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良

- 姓名:丁子良
- 别名:名国瑞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北京宛平县
- 出生日期:1870
- 逝世日期:1935年
- 民族族群:
丁子良(1870—1935年),清末医家,回族,名国瑞,字子良,号竹园。祖籍江苏金台(今江苏金坛),生于北京宛平县。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医家、评论家、办报人。
丁子良兄弟四人,他是家中的长子,从小在私塾读书,国学造诣深厚。受北京著名中医外科医师三叔丁德恩的影响,丁子良对中医学也特别痴迷。在叔叔的耳濡目染下,丁子良21岁就开始独立应诊。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丁子良从北京来天津行医。在法租界梨栈大安里开设“敬慎医室”应诊。他根据多年行医经验,配制成坤顺丹,舒肝平安丸、消核膏、古玉生香露、红色秘药、滋液润肠丸、九转地黄丸等各种丸散膏丹。
丁子良自订诊病六要,一、先存仁心;二、勤于学习;三、志节高尚;四静以诊脉;五、存细处方;六、勿倾轧人。以其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深得人们的赞誉。二十世纪初,丁氏在天津名望渐起,民国六年天津考取中医时,丁子良被邀担任主考官。他组建天津医药研究会,主张中西汇通,对天津中医药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平生著述颇多,有《说疫》《治痢捷要新书》《增补瘟疫论》《竹园医话》《竹园白话报》《天津竹园报》《竹园丛话》等。
《治痢捷要新书》谓治痢首当辨寒热虚实,其要点在初起一二日,治之多效。又阐发治痢宜伸阳气之理。谓古人投以大苦大寒止药时,必佐以辛热,故治痢不当过用寒凉,多行攻克,免伤阳气。书中集诸名家论痢疾证治精言,且附方174首。
《说疫》刊于1918年,书分6章,作者从理论上阐述温疫病原、预防及治疗。强调讲究清洁卫生,防疫于未然。认为中医温疫与西医的传染病虽名称不同,其病则一。后附医案数篇,介绍治疫经验,书中内容原刊于天津益世报,后经修订出版单行本。
《增补瘟疫论》系丁氏据乾隆丙申年熊圣臣注解《瘟疫论》和洪吉人《補注瘟疫论》两书兼取两家之长合而为一编著而成。凡卷中增补二字以下,如问题、释字、按语等皆丁氏所增。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丁子良自筹资金创办了《竹园白话报》,馆址设于天津北门外小伙巷路西。自次年十月初一从第440号开始,改称《天津竹园报》。1924年,丁子良将《竹园白话报》中的部分文章汇编成集《竹园丛话》共24册。
丁子良组织天津医药研究会,设于北门西路北,成员有:高憩云、岳莲溪、施少农、程子篪、钱辅庭、曹蔚卿、冯冶亭、丁子良、刘筱宣、李幼竹、刘小坡、杨锦波、许惠先、张宜闲等人,每周举行学术活动一次。
丁子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刘忠肃集
诗文别集。北宋刘挚撰。二十卷,拾遗一卷。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今属河北)人。就学于东平(今属山东)。嘉祐进士,官礼部侍郎,尚书右仆射。后陷党案,几经贬迁。卒追赠少师,谥忠肃。有集四十卷。原本久不传,今本为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得,文十四卷,有制敕四篇,表四十九篇,札子十一篇奏议七十篇,启六十二篇,书、记,序九篇,杂著二十一篇,神道碑、墓志铭、祭文四十二篇,凡二百六十八篇。诗六卷,有古诗五言五十三首,七言二十二首,五言律诗七十二首,长律十五首,七言律诗二百十二首,绝句五言五首,七言六十二首,凡四百四十一首。挚平生秉正嫉邪,集中奏议,不仅文词畅达,于是非邪正,辨别至严,言论风采犹可想见。杂文也曲折明畅,不屑为依违掩抑之词。其诗虽难称高秀,然亦不会妙句。如《七律·岸次见梅花不果折》:“穷腊雪寒新霁后,满枝春色为谁来”别具新意。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福建、广雅书局本)本排印本,附清劳格、孙星华辑《拾遗》,凡文三篇。今人栾贵明自残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遗诗、文五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落花水面皆文章
《落花水面皆文章》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本教人如何写作的书,全名《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 《落花水面皆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写作是什么、怎样寻找写作的材料、怎样写作、怎样修改文章、怎样评判文章的好坏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写作要法,并仔细解答了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 的疑惑之处。书中既有干货满满的写作技巧,又有精辟入里的文章道理。这是一本大师经典,不容错过。
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文字学著作。汉许慎撰。15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部次分明、推本求源的文字学巨著,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文14篇,叙目1篇,后人以其篇帙繁重,每篇厘为上下,成30卷,今通行大徐本即如此。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解说133441字。字头和重文用古籀篆,解说用隶书。设540部首,始一终亥,据字形的相近排次;每部所收字,据字义的关联引申排次。每部终了,合计文数、重文数;每篇完了,总计全篇部首、文、重文、解说数,加以标明。解说,先释义,次释形,后释音;于形音义不明瞭者,则标以“阙”字待考。此书首创部首统字法,至今编纂字典还在承用;保留了1万多古字,可资研究汉字历史以及考求甲骨金文;首次为六书发凡起例,开形音义互求先河;保留大量古音、古训,古制材料,于训诂学、音韵学、考古学必不可少。不足之处:说解形义均有失误,有时带有封建色彩,编排体制和部首设立不够严密。《说文》书成后,即为著名学者郑玄、应劭等称引,历代研习不断,至清达到全盛,专家数十人,专书数百种,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被称为“《说文》四大家”。近人丁福保辑录研究著作二百余种,成《说文解字诂林》,有此一编,诸家之说皆得披览。近世研究《说文》,多以甲骨金文互证,取得新的进展。许书原本久佚,今日得见最早之本为唐写残本,通行完本为二徐本。小徐本以道光间祁㝦藻刻本为精,大徐本以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为好。孙刻保留宋本旧式,但眉目不清,讹误仍旧。清同治间陈昌治据孙刻改为一篆一行本,又加校录,才使全书眉目清晰,开卷了然。1963年中华书局据此缩印,并于篆首填加楷体,卷末附新编检字,方便读者,流布颇广。
黄庭经全解
明万历时期刊本,包括《黄庭内景经》二卷和《黄庭外景经》一卷。李一元注,谢迁之校,贾应壁订。《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约出于魏晋之际,分为《黄庭内景经》和《黄庭外景经》,大旨在于服气以养精神,主张固守精神,则身形可以长存。李一元的注释可能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黄庭经》中关于道教存神养气的修持之术等内容。
中国内科医鉴
内科著作。日本汤本求真论述,大冢敬节著。成书于昭和八年(1933年)。书分前后两篇。前篇为证候与治法概论,收载头痛、呕吐、不眠等30种证候,每证先明定义,次述中医辨证分类,联系西医有关疾病,再列中医治方。后篇为病证各论,收载肺炎、胃溃疡、糖尿病等44种病,每病分原因、证候、疗法、备考诸项,间附治验病案。其中病因、证候分析,悉本西医之说,治疗部分则用中医方药。书中多引我国历代医家论述,结合个人心得或加按语。治方主要选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以五苓散治肾炎水肿、大黄牡丹皮汤治阑尾炎、大柴胡汤治胆囊炎等均切合临床实际,但惟以病索方,不言辨证施治。曾收入《皇汉医学丛书》中,建国后有排印本。
东山破峰重禅师语录
清普重说,傅慧等编。收住龙骤禅院、佛兴禅寺、香积禅院、观音禅院语录、举古、颂古、机缘、入室、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