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广

- 姓名:孙广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孙广,《啸旨》作者,唐代人,出生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孙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印度教与佛教
对印度人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至今仍有着重大影响的印度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公元前5世纪崛起于印度的佛教,尽管曾经灿烂一时,终究仍如过眼云烟,在千年前即销声匿迹于印度大陆,然而本书的标题仍为《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反之,尽管中国至今角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佛教信徒的国家,韦伯在论述中国的宗教时,书名用的却是《儒教与道教》,其中也很少提到佛教,其道理何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在本书找到答案。为了便于阅读,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增添了许多译注,对于了解印度社会、思想与佛教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
太玄真一本际经[敦煌本]
道教经典。唐释玄嶷《甄正论》称:“《本际》五卷乃是隋道士刘进喜造,道士李仲卿续成十卷。”《正统道藏》所收残本二种,仅存其卷二《咐嘱品》及卷九《开演秘藏经》。敦煌写本多达一百零三件:卷一《护国品》存S.6027等十二件;卷二《咐嘱品》存P.2393等十九件;卷三《圣行品》存P.2795等十四件;卷四《道性品》存P.2463等十五件;卷五《证实品》存P.2366等九件;卷六(品名不详)存P.3310等六件;卷七《譬喻品》存S.6145等八件;卷八《最胜品》存P.3674等四件;卷九《开演秘密之藏》存P.3280等七件;卷十《道本通微妙经》存S.2999等九件。各写本除去重复,共约存二千五百七十余行,大致补足了原书十卷。此经为隋唐之际重要道经,托天尊与法解、妙行、天真皇人、正一真人等众神问答讨论、宣讲道教教义,内容涉及因果宿缘、功德行业、法相区别、科仪戒律、修行阶次、炼养方法等各个方面。其教义内容颇受佛教影响,与《升玄内教经》、《太上业报因缘经》、《太上妙法本相经》等隋唐流行的道经大旨相同。吴其昱曾于1960年将此经敦煌各卷写本汇集影印,并撰写导言。
静思集
元诗别集。10卷。郭钰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明洪武二年(1369)庐陵罗大已序,明嘉靖四十年(1561)罗洪先序。罗大已就是为杨允孚《滦京杂咏》写跋语的人,《静思集》中关于杨允孚的诗作很多。罗大已在序中评郭钰诗“题无泛作,必有关涉;章无羡句,必有警发”,并称郭钰有经济、能自守。据罗洪先序,本集为郭钰后裔郭廷昭编次付梓。卷1为歌行,卷2为五言古诗,卷3—5为七言古诗,卷6为五言律诗,卷7—9为七言律诗,卷10为五、七言长律(各1首)、五六七言绝句、词及铭(各1篇)。《四库全书总目》对本集的编次提出了批评,认为“廷昭等不知编次之法,前后舛错,殊无义例”,这个意见是有根据的。郭钰身处江山易代之际,转侧兵戈,流离失所,亲眼目睹时事危机之状,然而,无论国事还是自身的命运他都无法左右,所以,他的诗基调悲凄沉郁,读之使人心情沉重,颇具感染力。《静思集》传本比较少见,除《四库全书》本之外,尚有数种清抄善本传世。
契丹国志
旧题南宋叶隆礼奉敕撰。二十七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隆礼为淳祐七年(1247)进士,书在淳熙七年(1180)上进,其间相距六十七年,殊乖常情。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证,此书为元中叶人撰,假托隆礼之名。书凡《帝纪》十二卷,《列传》七卷,晋、宋、辽三国往来文书一卷,族姓、风俗及各种制度一卷,行程录及使北记二卷,诸蕃杂记一卷,岁时杂记一卷。卷首还有《契丹国九主年谱》、《契丹国初兴本末》、《契丹国世系之图》、《契丹国地理之图》、《晋献契丹全燕之图》。书中记事,多摘取欧阳修《五代史记·四夷附录》、司马光《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洪皓《松漠纪闻》、武珪《燕北杂记》及宋人《使辽行程录》等书原文,分条排比。间有节录,颇多失当。书中纪述传闻,有《辽史》所不载者。元修《辽史》,天祚一朝《纪》、《传》多采自此书。有元刻本,清乾隆武英殿本、承恩堂刻本和扫叶山房本。
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
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一卷,清王泽泩编集并序,末页有缺文。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凡二卷。又作咸淳清规、婺州清规、校定清规。宋代僧后湖惟勉编,度宗咸淳十年(1274)成书,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本书系将百丈古清规以降之禅门诸种清规,参校其异同,去芜存菁而重编者。卷上包括‘告香、依戒、出班烧香之图’、‘告香、普说、立班之图’等三十九项;卷下有‘上堂、普说、小参’、‘告香、入室、请益’等二十项,其第二十项为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入众日用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