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棐

沈棐
  • 姓名:沈棐
  • 别名:字文伯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沈棐,字文伯,宋湖州(治今浙江吴兴)人,曾为婺州校官,其生平事迹不可考。

沈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神话通论

中国神话通论

本书是袁珂先生多年来研究中国“广义神话”,对古籍文献中的文学性神话片段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的重要成果。初名《中国神话漫谈》,袁珂先生于1989年修订后,改名为《中国神话通论》,分“概论之部”与“分论之部”,合共九十九篇。“概论之部”从《山海经》谈起,分析了上古神话的起源,神话与宗教、仙话、历史、文学等的关系,神话的流变、发展、散亡和整理过程。“分论之部”则具体分析了传世神话故事的不同版本,著名神话角色罕为人知的不同面貌。

黄箓十念仪

黄箓十念仪

黄箓十念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辞看约出于宋代。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为存念「十华宝号」以超度亡灵之科仪。其行仪节次有为亡灵归依道、经、师三宝,依次礼念十方空界天尊神灵,乞求超度亡灵往生神仙境界。其次为亡灵忏前世身口心三业,以期消除罪根,脱离地府,神超碧落,飞步黄庭。

易通

易通

六卷,宋赵以夫著。其书大旨在以不易、变易二义,明人事动、静之准则。故以奇偶为七八,交重为九六,卦画七八表示不易,爻画九六代表变易。卦画的不易中又有变易,是谓之亨;爻画的变易中有不易,是谓之贞。《洪范》占用二:贞、悔,贞即静,悔即动。《四库全书》本。此书系《四库》馆臣据淡生堂钞本抄录。《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前有以夫《自序》,皆自称‘臣末有不敢自秘,将以进于上,庶几仰裨圣学缉熙之万一’,则经进之本也。考赵汝腾《庸斋集》有《缴赵以夫不当为史馆修撰奏剳》,曰:‘郑清以进史属之以夫,四海传笑,谓其进《易》尚且代笔,而可进史乎?其后闻为史馆长,人又笑曰:是昔代笔进《易》人以夫也!’

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

短篇小说。赵树理著。1943年10月华北新华书店初版。它是作者的成名之作,也是显示作者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出版时,彭德怀曾亲笔题词:“象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作品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传统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受到了有浓厚封建落后思想的“二诸葛”(小二黑的父亲)、“三仙姑”(小芹的母亲)的极力反对,并为窃据了村政权的恶霸金旺、兴旺兄弟所忌恨,遭到诬谄和迫害。面对种种阻力,小二黑和小芹进行了坚决、勇敢的抗争,最后在区民主政府的支持下,斗倒了恶霸,教育了两位家长,取得了婚姻自主的胜利。小说抨击了农村中的封建残余势力,批判了人民群众中的封建思想,歌颂了新的人物,新的时代风尚。它表明,在解放区,不仅政治和经济领域有了变革,而且在爱情、婚姻、家庭和道德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作者汲取中国传统说唱艺术和古典小说的长处,使作品情节连贯,故事性很强。在故事情节的开展中运用白描手法和细节描写,刻画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其中两位“神仙”的塑造尤为成功,达到维妙维肖、呼之欲出的地步。作品语言朴实生动、幽默风趣,表现力很强,真正做到了语言的大众化。作品以崭新的思想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把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中西交通史与敦煌学研究的论著。向达撰。三联书店1957年出版。由23篇论文组成,共48万余字,附有插图27幅。论文可分4部分,第1—4篇为第1部分,重点研究唐代中外文化关系史与西南少数民族史,包括《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唐代刊书考》、《唐代记载南诏诸书考略》、《南诏史略论》;第5—14篇为第2部分,主要是研究敦煌学的文章,包括:《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记伦敦所藏的敦煌俗文学》、《黾兹苏祇婆琵琶七调考源》、《论唐代佛曲》、《唐代俗讲考》、《西征小记》、《两关杂考》、《莫高、榆林二窟杂考》,《罗叔言补唐书张议潮传补正》、《记敦煌石室出晋天福十年写本寿昌县地境》。自第15—17篇为第3部分,主要研究摄山佛教石刻与明清之际传入中国的西洋美术。自第18—23篇研究了一些目录问题。该书是作者30年学术研究的结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及敦煌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与敦煌学的重要参考书。

钦定兰州纪略

钦定兰州纪略

二十一卷。清阿桂等奉敕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初,甘肃循化(今属青海)伊斯兰新教首领苏四十三,自称回王,领导撒拉族人民起义,一路上攻势凌厉,斩关夺隘,迅速攻克河州(今临夏),趋兰州,清廷急派军机大臣和珅、阿桂等率军镇压。闰五月底,清军将苏四十三等团团围住。苏四十三在面临断水的危急形势下,镇定自若,“设誓共死”(卷十),最后壮烈牺牲,起义军战士也无一人投降。乾隆四十六年,阿桂等奉敕纂修《兰州纪略》,次年书成,并经高宗钦定。本书包括天章一卷、正文二十卷,自乾隆四十六年三月陕甘总督勒尔锦奏报苏四十三起义始,至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高宗赦免王禀望冒灾捏赈案犯、兰州知府杨士玑等罪止,详细叙述了甘肃伊斯兰教中新、老教派的争教及清廷“帮扶老教”、“尽洗新教”导致斗争加剧的情况,记载了清廷镇压苏四十三起义始末。同时,该书还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记载了清廷处理甘肃布政使司、后任浙江巡抚王亶望冒灾捏赈案,反映了清代中叶各种官吏贪污纳贿的严重程度。本书后收入《四库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