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

鄂尔泰
  • 姓名:鄂尔泰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77
  • 逝世日期:1745年
  • 民族族群:

鄂尔泰(1677—1745年),雍正十年(1732)二月,皇上颁布谕旨,称赞大学士鄂尔泰节制云、贵、广三省以来,对于所属苗疆悉心经营,运筹调度,致使疆域开拓,边境安宁,特授一等伯爵。这一赞誉,对于鄂尔泰来说,实属当之无愧。


鄂尔泰,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中举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因其才勇擢升为三等侍卫。雍正元年(1723),充任云南乡试考官,不久擢升江苏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十月,调任云南巡抚。


云贵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自元朝以来,一直实行土官世袭制,即由当地的少数民族酋长自治。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统治者残暴肆虐,独霸一方,加上地处偏远,助长了嚣张气焰,对朝廷不屑一顾。土司之间也纷争不断。土司制度的种种弊端愈演愈烈。从明代开始,就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取消土司,派驻朝廷命官,实行改土归流,但成效不大。鄂尔泰驻任云南,于雍正四年(1726)奏疏皇上,提出了改土归流的具体方针和措施。他指出,云贵一带大患莫如苗变,欲安民须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对土司应该“计擒为主,兵剿次之,令其自首为上,勒献次之”。清世宗接受了这一建议。


鄂尔泰立即出兵分三路围剿长期作乱的贵州仲家苗:一路由谷隆,一路由焦山,一路由马落孔。不久即破长寨,设长寨厅(今贵州长顺),接着又破30寨,降31寨,抚苗民500余户,2000多人。以长寨为基础,向四周扩展。凶残狡诈的镇远土知府刁,沾益土知州安于蕃被鄂尔泰用计擒获。者乐甸土司刁联斗迫于形势,自愿改土归流,乞求免去一死。鄂尔泰上奏皇帝建议授予投降清朝的土司职衔,以示赞扬和鼓励。在剿抚齐下策略下,仲家苗叛乱很快平定了。雍正特加官三级,命鄂尔泰经管仲苗诸事。


不久,鄂尔泰提出十条管理仲苗事宜:(一)未获犯中胁从者,凡自首的一概宽免;(二)归寨者每月发给米盐抚恤,并给耕种,超过一月未归,其田土赏兵;(三)重新划分土地所有,规定界线,官方给予保障;(四)因战乱错过耕种期,蠲免本年正赋;(五)同名各按祖姓造册,不知本姓者为立姓;(六)军器悉缴,隐匿及私造者处决;(七)兵不得期凌,官不约束严参;(八)移贵阳府同知驻长寨化导;(九)移长寨把总驻打壤寨控制;(十)官兵有劫掠者,即杀妻杀子。申报各地获犯会审,不得徇私枉法,偏袒庇护。根据这十条准则,来稳定在该地区的统治。


四川乌蒙土司禄万钟侵扰东川府,因东川与云南接壤,为便于控制,鄂尔泰奏请皇上,改东川隶属云南,获准。四川总督岳钟琪协助镇压,派禄鼎坤劝降,禄万钟拒不答应。于是鄂尔泰令总兵刘起元整兵长驱直入,大破各寨,万钟被迫出走,逃匿到镇雄土司陇庆侯家。雍正五年(1727)正月,万钟被擒,其同党陇庆侯自动缴印献土,鄂尔泰论实议罪奖惩,为诱降,给陇庆侯功加二级,特授骑都尉世职。同年三月,镇远猓刁如珍等起兵反叛,杀官焚掠,无恶不作,鄂尔泰出兵不久,即擒刁如珍,其同党作鸟兽散。广西泗城土知府岑映辰操纵部下劫掠,不加约束,又擅自发兵驻扎者相立七营,明目张胆地同朝廷作对。鄂尔泰召令各路兵马一起讨伐,六月,映辰惊惧乞降,要以改流存祀,革去世职而求免死。为示皇威,免死但遣返浙江原籍,留下其弟映翰奉祀。七月,与湖北军队平定了谬冲花苗的动乱,降服部分人员。九月,擒刁如珍同党扎铁匠,降李百叠。十一月,招降184寨。鄂尔泰受到嘉奖,进世职一等轻车都尉。十二月,又攻破云南猓窝泥种,收取六茶山周围千余里地,划界建城。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许多地方实现了改土归流。清政府设兵驻防,实行屯田,兴办学校,编造户口,废除过去土司的残暴统治,杜绝了土司之间的纷争,促进了生产发展。


