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霁野

李霁野
  • 姓名:李霁野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省霍丘县叶集
  • 出生日期:1904年4月6日
  • 逝世日期:1997年5月4日
  • 民族族群:

李霁野(1904年4月6日-1997年5月4日),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教授。1904年4月6日生。安徽省霍丘县叶集人。1924年因翻译《往星中》认识了鲁迅先生,次年加入未名社。1925年至192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1928年4月,未名社遭北洋军阀查封,曾被捕,获释后仍办未名社。1929年秋到北京孔德学院任教。1930年至1937年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英语系主任,其间曾休假赴英旅游一年。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北平辅仁大学和四川白沙女师学院任教。1946年去台湾,曾任台湾省编译馆编纂和台湾大学教授。全国解放后任天津南开大学外语系教授、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赴朝鲜、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国访问。兼任过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作协副主席,被选为第二至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青年时期受“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读了很多中外文学名著。二十年代开始写诗和散文,曾同友人合办过刊物《微光》;抗战前在《莽原》、《未名》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和译诗。解放后在《新港》和《天津日报》及其它报刊发表不少诗歌和杂文。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影》(1927年,北平未名社),散文集《给少男少女》(1939年,文化生活出版社),诗集《海河集》(196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杂文集《鲁迅精神》(1951年,文化工作社),游记《意大利访问记》(195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鲁迅先生与未名社》,文艺论著《朝着毛泽东、鲁迅指示的方向前进》(与人合著,1949年,读者书店)。译著有:陀思妥也夫斯基的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931年,商务印书馆)和短篇集《不幸的一群》,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1934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及《简爱自传》,涅克拉索夫的长篇小说《在斯大林格勒战壕中》(1953年,文化工作社)、《难忘的一九一九年》(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斯大林格勒》,吉辛的散文集《四季随笔》,卢斯达维里的长篇小说《虎皮武士》,还翻译有《德国英雄故事集》、《黑假面人》、《往星中》、《山灵湖》、《近代文艺批评片断》等。

猜你喜欢的书

亚森·罗平的裁决

 蒙代伊与贝阿特里斯的婚姻很不幸。蒙代伊曾收到过一封叠成纸船形的恐吓信。接着,他的兄弟们接连被杀,尸体旁也都有一个“纸船”这一系列惨案之间有何联系呢?真正的凶手是谁?他杀人的目的是什么?

灌园集

宋代诗文别集。吕南公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此书为30卷。绍兴十二年(1142)符行中为本集所写的序称:“先生姓吕氏,讳南公,字次儒。其子郁亦有学问,能世其家,收拾先生遗稿编成三十卷。”但刊板久佚,故书亦不传,仅存抄本《吕次儒集》1卷,其内容只有《麻姑山诗》24首、《福山诗》1首以及《钱邓州不烧纸镪颂》、《义鹰志》、《龙母墓》3篇文章,当是后人由《宋文鉴》和《麻姑山志》抄撮而成。故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搜辑荟萃,重编为《灌园集》20卷。前6卷为诗及仅存的两首词,其余各卷则收入议、论、序、记、书、启、传、颂、赞、铭、杂著、墓表、墓志、祭文等各体文章。《四库全书总目》称吕南公为文“覃精殚思以力追秦汉”,而符行中序也说“曾子固独爱重其文,谓麻姑秀气,世不乏人,岂虚言哉!”又说其“文章雄深浩渺,自成一家”。可见其文学成就以文为高。

菽园杂记

笔记。明陆容撰。十五卷。容字文量,号式斋,太仓州(今属江苏)人。成化进士。官至浙江右参政。史称容与张泰、陆釴齐名,时号娄东三凤。是编乃其札录之文,于明代朝野故实叙述颇详。旁及谈谐琐记,风俗、物产、乃至鬼怪传说,无所不包。其中考辨者如元王柏作二南相配图,弃甘棠、何彼秾矣,野有死麕三篇,于经义以为乖刺,而作者独叹为卓识。于政教,洪武中朝廷访求通晓历数,求卜问事者,备载山东监生周敬心奏言:“国祚长短,在德厚薄,非历数之可定。”举例以国祚最短者,莫如秦、隋、五代,始皇之酷虐,炀帝之苛暴,五代之穷凶,是皆人事所至,岂在历数?并批评洪武“神武过于汉高,而宽仁不及;贤明过于(唐)太宗,而忠厚不及。是以御宇以来政教未敷,四方未治。……又何必问诸卜技之人?”因说明玉玺之不是宝,而仁义之为大宝,皆有深意者。故王鏊尝语其门人曰:“本朝记事之书,当以陆文量为第一,”有景明刻本《纪录汇编》本,《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医医偶录

综合类著作。清陈念祖撰。二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作者认为一切应验方术,惟偶然得之者为妙,故于生平所得中,取证治有效者编撰成帙,俾读者稍知医理,不致为庸医所误。成书于嘉庆八年(1803)。约四万余言。卷一首论运气、四诊、舌诊及表里虚实寒热辨;次叙虚劳、疫痢等内科杂病、时症、妇、儿等科三十余种常见疾病证治,并分列方药,以备采用。卷二将五脏六腑分为十一部,分别论功能、经脉、表里归属、病理变化、证治等,后列方药数十种,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如肝脏和脾脏证治,首先说明其“无表症,皆属于里”,一语中的,概括性强,又便于掌握。末附平人延年要诀六则,即存心、敦本、仁民、爱物、寡欲、惜福。书中所选均为历验有效之成方,证治亦为常见病与多发病,论述清晰晓畅,文字精练,为简便易学之医学入门书。有同治十三年(1874)蜀州蓬莱友善堂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吴去疾《陈修园医医偶录质疑》(《神州国医学报》1936.6.10),可供参考。

张英家训

清朝名臣张英(1637-1708)的家训包括《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是明清家训代表作之一。张英出生在书香门第,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张英家训》的主体思想大体可总结为三部分:修身之道、齐家之道、养生之道。修身之道重点阐述了学习、交友、待人之道;齐家之道则从与家庭成员相处、管理僮仆佃户、节俭持家、治理田产等方面教导后代如何持家;养生之道着重从节制嗜欲、亲近自然和人生态度三个方面教导后代如何养生。从《张英家训》所体现的思想可以看出,张英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士大夫,崇尚“修身、齐家、治国”的君子之道,并将其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张英家训》影响深远,是中国传统家教和家风传承的典范。

唐才子传

唐及五代诗人传记汇编。10卷。元代辛文房著。本书卷首有写于元年宗大德八年(1304)的引言,即应编成于此时。全书以10卷的篇幅论列了398位唐(包括五代)诗人,其中有专传的为278人,附见的为120人。为一代诗人作列传,在此书问世之前未曾有过,因此,无论从开创意义而言,或是从其资料丰富、涉及面广博而言,本书都是研究唐诗最主要的典籍之一。到清初,本书在国内已无传本,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重编为8卷,但仅存有287位诗人的传记。本书自元代问世以来,曾传入邻国,日本尚保存有其元利10卷本,清光绪年间由杨守敬访得日本流传的10卷原本,影印行世,国内才又得见本书的全貌。自1987年5月至1990年9月,中华书局陆续分4册出版了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的原文校勘由孙映逵完成,全书的校笺工作分由20余位学者分工撰写。校笺主要包括:考证原书资料出处,纠正史实讹误,补辑原书未备的重要资料。校笺一问世,立即受到学术界好评,不但提供了该书的通行本,也成为唐诗人生平资料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