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良

- 姓名:丁子良
- 别名:名国瑞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北京宛平县
- 出生日期:1870
- 逝世日期:1935年
- 民族族群:
丁子良(1870—1935年),清末医家,回族,名国瑞,字子良,号竹园。祖籍江苏金台(今江苏金坛),生于北京宛平县。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医家、评论家、办报人。
丁子良兄弟四人,他是家中的长子,从小在私塾读书,国学造诣深厚。受北京著名中医外科医师三叔丁德恩的影响,丁子良对中医学也特别痴迷。在叔叔的耳濡目染下,丁子良21岁就开始独立应诊。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丁子良从北京来天津行医。在法租界梨栈大安里开设“敬慎医室”应诊。他根据多年行医经验,配制成坤顺丹,舒肝平安丸、消核膏、古玉生香露、红色秘药、滋液润肠丸、九转地黄丸等各种丸散膏丹。
丁子良自订诊病六要,一、先存仁心;二、勤于学习;三、志节高尚;四静以诊脉;五、存细处方;六、勿倾轧人。以其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深得人们的赞誉。二十世纪初,丁氏在天津名望渐起,民国六年天津考取中医时,丁子良被邀担任主考官。他组建天津医药研究会,主张中西汇通,对天津中医药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平生著述颇多,有《说疫》《治痢捷要新书》《增补瘟疫论》《竹园医话》《竹园白话报》《天津竹园报》《竹园丛话》等。
《治痢捷要新书》谓治痢首当辨寒热虚实,其要点在初起一二日,治之多效。又阐发治痢宜伸阳气之理。谓古人投以大苦大寒止药时,必佐以辛热,故治痢不当过用寒凉,多行攻克,免伤阳气。书中集诸名家论痢疾证治精言,且附方174首。
《说疫》刊于1918年,书分6章,作者从理论上阐述温疫病原、预防及治疗。强调讲究清洁卫生,防疫于未然。认为中医温疫与西医的传染病虽名称不同,其病则一。后附医案数篇,介绍治疫经验,书中内容原刊于天津益世报,后经修订出版单行本。
《增补瘟疫论》系丁氏据乾隆丙申年熊圣臣注解《瘟疫论》和洪吉人《補注瘟疫论》两书兼取两家之长合而为一编著而成。凡卷中增补二字以下,如问题、释字、按语等皆丁氏所增。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丁子良自筹资金创办了《竹园白话报》,馆址设于天津北门外小伙巷路西。自次年十月初一从第440号开始,改称《天津竹园报》。1924年,丁子良将《竹园白话报》中的部分文章汇编成集《竹园丛话》共24册。
丁子良组织天津医药研究会,设于北门西路北,成员有:高憩云、岳莲溪、施少农、程子篪、钱辅庭、曹蔚卿、冯冶亭、丁子良、刘筱宣、李幼竹、刘小坡、杨锦波、许惠先、张宜闲等人,每周举行学术活动一次。
丁子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
这一本兼论哲学、科学与论证学的伟大著作,收录了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查尔斯·S.皮尔士两部意义重大、影响广泛的著述。书的第一部分为《偶然与逻辑》,呈现皮尔士的概率观和逻辑观,开头最著名的两篇文章《信念的确定》《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是皮尔士本人对实用主义原则的经典阐述,标志着 实用主义的发端。第二部分收录了《理论体系》《小探必然性学说》《心智的规律》《人类的玻璃本质》《演化的爱》五篇科学形而上学短文,其逻辑学的三种假设——偶成论、神爱论与连续论,富有创见、影响重大而深远。深入阅读和了解皮尔士的形而上学见解,有助于人们克服皮尔士哲学乃至整个实用主义哲学的简单化倾向。
柳河东集
又名《新刊诂训唐柳先生文集》。中国古代诗文别集。唐代柳宗元作,唐刘禹锡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予刊行。今存最早的本子为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四库全书》收入。又有宋童宗说等《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存《四部丛刊》本。又有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存蟫隐庐影印宋世彩堂本,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以排印,1974年中华书局重版。还有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存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据以排印。
三字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启蒙蒙学。作品采用三言顺口溜的形式,讲上古至清代的政治历史。作品共四卷,根据历史,有详有略,简明扼要,朗朗上口,人物提挈,事件贯穿,理解拓展,丰富无限,能够让广大蒙童在诵读中学到认字识读和许多历史知识。
青箱杂记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吴处厚著。 《宋史·艺文志》题黄朝英撰,非。常见有《笔记小说大观》本。本书共十卷,每卷分若干则,大抵篇幅相当,而条数则多寡不等。各卷没有一定的主题,记叙的多是当时的名人轶事和世俗民间的杂说之类,涉及面相当广泛。包括诗人本事、吟咏趣闻、相术、童谣、诗谶、名物典章源流、民风时俗、官制、地理以及哲理议论等等,而以诗词本事及评论为最多,对后世“诗话”一类著作有一定影响。作者虽多以亲自见闻者出现,所记仍难免有失实以至荒谬之处。 《郡斋读书志》说它“所记多失实:成都置交子务,起于寇准,处厚乃以为张咏。他多类此。”其中,释梦、释卜以及对谣谶的某些解释,颇多荒谬与牵强附会之处。但全书所记不少史实,如宋时避讳的情况(卷二),宋祁、王禹偁、张齐贤、李昉、顾况等人的轶事,以及乌帻用料的变化,鸱吻、驿券、大名府、文思院的来历等等,仍足资参考。卷四谈的“三十六心相”,卷五分文为两等,卷七论诗人的诗句与个性、气质的关系,卷八论文与人的关系等等,有自己的见解,不乏精辟之论。全书重在记实叙事,短于人物刻画,语言因所记内容不尽一致,大多较朴实。少数条目所记人物口语以及打油诗,亦平易可观。如陈执中作相,人以“不学无术”竭力攻之,但皇帝以“不欺主”,仍予以重用。他拒绝女婿求官的话: “官职是国家的,非卧房笼箧中物,婿安得有之?”言虽短而意实深,富有个性。
友渔斋医话
医话著作。清黄凯钧撰。八卷。凯钧另有《药笼小品》已著录。“友渔斋”为黄氏室名。本书以医话形式,记述了黄氏医疗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包括《一览延龄》一卷,《橘旁杂论》二卷,《上池涓滴》 一卷,《肘后偶钞》二卷,《证治指要》一卷,《药笼小品》 一卷。内容涉及养生、历代医书大意、五脏病证、用药及个人医案等。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有嘉庆十七年(1812) 刊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
哲学通论
范寿康著,中华书局1935年出版。 本书可分为绪论、知识哲学(认识论)、自然哲学或形而上学三大部分。在绪论中作者讲了哲学的概念、哲学与宗教、哲学与科学、哲学的研究方法几个问题。在知识哲学编中讲了认识的起源,并比较了唯理论、经验论、批评论三者不同之处;认识的效力,包括独断论、怀疑论、批评论三种见解;认识的本质,包括朴素的实在论、观念论、先验的观念论、批评的实在论几种不同观点。在结论中对康德的哲学作了批评,并大致阐述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在自然哲学编中,首先讲述了本体论,其中有唯物论、唯心论、具体一元论、抽象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等各种形形色色的观点。宇宙论中讲述了自然的历程和自然的究极。自然的究极就是讲自然的背后有无神的存在。在最后一章“结论”中,作者对于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作了批评。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比之前人有很大发展,但他的唯物论是非辩证的,形而上学的,而且不能依据唯物论来说明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作者较为系统地讲述了辩证的唯物论。这本书是作者为哲学初学者写的,内容丰富,特别是各派的观点对立说得很清楚,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