云南安南边界与内地发生纠纷,皇上命鄂尔泰勘察。在尊重少数民族的基础上,划出80华里内地归安南所有,安南国王黎维表示感激,愿受政府管辖,接受封职。与此同时,镇压了一批目无王法的叛乱分子如东川法戛土目禄天佑,则补土目禄世豪,米贴土目禄永孝等。禄永孝的妻子联合邻近部落复仇,结果被总兵张耀祖擒获。广西八达寨侬、颜光色等为乱,提督田畯告急,鄂尔泰奉命前往,以攻心为主,寨侬倒戈杀了颜光色投降。不久皇帝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拨款10万犒赏军队。


雍正七年(1729)正月,皇帝为褒奖守疆大臣,特敕谕:凡云、贵两省巡抚、提督、总兵、文知县、武千总以上的命官,全部加级晋升。三月,鄂尔泰上疏:今已攻克各寨,苗众投诚,下部从优议叙,官加二级,鄂尔泰力辞,奏请将自己定边的功绩赏给曾祖鄂图扪封典,俾昭忠祠牌位得以改书赠官,列大臣之末,雍正允许,但是念及他功大,仍迁少保。


苗疆基本平定,为稳固统治,十二月,鄂尔泰上疏立营设官事宜:(一)八寨距都匀府90里,地方辽阔,不宜控制,改为都匀营,设副将驻扎;(二)丹江逼凯里,素来为生苗盘踞,增加丹江营,设参将;(三)九股尤为强悍,派黄施营游动驻扎;(四)清水江南北两岸广大地区,在中间地带增设清江协,设副将;(五)镇远协原来是防清水江南岸地区的,现改为营,设参将,归属清水江协;(六)天柱营靠近生苗居住区,从前只设参将,今分设营汛,改为都司;(七)古州地处都匀、黎平要隘,深入腹地,特设古州镇,派驻总兵,改黎平协为营;(八)营讯已定,设文官分驻,增加都匀府同知一名,驻八寨,通判一名,驻丹江,镇远府同知一名驻清江,黎平府同知一名驻古州,全部加“理苗”二字;(九)所设同知、通判、连同驻扎官兵在内,各拨把总兵丁护卫;(十)施旧县添设县丞分驻。一时间,苗疆相安无事。


雍正八年(1730)八月,贵州乌蒙猓纠集禄鼎坤及其族人禄鼎新、禄万福反乱,杀官军总兵刘起元,袭击附近营汛,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攻占了乌蒙,周围诸寨及东川禄氏诸土目也起来响应。他们杀塘兵,劫粮道,堵要隘,毁桥梁,边境警报迭起。鄂尔泰聚集一万多名官兵和几千名土兵,分三路讨伐:令总兵魏翥国攻打东川;哈元生攻打威宁,副将徐成贞辅佐;参将韩勋攻打镇雄。三路军呈犄角推进,互相呼应。韩勋人马与苗兵在莫都激战一昼夜,击破四寨,杀数百人;三天攻下奎乡,杀2000余人。哈元生、徐有贞从威宁进攻乌蒙,到天黑的时候,破80余寨,击败数万苗众,攻克了乌蒙。鄂尔泰下令各军分道搜索,大肆屠杀,村寨里、山崖上、丛林间……到处都是尸首,惨不忍睹,苗民无不颤栗。边境重又安宁。


皇帝论功行赏,以哈元生、徐成贞、韩勋为头功,拨大量公款犒劳军队。为示奖惩,对于没有参加暴乱的陇庆侯庶母二禄氏、四川沙马土妇沙马,封之诰命,赏赐许多银币。颁谕鄂尔泰:乌蒙做法过于急切,又因用人不当,激成事端,逆党勾结,几乎成不可收拾之势,念及官兵奋勇争先,旬月平定寇乱,皆因鄂尔泰平时节制封疆,以身作则,指挥有方,迅速成功,论功行赏,应为首功。但念该督自闻贼乱以来,时时以事先疏防引过自咎,今已平定,不肯自居荡寇之功,屡次陈奏,情词恳切,朕曲从其请,成其谦抑之素志。鄂尔泰自己则在云贵边界上修筑一座桥,命名“庚戌桥”,以此记下其平定苗疆之功绩。


