典故、出处、名物、声韵的考辩,多有独到之见,但也偶有疏漏谬误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尝举其二十余事谓其“皆足以资考证。在宋人诗话之中,亦可谓之佳本”。初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题云:“楚东吴聿子书撰,未详何人。”《文献通考》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