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包

刁包
  • 姓名:刁包
  • 别名:初名基命,字蒙吉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直隶祁州(今河北安国)人
  • 出生日期:1603年
  • 逝世日期:1669年
  • 民族族群:

刁包(1603年-1669年)清学者、经学家。初名基命,字蒙吉,晚号用六居士。直隶祁州(今河北安国)人。生于万曆三十一年,卒于清康熙八年。门人私諡文孝。明天啓七年(1627)举人。再试不第,遂放弃应试学业,有志圣贤之学,以学道自任。明亡,李自成曾聘其爲官,以死拒之。清立国后,不爲仕,隐居不出,筑“潜室斋”、“肥遯亭”,闭户读书,无间寒暑,学者宗之。居乡党,恂恂如也,然见义勇爲,勇过孟贲。


曾与孙奇逢辩论“良知”。后读高攀龙遗书,大喜,曰: “不读此书,几虚过一生” (《清史稿》卷四八○)。自称私淑弟子,言“乃所愿,则学高子也”(清唐鑑《清学案小识·待访录》)。作木主供奉之,自责甚严,一言弗检,一行弗实,则跪于主前,自悔己过。刁包学问赅博,尤精于四书五经及宋元以来诸儒书。其学以谨于言行爲要,主张“君子守身之道三,曰: 言行不苟,取与不苟,出处不苟”(徐世昌《清儒学案·用六学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心无乃有妄念,言无乃有妄发,事无乃有妄爲乎?”(《清学案小识·待访录》)反对调和朱陆,认爲陆学“从致知入,在孔门爲捷径”,朱学从“格物入,在孔门爲定本”,“此毫釐千里之差”(《清儒学案·用六学案》)。于陆王心学多有批评,指出“不读《小学》,《大学》不可得而入也。不读《集注》,《四书》不可得而明也。不读《纲目》,《春秋》不可得而继也。不读《近思录》,无以爲四子(周敦颐、程颐、张载、朱熹——引者)。《六经》之阶梯,圣人不可得而学也。” (《用六集》卷一《答张梁水司空书》),强调六经的重要,认爲“人有六经,如天有日月,不日不月则天晦矣;如地有山河,不山不河则地竭矣; 如人有耳目手足,不耳不目不手不足则无所知能而失其所以爲人矣。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以至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不本诸此” (《与史子敏论史书》)。著有《易酌》、《四书翼注》、《潜室札记》、《用六集》,皆本义理,明白正大。又选《斯文正统》,专以品行爲主,若言是人非,虽绝技不取。

刁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觉醒时刻

觉醒时刻

近代,文集,他们是时代的先知先觉者,带着澎湃的热血和不息的激情冲破陈腐思想的牢笼;他们抱持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念探寻救国之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纵使不明归途,仍不惧险阻;史书上寥寥几笔,却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一生。这些可爱可敬、开天辟地的先生,他们的思想之光当为世人所铭记。本书精选16位先生的共48篇代表作品,包括小说、论文、述学、随感、诗歌等多种题材,带领读者走近这些伟大的先生,领略群星璀璨的文坛风貌,感受风云际会的时代思想。

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元杂剧剧本。简名《龙虎风云会》或《风云会》。罗本(即罗贯中)撰。末本。本剧据《宋史·太祖本纪》、《赵普传》及民间传说编撰而成。叙后周世宗时,四方战乱不息,于是命马步亲军指挥使石守信招募智勇之士。守信部将王全斌荐赵匡胤,守信遣部将潘美前往征聘。匡胤和朋友赵普、郑恩、曹彬等在外闲行,遇卜者苗光裔。苗谓匡胤有帝王之相,其他诸人亦为一方诸侯。适潘美来聘、匡胤随之入朝。经守信保举,周世宗委任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有《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本,又有《元曲选外编》排印本。

宋史全文[四库本]

宋史全文[四库本]

三十六卷,元佚名撰。该书记载北宋、南宋朝史事,起自建隆,终于咸淳(1265—1274)。用编年文体,以次排纂。每卷标题皆有“宋史全文”四字。其靖康以前内容,本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而颇加删节。高、孝二代则取诸留正之中兴圣政草,其文大同小异。留正等所附案语,亦援引甚多。光、宁二宗以后,别无蓝本可据,系编者所自缀辑。至其余诸家议论,采录尤富,如吕中《大事记讲义》、李沆《太祖实录论》、《足国论富》、陈瓘《论大事记》等诸书,虽然其立说不尽精醇,但原书多失传,亦足以资参考。该书第三十六卷内度宗、少帝及益王、广王事迹均有录无书。有元刊本,《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

否泰录

否泰录

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初,英宗北狩,也先乞遣报使,景帝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天顺改元,定之由右庶子调通政使,历官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盖以是疏蒙遇也。此书所记,即英宗北狩之事。自言参用杨善《奉使录》暨钱博所述《袁彬传》。其曰出征之月为否卦用事之月,回銮之年当景泰纪元之年。先以否,继以泰,虽世运而关天数焉。盖所记讫於英宗初归之时,未叙及后来丁丑复辟之事,故其立言如此。其曰身备史官者,正其迁右庶子时。他书引此,或作阁老刘定之撰者,据其所终之官言之耳。

佛说无能胜大明王陀罗尼经

佛说无能胜大明王陀罗尼经

佛说无能胜大明王陀罗尼经,一卷,宋法天译。

陀罗尼杂集

陀罗尼杂集

凡十卷。撰者不详。又称陀罗尼集、杂咒集。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集录诸经中之陀罗尼,并载其受持功德。卷一收集神咒十五首,卷二集神咒十八首,卷三集神咒十一首及诸菩萨天王龙王发愿偈,卷四集神咒二十一首,卷五集神咒二十七首,卷六集神咒二十二首、三衣应器锡杖坐具等之受持文及五戒神、三归神、护僧伽蓝神等神名,卷七集神咒六十六首,卷八集神咒十九首,卷九集神咒十首及观佛三昧观四威仪品中之文,卷十集神咒三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