雍正九年(1731)六月,鄂尔泰吸取经验教训,提出乌蒙善后事宜:乌蒙镇旧设中、左、右三营,请求增设前营,四营各设游击一名,守备一名,干总两名,把总四名。中营驻府城,左营驻大关,右营驻永善,前营驻凉山。镇雄、东川二营都增设一名守备,分左、右军。左军守备驻府、州城,镇雄右军守备驻奎乡,东川右军守备驻阿白溪。又改威宁营为协,设副将,归督标管辖。


后来,苗疆再次发生叛乱,皇帝特设办理苗疆事务处,令鄂尔泰、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共同执事。苗患愈来愈烈,烧杀抢掠许多地方。鄂尔泰引咎自责,请求罢职,并削去伯爵,皇帝以“有功则受,无功则辞”为由同意了鄂尔泰的请求,以示君臣公而无私,过而不饰之意。


自康熙时起,准部时叛时服,西北边境不得安宁,虽然多次用兵,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为清朝的一大心病。雍正十年(1732),新疆准噶尔部又一次叛乱。鄂尔泰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旋即加官军机大臣,督巡陕甘军务。鄂尔泰派大将军张广泗在衮塔马哈戈壁埋伏,截断叛军退路。双方僵持不下,鄂尔泰上疏皇帝:叛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剿灭,频频用兵,徒然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不如双方暂时熄火,驻守屯田。并提出具体的屯田事宜:(一)设总理屯田大员,并划明关防;(二)给予当地人种田地工钱、口粮等;(三)对外来雇户,地方官员沿途接待,并供给食宿等;(四)设有司协助屯田诸务;(五)各项支用银由国家军需中支付。经过屯田,财力得到补充,军队得到休整,安抚了民心。鄂尔泰一改以往叛乱就出兵,平定就撤退,不做安抚工作的做法,治人攻心为上,缓缓推进,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终于彻底平息了这场叛乱。


鄂尔泰视国务为己任,十分注意水利建设。早在任江苏布政使期间,就曾考察太湖水利,并想付诸行动,后因迁调才不得不放弃。经营苗疆时,上疏全滇水利事宜,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意见:(一)嵩明州阳林海四周围的草塘可开垦利用;(二)宜良县的江头村附近河床偏高,应自湖家营北另开河道,以备灌溉;(三)寻甸州寻川河中有石头,须疏浚十里沙河水道;(四)东川府城北漫海一带令农民开垦;(五)筑浪穹县羽河等处堤坝;(六)临安等处修筑工程,暨通奥河道。皆下部议行。


乾隆二年(1737)八月,年事已高、作为皇帝心腹大臣的鄂尔泰奉命勘查直隶河道。一个月后,提出应在永定河上游开挖新河支岔,泄水分流,各支流就近入海,就可防止下游泄水能力不够造成的水患,并建议加固堤坝,修成坦坡形,很快得到批准,投入施工。从乾隆四年(1739)二月起,鄂尔泰奉命由江南河道到漳河故道,巡防黄河水务。每到一处,他都亲自实地考察,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比如:将河道取直,深挖河床,培淤固堤等等。


乾隆七年(1742)十二月,副都御史仲永檀密奏状告鄂尔泰长子鄂容安,请将鄂尔泰革职问罪。皇帝诏谕:鄂尔泰乃皇考遗留之大臣,谙练政务,不宜深究,但其不训导儿子谨饬,故交部议处,略示薄罚,遂降二级调用。


乾隆十年(1745)正月,鄂尔泰患病,提出解职归田,皇帝劝慰执留,并加授太傅。四月病逝。遵照太宗遗诏,配享太庙,并入祀贤良祠,赐祭葬。予谥“文端”。乾隆二十年(1755),因受胡中藻和其次子鄂昌的株连,被撤出贤良祠。


