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观

王观
  • 姓名:王观
  • 别名:字通叟,号逐客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如皋(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035
  • 逝世日期:1100
  • 民族族群:

王观(1035~1100)宋代诗文家、词人。字通叟,号逐客。如皋(今属江苏)人,一作高邮(今属江苏)人。试开封府第一,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第。熙宁中为大理寺丞,应制撰〔清平乐〕(黄金殿里)词,高太后以为媟渎神宗,翌日罢职(《能改斋漫录》卷17)。知江都县事,累迁至翰林学士。以赋应制词被贬,固自号“遂客”。晚年坐枉法受财,除名永州编管。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有云:“王遂客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一语点透王观词风。如其代表作《庆清朝慢》一词:“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后人以为,此词最见王观特色,“风流楚楚,词林中之佳公子也。世谓柳耆卿工为浮艳之词,方此之作,蔑矣。词名‘冠柳’,岂偶然哉”(《唐宋诸词绝妙词选,卷五》)。


王观知江都县时作《扬州赋》,历述扬州“古今之兴废,人物之贤愚,封域之遐迩,土风之纤微”,铺张扬厉,穷形尽相,会萃一邦之伟观,为宋神宗所褒奖。工乐府诗。所作《游侠曲》:“雪拥燕南道,酒阑中夜行。千里不见仇,怒须如立钉。出门气吹雾,南山鸡未啼。腰间解下聂政刀,袖中掷下朱亥椎。冷笑邯郸乳口儿。”周紫芝以为“词意大似李太白。”另有《莫恼翁》诗,又可“与文昌(张籍)争衡”(《竹坡诗话》)。其词亦多佳作。〔天香〕(霜瓦鸳鸯)把穷冬景象写得热烈欢腾,充满着生活情趣。〔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吴曾以为“送春送君有无尽意”(《能改斋漫录》卷16),格调逼近苏轼,至误传为苏词。


著《扬州赋》、《芍药谱》1卷,述扬州所产芍药之盛。又编其词为《冠柳集》1卷,有高出柳永之意,原本久佚,今有辑本。《全宋词》录其词16首。《全宋词补辑》又增补12首。

王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纪文达公遗集

纪文达公遗集

诗文别集。三十二卷。清纪昀撰。初刊于嘉庆年间。《纪文达公遗集》含诗文各十六卷,分上下两编。上编文十六卷,第一、二卷为赋,第三卷为雅颂,第四、五卷为摺子,第六卷为表、露布、诏、疏,第七卷为论记,第八、九卷为序,第十卷为跋,第十一卷为书后,第十二卷为策问、书,第十三卷为铭,第十四卷为碑记、墓表、行状、逸事,第十五卷为传,第十六卷为墓志铭、祭文,共计文三百多篇。下编诗十六卷,计经进诗八卷,古今体诗六卷,馆课试一卷,我法集一卷,共计诗一千多首。《纪文达公遗集》文多序传铭赋之类应酬文字,反映现实不多,但因其作者广通博学,其文亦名章错出,精义微言,不袭时俗,字字可珍。尤以卷八、卷九序为最佳,考证源流,辨章学术,多与四库提要相发明。纪昀诗较文有名,直而不亢,婉而不佻,抒写性灵,酝酿深厚,不求奇诡,而恢然有余。而中年谪戍塞外后,所作乌鲁木齐杂诗百六十首,韵节和雅,无愁苦之音,尤为难能可贵。如《秋海棠》、《西瓜》,前者清词丽句,后者盛赞哈密瓜之甜美,怡然自乐之情现于纸上。《纪文达公遗集》有嘉庆十七年(1812年)刻本。《纪晓岚诗文集》,民国六年(1917年)上海华普书局排印本,系近人汤寿潜据《纪文达公遗集》选编,合上下两编都为八卷。

地藏王证东窗事犯

地藏王证东窗事犯

元代杂剧剧本。一作《秦太师东窗事犯》,简名《东窗事犯》。孔文卿撰。一说金仁杰或杨驹儿撰。末本。现仅存词曲和简单科白。南宋率军在抗击金兵,朝廷却下诏书命岳飞班师。岳飞父子回朝后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一日,秦桧去灵隐寺进香。地藏王化为呆行者说出了秦桧夫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之事,痛斥秦桧,正告他陷害岳飞违天理人心,终究要遭报应。秦桧哑口无言,他派何宗立去捉呆行者。哪知人去楼空,反留诗几句。秦桧又命何去东南第一山捉呆行者。何宗立在阴司看到秦桧披着枷锁,由鬼吏押来。原来东窗事发了。再说岳飞父子被害后,向高宗托梦,请求高宗诛秦桧为自己洗冤报仇。何宗立再回阳世,已经过了二十年,朝廷已立新君。他讲起秦桧在阴司受到报应之事,大快人心。

儿童中国史

儿童中国史

作者张荫麟。张荫麟20世纪30年代仿狄更斯《儿童英国史》为国小撰写《儿童中国史》,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其所处的时代及时代之先后,以人物的活动贯穿起时代的大事件和变化。张荫麟从禹一直写到杜甫,十三位历史人物的历史足迹,写出从夏到唐的历史。

古今列女传

古今列女传

明解缙 (1369—1415年) 等所撰历代名女传,3卷。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进士,曾任《永乐大典》总裁官。是书系永乐元年(1403年)仁孝皇后徐氏为阐扬 “风教” ,劝成祖敕令缙及黄淮、胡广等人共同撰辑。上卷为历代后妃,中卷诸侯大夫妻,下卷士庶人妻。全书所录,皆为旌表按封建伦理规范行事之妇女事迹。如,明 “真定高邑许颙二妾陈氏、牛氏,颙卒,皆自经死,事闻,诏旌为‘双节之门’。” 书成后,即 “颁之六宫,行之天下,俾为师氏知所以教,而闺 门知所以学。” (成祖《序》)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明清以来,夫权愈重,妻位愈卑,囿于“三从四德” 、“从一而终” 、“为夫死节” 之事,愈演而愈烈,是书实有深远影响焉!有明原刻本及《四库全书》本。

近思录译文

近思录译文

南宋理学家朱熹与吕祖谦共辑周敦颐、张载、程顥、程颐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之言,取子夏“切问近思” 之义以名。凡14卷。成书于淳熙二年 (1175年) 。周、张二程之书,博大精深,初学者不知所择,无从入门。朱熹与祖谦从《太极图说》、《易通》、《西铭》、《正蒙》、《经学理窟》、《二程遗书》、《易传》中,摘录有关体用的论述,分类编排。分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14门,共622条、道体论 “性之本原,道之体统,盖学问之纲领也”(《近思录》卷1) 。为学论述“为学之要,盖尊德性矣。必道问学,明乎道体,知所指归” (同书卷2) 。出处论 “出处之道,盖身既修,家既齐,则可以仕矣” (同书卷7) 。此书使学者致力于日用之实,而不使骛于高远,实为性理诸书之祖,为《五经》之阶梯,“入圣之基” (《近思录·原序》)。此本为《近思录》白话译文。

竹庵草录

竹庵草录

竹庵草录,一卷,宋可观撰,前缺,附续添,日本光谦刊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