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棫

吴振棫
  • 姓名:吴振棫
  • 别名:字宜甫,号仲云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 出生日期:1790
  • 逝世日期:1870年
  • 民族族群:

吴振棫[yù](1790—1870年),字宜甫,号仲云,晚号再翁。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祖吴颢,举人,官遂昌县学训导。父吴昇,举人,官至四川资州直隶州知州、候补知府。吴振棫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二十三年,大考二等。二十四年,充贵州乡试副考官。道光元年(1821),道光皇帝召见,奏对称旨,命充实录馆纂修,升提调。二年,京察记名。三年,授云南大理知府。七年,父丧服满,授山东登州知府,改沂州知府。八年,调济南知府。十三年,母丧服满,授安徽凤阳知府。擢山东登莱青道员。以事降一级。十九年,再授凤阳知府。次年,调安庆知府。二十一年,擢贵州粮储道。二十三年,升按察使。二十八年,擢山西布政使,调四川。旋擢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咸丰五年(1855),调陕西巡抚。次年,授四川总督。七年,调云贵总督。因病去官。同治元年(1862),奉诏赴山西筹办河务,又会同胜保督办陕西军务。旋引疾入晋养病。六年回里,九年病逝。


吴振棫自谓:“生平游迹颇广,西入秦、蜀,北至京师,西南抵滇、洱。若齐、鲁、郑、卫之境,江、汉之上,淮、海、湖、湘之间,或一至,或再至,或三数至,其间山川云物之盛,方俗物产之殊,罔不毕觌。夷险异境,悲愉异情,奔走殆三十年。”(《李梦韶转漕日记·序》)所到之处,均有诗吟咏当地风景名胜与民俗民情。曾自评其诗曰:“少年之诗浅,中年之诗杂,晚年之诗率”(《花宜馆诗抄·自序》)。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称其诗:“思深力厚,风格老苍,嘉、道以还为一大家,同年祁文端尤推重之。历官清介,耄岁归休。平生宦游之迹滇黔最久,《正雅集》记其‘风云百开合,今古一鸿蒙’二语,谓足尽摹状山水之妙。”(卷一二六)著有《花宜馆诗抄》、《花宜馆诗续抄》、词集《无腔村笛》、文集《花宜馆文略》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二四、缪荃孙《光禄大夫云贵总督吴公神道碑》(《碑传集补》卷一四)。

吴振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江行的晨暮

江行的晨暮

朱湘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清华四子)之一,是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除诗歌创作之外,朱湘的散文创作也取得了同样重要的成就。《江行的晨暮》精选了朱湘经典的散文作品和部分他与妻子、友人的书信。朱湘的文章以描写、叙事见长,多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记述日常平凡的人与事;语言优美真切,直抒胸臆,充满诗意和画面感;他常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创作散文,谈古论今,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盎然的生趣,回味无穷。

曝书亭集[标点本]

曝书亭集[标点本]

别集。清朱彝尊撰。朱彝尊为 清初文学大家。工诗词古文,尤以词的成就为高。填词 标榜南宋词,推尊姜夔、张炎,讲究“句琢字炼,归于 醇雅”,偏于格律技巧,一般内容空乏,为浙西词派创 始人。诗长于古体,风格清峭苍劲,与王士祯齐名。此 集系作者手自编定,80卷,凡赋1卷,诗22卷,词7 卷,文50卷,附录《叶儿乐府》1卷,另附其子毗田 《笛渔小稿》10卷。有康熙间刻本,《四部丛刊》影 印原刻本等。清冯登府等辑《曝书亭集外稿》8卷,有 嘉庆及道光间刊本。清江浩然《曝书亭诗笺注》12 卷,有乾隆间刊本。孙银槎撰《曝书亭集笺注》23 卷,有嘉庆间刊本。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韩子迂评

韩子迂评

二十卷。元无名氏撰。原书序署“至元三年(1337年)秋七月庚午,结衔题奎章阁侍书学士。”旧本题明门无子评,门无子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但显然在门无子前早有《韩子迂评》。序中称“今天下所急者,法度之废。所少者,韩子之臣。……”可见,《韩子迂评》是作者对当时的时事有所感触之后撰写的。《韩子迂评》明万历六年(1578)有刻本,明代还有其它版本,清代被收入《四库全书》。

阿弥陀秘释

阿弥陀秘释

一卷。觉鑁撰。12世纪的作品。从密教的立场记载阿弥陀佛名号观的书。汉文体,由大意、名号、字相字义三段组成。第一段大意是说阿弥陀佛是自性法身观察智体一切众生觉了的通依,第二段中,在天竺称为阿弥陀,在中国阿弥陀有一三的翻译名,以一三的翻译释出名号。“一三”的别名,若按实义解释,分别是法身如来、大日如来的异名。三段解释阿弥陀三个梵文字的字相字义。觉鑁的净土思想,名号观的理解上重要的书。在秽土之外显示净土是为了方便极恶的众生,强调自己心的弥陀,本义是在现世感受净土。与法然净土教的乖离性显著。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凡二卷。又作咸淳清规、婺州清规、校定清规。宋代僧后湖惟勉编,度宗咸淳十年(1274)成书,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本书系将百丈古清规以降之禅门诸种清规,参校其异同,去芜存菁而重编者。卷上包括‘告香、依戒、出班烧香之图’、‘告香、普说、立班之图’等三十九项;卷下有‘上堂、普说、小参’、‘告香、入室、请益’等二十项,其第二十项为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入众日用清规)。

金刚仙论

金刚仙论

凡十卷。北魏菩提流(留)支译。又称金刚仙记、仙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本书系注解天亲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关于本书之作者,据本书卷末载(大二五·八七四下):‘弥勒世尊但作长行释,论主天亲既从无障碍比丘边学得,复寻此经论之意,更作偈论,广兴疑问,以释此经,凡有八十偈。及作长行论释,复以此论转教金刚仙论师等。此金刚仙转教无尽意,无尽意复转教圣济,圣济转教菩提留支,迭相传授,以至于今,始(疑作殆)二百年许,未曾断绝故。’知金刚般若经之义释,自弥勒以来,经无著(无障碍)、天亲、金刚仙、无尽意、圣济、菩提流支等次第转教,其中,金刚仙、无尽意、圣济等之事迹虽不详,惟既题寪金刚仙论,即可视同金刚仙所造。然此书处处引用我国译经家之说,显然非梵本之翻译。或谓系菩提流支所作,如吉藏之金刚般若经义疏卷一、圆测之仁王经疏卷上末、开元释教录卷十二等均以本书为菩提流支所造。然窥基之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则谓本论中所述定性二乘回心之义、真识缘起之说均非天亲门下所好,而认为金刚仙乃我国南方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