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夫

郑善夫
  • 姓名:郑善夫
  • 别名:字继之,号少谷山人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 出生日期:1485年
  • 逝世日期:1523年
  • 民族族群:

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山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少有才名,善为古文词,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十举于乡,次年,登进士第。未任官,即与值中书者何景明诗文切磋,颇相得。与之往来交好者如王廷陈、薛蕙、顾璘、方豪等皆有诗名。不久,父母相接去世,归乡守丧。武宗正德六年(1511),始授户部广西司主事,出理吴中浒墅关税,以公正廉明闻。权宦刘瑾用事,力请告归,筑少谷草堂于金鳌峰下,作迟清亭以见志,岩居六载。正德十三年,起为礼部主事、进员外郎。因谏武帝南巡,被杖于廷,罚跪五日,寻复乞归。世宗嘉靖元年(1522),以都御史周季凤荐,起为南京刑部郎中,未上,转为吏部郎中。行抵建宁,便道游武夷,时值风雪,又绝粮,遂病卒。善夫继“闽中十子”之后,为福建又一位重要诗人。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皆学杜甫,写下不少忧国忧民之作,反映明中叶的政治腐败与社会黑暗,如:《百忧行》用赋体历数全国各地兵乱民变,并揭示出由于奸邪当道、主昏臣佞使得局势更为严峻;《大水行》写大灾之后朝廷仍然诛求不已;《兵起》反映动乱之中百姓生命没有保障。还有少量作品揭露了皇帝的昏愦,如《大田篇》等。这类作品在孝宗弘治(1488—1505)、武宗正德(1506—1521)之际的诗坛显得十分突出,此期间代表作家“前七子”也很少有如此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这个特点已为稍后一些评论家所注意。王世贞言“郑继之诗如冰凌石骨,质劲不华”,“又如天宝父老谈丧乱,事皆实际,时时感慨”(《艺苑巵言》),指出了善夫诗在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上与杜甫相近之处。亦有人对此表示不满,林燫在《福州府志·文苑传》中言及正德时期诗坛学杜倾向时云:“至善夫并袭其(指杜甫)意,时非天宝,地靡拾遗,殆无病而呻云。”对此,钱谦益云:“以毅皇帝时政观之,视天宝何如? 犹曰无病呻吟,则为臣子者必将请东封、颂巡狩而后可乎?”(《列朝诗集小传》)四库馆臣亦云:“然武宗时阉竖内讧,盗贼外作,诗人蒿目,未可谓之无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两家皆对林说加以驳斥。王世贞谓“郑善夫得杜骨”(《艺苑巵言》),则未免评价过高。善夫学杜基本上是亦步亦趋,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少谷全集》,二十四卷。黄绾为作《少谷子传》,林釴为撰墓碑。《明史》卷二八六有传。

郑善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清代散文名篇

清代散文名篇

共收录了清代散文名篇一百八十篇。

玄肤论

玄肤论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明·陆西星撰。全书共20篇,每篇一论。系统地论述了东派丹法原理和功夫次第,具有代表性。首论三元,认为丹有三元,即天元、地元、人元,而又突出人元。人元又谓之“大丹”,乃“创鼎于外,炼药于内,取坎填离,盗机逆用之谓也”。以后19篇专论人元丹法,从内外药物、阴阳互藏、先后天论、精气神、性命等方面对其丹法作了深刻的探析。书中内丹二诀以练神调息为要,神即是性,性定则神自安,神安则精住,精住则气自生。炼神又分澄神、养神、凝神三部,缺一不可。书中力求使其丹法理论和功诀显明易懂,其丹法思想来自南宗,而仍主以阴阳双修。

兵要望江南

兵要望江南

古代占验书。唐易静撰。一卷。中有《望江南》词五百首。分为占星、占梦、占六壬、占厌禳等二十六类。北京图书馆有旧抄本,今收入张璋、黄畬《全唐五代词》。《崇文总目》兵家类著录“《神机武略兵要望江南词》一卷”。原题武安军左押衙易静撰。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保定府刻本题《李卫公望江南集》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于“兵家类存目”中著录此书。其文为:“《兵要望江南歌》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是书详述兵家占候,凡三十二门,各以《望江南》词括之。《崇文总目》题‘武安军左押衙易静撰’。盖唐人也。晁公武《读书志》则称‘旧题黄石公以授张良’。其妄殆不待辨。此本又题唐李靖撰。案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词》,本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则其调起于中唐,世传《海山记》隋炀帝作《望江南》八阕,实出伪托。靖在唐初,安得预制是词。推厥所出,盖以《望江南》调始德裕。德裕实封卫国公。言兵者多称靖,靖亦封卫国公。此书以《望江南》谈兵,遂合两卫公而一之耳。末附李淳风《占风法》、诸葛亮《气候歌》。前有梁祯明三年,安邱刘鄩序,均词意凡鄙,亦伪托也。”

残雾

残雾

四幕话剧。老舍编剧。发表于1939年8月至1940年1月《文艺月刊》。剧本写重庆某局冼局长乘国难之机所干的种种劣迹。他见难民朱玉明为母亲治病无力筹钱,要逼她为妾,遭到家人反对。投机分子杨茂臣竭力促成此事,并要冼局长设法让他当采办委员。为从郝培元手中夺取采办大权,他请日本间谍徐芳蜜从中斡旋。冼局长因迷恋徐的美色,又想夺权,同意向她提供情报。不久事发,冼局长被撤职查办,而汉奸徐芳蜜却逍遥法外。最后,冼局长之弟冼仲文痛斥其兄的误国罪行并劝他戴罪立功,为抗战尽力。剧本暴露抗战时期重庆官场中的腐败和丑态。在艺术上,采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典型细节,形成幽默讽刺的风格。

尚书讲义

尚书讲义

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着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浩累官右丞相,卒谥忠定。主要事迹见《宋史》本传。着述除《尚书讲义》之外,还有《鄮峰真隐漫录》。《尚书讲义》、《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二十二卷,原书久佚,库书据《永乐大典》录出其文,依经文考次排订,厘为二十卷。该书以注疏为主,参考前人旧说,时出己意。体例为随经演绎,近似经幄讲章体。书成后,曾得到朱熹好评(见《朱子语类》),孙应时《烛湖集·上史越王书》称此书“多所发明帝王君臣精微正大之蕴,剖抉古今异同偏见,开悟后学心目,使人沛然饱满者,无虑数十百条”。蔡沈撰《书集传》,多用其说。版本有《四明丛书》本。

善乐长者经

善乐长者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善乐长者说清净眼秘密大神咒,治其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