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川英治

吉川英治
  • 姓名:吉川英治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神奈川县
  • 出生日期:1892年8月11日
  • 逝世日期:1962年9月7日
  • 民族族群:

吉川英治(1892年8月11日―1962年9月7日)小说家。明治25年8月11日出生于神奈川县久良岐郡(横滨市中区)。本名是英次。父亲在诉讼中失败,家运倾斜,从小学退学。做过和尚、政府机关的服务员、商店职员、船坞的船具工等。关于这个时候,后来在《邯郸虫在唱歌》(1930~31)、《遗忘剩余的记》(1955~56)中有所描绘。1910年(明治43年)年底来到东京,住在下町,暂时成为会津描金画工艺家的弟子,并以雉子郎的名字投稿川柳,了解井上剑花坊、伊上凡骨等人,成为柳樽寺川柳会同人,加深了人类观察,同时也了解了川柳的界限。21年(大正10年)应征讲谈社各杂志的悬赏,《绳带平八》、《骑着狐狸的马的故事》、《凹凸不平的花瓶》等入选。第二年成为《东京每夕新闻》记者,在该报上无署名连载了《亲鸾记》(1923),以此为契机,文运逐渐打开,从《王》创刊号开始,首次以吉川英治的名字发表《剑难女难》(1925~26),订单蜂拥而至。此时,他又在《少年俱乐部》上发表了《神州天马侠》(1925~28),这是继《龙虎八天狗》(1927~31)、《月笛日笛》(1930~31)、《天兵童子》(1937~40)等之后,他少年少女小说杰作中的第一部。接着,在《大阪每日新闻》纸上的《鸣门秘帖》(1926~27)中,他终于成为大众文坛的明星作家,开始活跃起来。


最初,《江户三国志》(1927~29)、《万花地狱》(1927~29)、《贝壳三平》(1929~30)等富有传奇性、空想力丰富的作品很多,但从1931年(昭和6)左右开始逐渐改变倾向,像《桧山兄弟》(1931~32)、《松之露八》(1934)那样,以幕末维新为背景的新作品,还有《某个胖乎乎的大将》(1933~34)等继续探索现代幽默小说直到《武藏》(1935~39),才清楚地确立了一个方向。这是一种既具有大众文学本质的娱乐性,又加强了教训侧面的作风,作为寻求剑禅一如境界的求道者的武藏像的造型,寄托了作者的梦想。之后,经过《新书太阁记》(1939~45)、《三国志》(1939~43),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平家物语》(1950~57)和《私本太平记》(1956~59),明确了作为国民文学的构想。


吉川英治的文学理念从“大众即大智识”一词中也可以看出,与大众一起生活,在回应大众梦想的地方具有特色。而且,在把握时代的方法中,有一种认识在历史上学习将古老历史问题对照今天的现象来思考,解开现在发生的事情的关键,这产生了生动的大众性,引起了广泛的读者共鸣。1960年(昭和35年)获得文化勋章。昭和37年9月7日去世。根据其遗志设定了吉川英治奖以及吉川英治文学奖。从1944年开始移居到东京青梅市的旧宅邸内,建造了吉川英治纪念馆。

吉川英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

本书是柴田炼三郎以日本战国时期统一全日本的丰臣秀吉一生为蓝本的小说。其实就秀吉的一生而言,浓缩在这样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的确稍显单薄,但因为是小说题材,写的非常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个人演绎的成分很少,而且大的事件节点也都有记载,算是比较忠实地遵循了史实。如果对日本历史或丰臣秀吉这个人比较感兴趣,这本书是可以作为入门读物的。

晞发集

晞发集

诗文别集。南宋谢翱撰。十三卷。翱字皋羽,号晞发子,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居浦城。元军陷临安后,毁家率乡人投文天祥,曾任文天祥部谘议参军。晚年与邓牧相好,病卒。有《许剑录》已著录,编有《天地间集》。此集由明陆大业编成,正集收乐府、古今体诗凡二百二十三首,文十三篇。《遗集》二卷,收诗五十三首,另一卷为长篇游记《金华游录》。《遗集补》一卷。附录《西台恸哭记注》与《冬青树引注》,皆明张丁注。《西台恸哭记》为哭祭文天祥,悲愤苍凉。深表亡国之痛,真切感人。 诗风沉郁、苍凉,语言明快。《遗集补》录翱作《哀江南诗》四章,为歌颂汪元量抗元活动而作。又附《天地间集》,翱选文天祥十余人诗二十四首。此集旧本残缺,明代以来刻本多芜杂,唯清代陆大业所编,较有条理,为通行善本。

古本难经阐注

古本难经阐注

四卷(后又有二卷本、一卷本,内容均同)。清·丁锦注。初刊于1738年。丁氏自称曾获见《难经》古本,其排列次序及文字均与通行本有一定出入。故据此本并参考其他刊本予以校订、注释,注文主要参阅《内经》等书以发《难经》之蕴义,书中颇多个人独到见解,并对某些病证提出方治意见。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宴会

宴会

夏天的一个午间,一家狭窄的饭铺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那里是十三个互称为同志的革命党人,衣襟上备有相同的蓝色而长方的徽章,操着声调各别的官话,占据了两张方桌合并的座位,低小的房子的空气因着这几个人的来到,骤然变得格外炎热起来。从各人口里喷出来的纸烟的云雾流出低矮的门框,发散在另一间房子里,使那里正在流着汗吃饭的人也感觉到了格外的炎热。

群经补义

群经补义

五卷。清江永撰。此书又名《读书随笔》。原取《易》、《书》、《诗》、《春秋》、《仪礼》、《礼记》、《中庸》、《论语》、《孟子》连同《周礼》共十经随笔诠释,未附杂说,共为十二卷,其门人戴震取《周礼疑义举要》七卷别为一书刊行,其余九经改为《群经补义》。此书考稽经传,敢于突破前人旧说,补注疏所未及,辨析精核,考证赅洽,对经文注义均有发明,足补注疏所未及。然对郑玄诸经正义则失矫枉过正。现存有《读书随笔》(含《周礼疑义举要》七卷,、《群经补义》五卷)二种,一种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一种为清抄本。

因师集贤录

因师集贤录

全称《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佛教文集。元如瑛编。十五卷。因师,即高峰龙泉院十一代住持德因,宋末元初僧人,生卒年无考。此书为德因的诗文集,分十四门,即:入坛叙时景门、入坛佛事门、音声佛事门、歌扬赞佛门、陈意伏愿门、荐亡偈赞门、诸般佛事门、诸家伏愿门、总愿碎语门、追荐陈意门、荐亡伏愿门、涅槃法语门、抄题杂化门、自陈情词门。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