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安时

庞安时
  • 姓名:庞安时
  • 别名:字安常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北宋蕲水
  • 出生日期:1043
  • 逝世日期:1100年
  • 民族族群:

庞安时(1043~1100年),字安常。北宋蕲水(今湖北省烯水县) 人。幼聪慧, 过目辄记。其父为世医, 授以《脉诀》, 安时曰: “是不足也。” 乃取《内经》《难经》读之, 未久, 通其说, 时出新意, 辨诘不为屈。年未冠病聩, 遂专力于医学, 尤精于《伤寒论》。医书之外, 凡经传百家, 涉及医道者, 无不通览。后悬壶于世, 治病十愈八九。凡踵门求诊者, 为辟邸舍之, 亲视粥药物, 必令痊愈而后遣; 其不可为者, 必实告之, 不复为治。生平活人甚众, 医名震于宇内。从不计利, 病家持金帛来谢者, 不尽取也。但酷爱佳书古画, 得之喜不自胜。苏轼、黄庭坚、张耒等名士与安常均交往甚厚。安时年58岁患病, 门人请自视脉, 笑曰: “吾察之审矣, 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 死矣!” 遂摒却药饵, 后数日, 与客坐谈而卒。著有《伤寒总病论》六卷, 今存。尚著《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等书, 惜已亡佚。有弟子数十人, 以张扩、李百全、胡道士等为优。庞安时是历史上研究《伤寒论》的最早注家之一, 尝谓仲景之书乃日用之书, 故摘其大要, 论其精妙, 补其未备, 结合己见, 前后历经三十余年, 写下《伤寒总病论》, 为后世仲景学说的理论研究与临床运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庞安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旅食集

旅食集

本集取名“旅食”,说明这里的文章都是记旅游与谈吃的。 汪曾祺所作游记尤重风景的人文意义,其文兼具文化性与文学性;汪曾祺谈吃的文章,也多文化意蕴,并非老饕炫技或者标榜见多识广,故有余味。

裨农最要

裨农最要

三卷。清陈开沚撰。陈开沚,字宛溪,四川三台县人。家世清贫,亲身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植桑养蚕。经过十余年的劳作,受益颇多,使他较为深刻地理解了农田生产与植桑养蚕的关系,认识到农桑并举更有利于农业发展。《裨农最要》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认识。《裨农最要》上卷为制蚕具法,中卷为培养桑树法,下卷为饲蚕缫丝法。书中虽然引用了不少前人的论述,更为主要的却是作者的经验之谈,反映出作者的认识和看法。《裨农最要》不失为一部专谈四川养蚕业的难得著作。《裨农最要》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完成。有光绪丁酉原刻本,铜邑刻本。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裨农最要》。1958年农业出版社也出版了 《裨农最要》。

裴子言医

裴子言医

明代裴一中原著,清代杨素圃鉴定,王士雄评选。成书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前有顺治间赵善鸣序文本书首先论述行医原则、医德及医风,强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医家不可缺一。其次,本书还就《内经》中的“治虚”与“补虚”之异作了阐述,颇为中肯。

凤子

凤子

短篇小说,沈从文著,1930年5月杭州苍山书店初版。残稿,全书只完成10章,前有自序和题记。《凤子》这篇著作通过人物频繁的对话展现了作者有关自然神性的思考.这部作品处处充斥着冲突——青年人与老年人人生观的冲突,城乡爱情观的冲突,有关神性自然与科学观念的冲突......但归根结底还是两种文明——乡间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冲突和碰撞.来到城市的乡下人璇着与曾经去过乡下的城里人——老年绅士,二人在年轻时皆受到一种爱欲的折磨,但最终俩人都在对镇筸这个湘西边陲小镇乡情民俗的经验中明白了"神"之存在如故,获得了某种人生智慧,展现了沈从文有关"人生观重造"的主题.

唐宋词一百首

唐宋词一百首

胡云翼编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出版。1978年由蒋哲伦、唐文英作了若干增删和修订,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小32开本,156页,9万余字。共选词108首,其中宋词89首。对入选词人都有简明介绍,对精选词篇亦加说明和解释。释语深浅有自,且通俗易懂。为解放以来颇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一本宋词通俗读物。

三厨经

三厨经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述佛临涅槃时说“三厨法”,谓:“第一慈悲自觉自然厨,第二辟支四果声闻无畏厨,第三非有无非(非无)神自然厨。此三厨法者若能诵之,令人不饥,湛然长生。”审其内容,颇似道家辟谷法。经中及附录所载充斥道教因素,故《开元录》将其列入“疑惑再详录”。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是否伪经尚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