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辅之

- 姓名:陆辅之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江(今江苏吴江市)人
- 出生日期:1275
- 逝世日期:1350?
- 民族族群:
陆辅之(1275一1350?),元明之际文学家。本名韶,又名行直、友仁,字子敬、季道、德恭、季衡,自号湖天居士、汾湖居士。吴江(今江苏吴江市)人。明洪武中以人才,授翰林典籍。后归,居于甫里,有别墅在淞江之南,分湖之东,垒石为山,树梅成林,取姜白石词语,名其轩曰“旧时月色”。善书画。其美学观点,认为词“应正取近雅,而又不远俗”,强调雅为正、俗为辅的审美风格。认为词的“命意贵远,用字贵便,造语贵新,炼字贵响”。大多为转述南宋张炎的美学观点。主张“清空二字,亦一生受用不尽,指迷之妙,尽在是矣”。“学者必在心传耳传,以心会意,当有悟入处。”反对创作中的雕刻作风,注重“自然”之美。著有《词旨》。
陆辅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文子缵义[标点本]
此为四库《文子缵义》的标点本,和道藏的《通玄真经缵义》不完全一样,读者可以对比阅读。南宋杜道坚撰。《文子》一书,旧注大半缺失。杜道坚居浙江武康计筹山升元观,其地有文子故迹,故注此书。采用前人旧注,不标姓名出处,自己所注,冠以“缵义”二字,以示区别。全书以道家清静无为、任其自然的思想为主,宣扬“全性保真,不亏其身,精通于天”、“返造化,含至和,未尝死生”的神仙信仰。
何仙姑宝卷
一名《吕祖度何仙姑因果宝卷》。清佚名撰。二卷。三万余字。宣讲吕洞宾成仙得道后,赴王母蟠桃圣会,见八仙尚少一女仙,故下凡超度何仙姑。何父逼女儿招夫生子,阻其参禅悟道。历经曲折,何女以其意坚终为吕祖度为神仙。成仙后亦下凡再度其父母,在天堂合家团聚。是书宣神仙道祖事,旨在阐“十磨十难成仙子,不磨不难不成神”,劝诫世人诵经向善,脱尘世苦海,故其现实意义并不大。吕祖、何仙姑“对药”一段,以药喻世警时,精彩独到,耐人寻味,语言精巧。为研究八仙传说提供宝贵资料。有光绪十六年(1890)常州乐善堂刊本,宣统三年(1911)刊本。
元好问传
《元好问传》是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漫长学术生涯的绝笔之作。经始于八四,八五年,完稿于八七年,此传不仅写出元好问的一生,写出他的追求和坚持、妥协和经营、委曲和痛苦,更写出从靖康之变到崖山覆亡一百五十年间重大关键史事,以及在辽、金、夏、蒙古环伺恶斗中,金、宋王朝的最后失败,中华民族经历了史上惨烈的苦难。作者不回避元好问为崔立撰碑、投书耶律楚材、依附严实、谀颂张柔等行为之可圈可议,更以同情立场对身处乱世之诗人无从主导命运有所理解,对元好问文学成就有充分揭示。
成唯识论证义
成唯识论证义,十卷,明王肯堂证义并序。
金有陀罗尼经
密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谓天帝百施与阿修罗战斗,负于阿修罗之幻惑咒术及药力,于是向佛求教,佛授以“金有大明咒”,称能持诵者可克敌制胜,不惧水火刀药,摧毁幻惑等,并授予作法、念诵法。本经历代经录均未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入,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
全一卷。略称顿悟真宗论。唐代慧光集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以问答体论述真性之开显及生死透脱之道,为唐代盛行之禅宗典籍。本书久已失传,今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敦煌出土本(伯希和第二一六二号)。

![文子缵义[标点本]](/d/file/books/f4cd387589df04eecf20659b8aa2a01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