鄂尔泰一生颠簸转战,呕心沥血。他实施的改土归流,特别是对苗疆的悉心经营,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使清政府对西南边疆的统治大大加强。他忠心报国,久戍边疆,学有根柢,才裕经纶,不愧为国家之栋梁,文武之仪型。一生深受雍正赏识。有《西林遗稿》传世。

猜你喜欢的书

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

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

1944年夏天,骇人的哥伦比亚大学谋杀案震惊了年轻的“垮掉的一代”。威廉•巴勒斯和杰克•凯鲁亚克受这起命案的启发,于1945年合作完成了这部小说。小说以硬汉侦探小说的写法,由两位作家交替各写一章,描述了纽约一群放荡不羁的年轻人,充满了毒品和艺术,困扰和残酷。故事的场景和人物 大都具有原型。这部作品被雪藏了六十多年,一直到所有主要当事人和两位作家都已去世,才在2008年初次出版。

经方临证指南

经方临证指南

《经方临证指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精选刘渡舟教授经方治验二百零七例,并附其门人姜元安治案十九例;下篇精选刘渡舟教授医论十二篇。本书可供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阅读。全书所选之医案及医论,紧扣临床治疗这一主题,从辨证思路、病机认识及方药特点各个方面阐述了经方的临床运用.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对于深入理解仲景学说以及掌握经方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秦观词集

秦观词集

词集,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张炎《词源》评其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本书备搜秦观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为读者欣赏李清照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鄱阳五家集

鄱阳五家集

十五卷。清史简(生卒年不详)编。此集为地方诗集。共十五卷。全书约十四万字。所录皆为其乡人之诗。自宋末至明初,共五家。有李廷瑞《芳洲集》三卷;吴存《乐庵遗稿》二卷;徐瑞《松巢漫稿》三卷,集末附其从子徐韬诗三十六首,曰 《仰山集》; 叶兰 《寓斋诗集》二卷,末附其父叶德新先生仅存诗一卷;刘炳《春雨轩集》四卷。今观此集,所录以诗为主,间亦及诗余及赋。五家之中,唯刘炳有全集传本,其余四家及所附录二家,均刊本殊稀,赖此刻以存。集中之诗大都谐雅可诵,非夸饰风土、滥盈卷帙者比。有乾隆四十五年(1706)《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魏元旷校、胡思敬续校南昌退庐《豫章丛书》本。

民国官场现形记

民国官场现形记

近代笔记小说集。宣南史隐著。中国第一书局(上海)1922年9月初版铅印本,平装1册。全书分为上、下2编,上编22篇,下编18篇,共计40篇,每篇插图1幅。其内容皆写民国初年政客、军阀的佚事及笑话,或一人一事,或一人数事,或数人一事。所写人物有袁世凯、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张勋、赵秉钧、冯玉祥等。全书以揭露为主,诸如机诈权变、勾心斗角、拍马钻营、昏庸虐民、中饱私囊、吃喝嫖赌等,陆离光怪,无奇不有,故名《民国官场现形记》。

王制集说

王制集说

不分卷。清廖平撰。廖平持今文家之说,认为《王制》乃孔子制作。孔子弟子论其制度而成《王制》一书。今学礼应以《王制》为主,六经皆素王所传,此正宗也。至于古学则以《周礼》为主,不信素王改制之说,以六经皆旧文,归本于周公、孔子之经,而以古礼说,此别派也,故应博采古说经义以明《王制》。凡古礼之与《王制》异者,则附存异义以相启发。实际上《王制》一书,应作于秦火之后,《周礼》未出之前,是秦汉间儒者杂采孟子等书及各家传论而集成之。故其书与《周礼》颇多违异。孔颖达认为《王制》之作,应该在秦汉之际,其言实为确当。卢植谓汉孝文皇帝令博士诸生作此《王制》之书,其言宜有其合理处。廖平持今文家说,甚尊孔子,以 《王制》 为孔子作,其说确有值得商榷处。《王制集说》有民国三年(1914)存古书院《新订六艺馆丛书》刊行本。