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维尔

梅里维尔
  • 姓名:梅里维尔
  • 全名:查尔斯·梅里维尔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08年3月8日
  • 逝世日期:1893年12月27日
  • 民族族群:

查尔斯·梅里维尔(1808年3月8日-1893年12月27日),英国历史学家和教士,多年来担任伊利大教堂的院长。他是1829年在亨利举行的牛津剑桥划船比赛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梅里韦尔是约翰·赫尔曼·梅里韦尔(1770-1844)和约瑟夫·特鲁里(哈罗公学校长)之女路易莎·特鲁里的次子。1818年至1824年,他在哈罗公学乔治·巴特勒的指导下接受教育,他的主要校友是查尔斯·华兹华斯和理查德·切内维克斯·特伦奇。1824年,他参加了伊顿对哈罗的板球比赛。[1] 1824年,他被任命为印度公务员,并在海尔布里学院短暂学习,在那里他精通东方语言。他决定不从事印度事业,于1826年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 1830年,他被评为第四名古典文学,1833年当选为圣约翰学院院士。他是使徒俱乐部的成员,他的其他成员包括丁尼生、A. H. 哈勒姆、蒙克顿·米尔内斯、W. H. 汤普森、特伦奇和詹姆斯·斯佩丁。[3] 梅里韦尔是1829年在泰晤士河亨利举行的牛津和剑桥划船比赛剑桥队的主要参与者。他在比赛中在剑桥船上排名第四,牛津队获胜。


梅里韦尔于1833年被任命为执事,1834年被任命为牧师,并成功地从事了学院和大学的工作。 1839年,他被任命为白厅的特选传教士。 1848年,他担任埃塞克斯曼宁特里附近劳福德圣玛丽教堂的牧师。 1863年,他被任命为下议院议长的牧师。 1869年,他拒绝了剑桥大学现代历史教授的职位,但在同一年接受了格莱斯顿的伊利院长职位,直到去世,他一直致力于大教堂的最大利益,并获得了许多荣誉学术荣誉。


1850年,梅里韦尔与乔治·弗里尔 (George Frere) 的小女儿朱迪丝·玛丽·索菲亚·弗里尔 (Judith Mary Sophia Frere) 结婚。 他们的儿子约翰·赫尔曼·梅里韦尔 (John Herman Merivale) 是第一位采矿学英语教授。 他们的女儿索菲亚·梅里韦尔 (Sophia Merivale) 是1907年11月在牛津市议会当选的第一位女性议员。


梅里韦尔在伊利去世,享年85岁。伊利大教堂和劳福德的圣玛丽教堂都有他的纪念碑。


梅里韦尔的主要著作是《帝国统治下的罗马史》,共八卷,于1850年至1862年间出版。[3] 该书旨在填补蒙森和吉本著作之间的空白。


十年后,他压缩了治疗范围,扩大了范围,完成了《从罗马城建立到奥古斯都倒台时期的罗马通史》(1875)。


他写了几部较小的历史著作,如《罗马三巨头》(1876年),并发表了布道、演讲和拉丁文诗。他将约翰·济慈的《许珀里翁》翻译成拉丁文诗(1862年),获得了高度赞扬。

梅里维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萧红散文集

萧红散文集

汇集了萧红的多部散文,精选了作者的著作:小黑狗、中秋节、烦扰的一日、夏夜、蹲在洋车上、镀金的学说、饿、祖父死了的时候、初冬、同命运的小鱼、索非亚的愁苦、春意挂上了树梢、册子、剧团、欧罗巴旅馆、孤独的生活等。

佛点头脉诀

佛点头脉诀

《佛点头脉诀》为西府名医王秀春(1884-1954)所传,概寓意诊病速效和济世活人之功,开始只在师徒和家内传承。受中医政策的号召,王氏第二代王效,第三代王周兴已特将该脉诀公诸于世,以供传习。

六壬粹言

六壬粹言

八卦书自伏羲,而文王演之。六壬受于黄帝,而太公传之。旗鼓相当,功力悉敌也。自各秘其术,言人人殊,世所行者惟《大全》中之《毕法》,《指南》中之《会篡》,如车之有轨。然《毕法》则随手拈来,意尽而止。《会篡》则引而不发,未放厥词。余殚精竭虑,寒暑不辍者七载,见前人一词之善,一简之合,即捃摭焉而纳之于其中,分汇推移,理其部署。时有稍露隙明,畅申微义,亦不过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以求斯理之明彻而止,而不敢以自用自专者忝其间也。稿凡三易,始成是编。

一粒糖

一粒糖

丰子恺先生的一部散文作品集,作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尊重一切生命,爱惜一切生命,于是字里行间渗透了生命诗性,让人暂离尘世,诗意栖居。 本书完整收录丰子恺饮食散文集,食材火候中充盈着哲思之美、幽默之美、童心之美。饮食散文之外,本书另收录了丰子恺谈儿女的散文数篇,语句俏皮生动,令人莞尔,尘念全抛。

弥勒上生经述赞

弥勒上生经述赞

弥勒上生经述赞,卷一,不全。唐述。

清净毗尼方广经

清净毗尼方广经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或谓竺法护)译。又称清净毗奈耶方广经、清净毗尼经、毗尼方广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叙述方广大乘之净戒,以寂调伏音天子与文殊之问答为其架构。就声闻及菩萨律行之不同,提出十七种对比。本经之异本有宋代法海所译之寂调音所问经一卷;西晋竺法护所译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又称净律经、净经、文殊净律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